器体指的是器世间。众生体指的是众生世间。
器体在这里又分为三种:,就是国土、国家、世界的这种体相;,菩萨在这个世界弘扬佛法要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修,利他就是引导其他人修、帮助其他人修;,在佛法里说第一义谛就是圣义谛。
第一义谛很重要,我们修一切善法的目的其实都是为证得第一义谛,证得第一义谛能获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成佛的一个初门。就像我们回向偈里面所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之所以这么回向就是为了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后要悟到无生法忍,这才是重要的,悟到无生法忍才能得到三不退,没有悟到无生法忍很难得到三不退,只能得到位不退和行不退,没办法得到念不退。要想得到念不退,必须证到无生法忍。
证得无生法忍,才能得到三不退转。因此,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的目标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达到理一心不乱。如果做不到,我们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证无生法忍,证到无生法忍,同样得到理一心不乱,也就证到无生法忍了。假如在这个世界证到无生法忍,那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定是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证到无生法忍也是上品上生。不管是在娑婆世界,还是到极乐世界证无生,只是世界不同而已,目的是相同的。
证到无生法忍就入第一义谛,没到证到无生法忍就未入第一义谛。证了无生法忍,三不退转才得到念不退,没有证到无生法忍就没得到念不退,可以得到位不退、行不退,但不一定能得到念不退,有这个差异。
【往生论】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是成就不可思议力故,这个不可思议的力是什么力呢?比如说如意宝珠,如意宝珠是佛的舍利变化的,转轮圣王有这个力量,拿这个宝珠。佛灭度后他的灵骨化为很多的舍利,在这个世界留存了几千万年,等我们众生的福尽了、善根尽了,就见不到舍利了。舍利就变成了如意宝珠隐藏在大海的龙宫里面,归龙王保存所有。如果人间有转轮圣王出现,因为转轮圣王有这个福德力故,应该得到如意宝珠,龙王就不得不将珍藏在大海龙宫里边的如意宝珠贡献给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了饶益众生,他就要提前洗澡、持戒、持斋,然后将如意宝珠悬挂在高幢之上,焚香礼拜,恭敬供养。然后向摩尼宝珠祈祷说:“我某甲,如果真正是转轮圣王,同时有福德力可以饶益众生,因我国土人民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还有其他所有资具都非常困难,祈请如意宝珠能够如我所愿,向我国人民降下饮食、衣服、珍宝,还有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珊瑚、琥珀等等,所用之物无所乏少,或方圆一里路范围周遍普予,或者方圆十里路范围,方圆一百里范围,方圆几百里范围皆如我愿。令诸众生充足饱满,无有乏少。”
然后至诚恳切地拜几拜,这时候如意宝珠立刻就得到感应,因为转轮圣王的祈请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神力,资具开始不断地从空中向下掉,掉下的东西像下雨一样不断地坠落。衣服、黄金、白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珊瑚、琥珀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全部从空中降下来了,到处都是,弥满虚空。这时候百姓都去捡,捡不完,取不尽,充足饱满,无所乏少。如意宝珠成就了这样一种神通力,也就是佛久远劫修行功德所成就庄严起来的无边福力,普通的珠子是没有这么大的力量的。我们拿如意宝珠作比喻,就是说极乐世界也像如意宝珠一样,成就了这样大的威力,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到了极乐世界,思衣衣来,思食食至,随所求愿,皆悉满足。
在极乐世界有求皆得,一切受用之物应念而至。比如说是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一动念头,想要受用的食物立刻现前,对食物看一眼,不用吃,肚子就会饱了,然后这些食物就全部化走了,消失了。走路时“宝华承足”,就是宝华从地底下自动涌出来,你踩着走过去了,它又马上消失了。这些宝华都是当你需要的时候冒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就自动消失了,就这么简单。
像我们前天讲的小故事一样,当你需要读书时,莲华自然就涌了出来,上面自然就有你需要读的书本。读完了,书本就自动隐没,桌子也不见了。如果要去另一个地方,立刻足下就出现了莲华,风驰电掣一般载着你,一念之顷游行十方。或者是到琉璃世界去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是去上方世界去供养难胜如来,或者是去香积国土供养香积如来,乃至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去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修习福智两种资粮,都是随意所去,无所障碍。
这些都是因为极乐世界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力故,可以令我们众生随心满愿。
【往生论】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摩尼翻译成中国话叫作如意,如意珠有这么大的功德,成就这么大的利益,极乐世界也像如意珠一样,甚至比如意珠更殊胜。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描绘极乐世界有多么殊胜,只能拿如意珠做一个相似的比喻,来阐述一种道理。
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力不可得思议也。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
在诸大乘经典中,对“不可思议”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
一者众生多少不可思议。
第一种,众生的多少不可思议。就是在尽虚空遍法界中,众生的生命体到底有多少,这都不可思议,没有办法计算。
二者业力不可思议。
第二种,就是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众生有的造了这样的业,形成这样的业力;有的造了那样的业,形成那样的业力。所以,众生的业力是千万种的。由于众生的心生业力不同,将来感召的果报不同,这个业力差异非常之大,不可思议。比如说,龙能使天上下雨,雨真的是龙下的吗?不是的!但是龙就是有这种业力,龙飞到空中一作意,马上就有云彩出现,再一作意立刻就会降雨。它只要作意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从嘴巴里面往外喷水,这是龙的一种自然神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业力,就是龙修习善法所感召的。
本来龙王和人王是过去的两个老修行,前世都是持戒修行的,精进勇猛。但是一个持戒精严,没有违犯,下一世就做了人间的人王。另一位脾气大,淫欲心也重,经常发怒,功德倒做了不少,因为经常发怒,淫欲心也重,犯了戒,所以下一世就做了龙王。
龙王虽然听起来很厉害,可以下雨,可以飞腾,可以上天,可以入海,但说到底它还是畜生啊。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它就受罪了:第一种就是雄性的龙王与雌性的龙王交媾的时候,就变成蛇了;第二种就是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它要受一次罪——河里、海里的沙子,晒得非常滚烫,在狂风的吹拂下会打入龙身上的每一片麟甲里面,会让龙痛得死去活来;还有一个就是在龙降雨的时候,身上会有很多的虫子不断地吸它的血、吃它的肉,让它昼夜疼痛不安。你别看龙王威风凛凛,上天下海,腾云驾雾,但是这三种痛苦它一点儿法子也没有。
三者龙力不可思议。
第三种,龙力不可思议是说龙可以变化,龙虽然是畜生,但是龙可以变成人,可以变成男相、女相,可以变大变小,现大身、现小身,现小身可以盘在钵里面,显大身的可以现几丈、几十丈长,故名龙力不可思议。
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
第四种,禅定力不可思议,这个大家都没见过。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禅定力很好的人。
佛教历史上有个故事,有毒龙恼害老百姓,佛陀就交待他的阿罗汉弟子,以神通力驱赶毒龙,毒龙便在阿罗汉禅定力的驱赶之下乖乖地离开了。所以禅定力是不可思议的。
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
第五种,佛的法力不可思议,这在经典上有详细的描述。《涅槃经》上讲,佛陀在王舍城去乞食,阿阇世王在提婆达多的教唆下,放出来五百只醉象,想把佛陀和众比丘踏死。当佛带领着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到王舍城乞食时,这五百只醉象一下子冲了过来。当时很多的金刚力士、大梵天王、四天王、释提桓因等都要来保护佛,佛说:“我不需汝,诸佛如来还有怖畏?如果还有恐怖的话,就不叫如来了,所以你们大可放心。”佛不让四大天王、金刚力士们保护他。
当时跟随佛陀的弟子中有已经证到圣果的阿罗汉们也是各显神通要保护佛陀,佛陀依然说:“不需汝等。”没有证到阿罗汉果的那些凡夫比丘弟子非常恐惧,担心五百只醉象伤害到他们。佛陀说,你们大家退到后面去。佛陀一个人安详缓步,步伐稳健地走向了王舍城。五百只醉象从王舍城里面凶猛地扑出来,一路咆哮扑向佛陀。这时候,佛陀扬起右手,迎着象群挥了一下手,五百只醉象全部当场趴下,口吐白沫,屎尿纵流,吓得全身都在哆嗦。
原来佛陀的五个手指头就这么挥了一下,便冒出了五只金毛狮子,一起扑向五百只醉象,吓得醉象们全部匍匐在地,皈依求救。这五个狮子是藏在佛的指头缝里的吗?不是。是佛的指头里面冒出来的五个狮子吗?还是佛运用神通变出来的五个狮子呢?都不是!五只金毛狮子是佛所成就的慈心三昧的化现,可以降伏瞋恚。五百醉象虽然用瞋恚心来破坏一切,可是佛慈心三昧恰好可以破除五百醉象的瞋恚火和瞋恚的嚣张气焰。所以佛的法力不可思议,从这里就可以得到体现。
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种力。一者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
佛的国土,佛的世界有二种不可思议,有两种力量。第一种是业力,业力就是法藏比丘出世间的大善根力、大愿业力所成就的。法藏比丘在因地当中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一一都符合四圣力、四弘誓愿,一一都符合一切诸佛及众生本具的一念净心,诸佛如来的真俗二谛之理。所以通过无量劫的修行,积功累德成就了出世间大善根不可思议的业力。
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摄。
法藏比丘通过无量劫的修因感果,最后成就了无上菩提。作为法王,极乐世界属于他的国土,在他的神力保护、摄持之下,因为没有遭受破坏的业力,所以他的国土永远处于安乐寂静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之中。
此不可思议,如下十七种,一一相皆不可思议。至文当释。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者,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也。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衣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所欲种种物时,王便洁斋,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雨种种物,皆称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力故。
以上文字是把刚才那一段典故给我们重复了一下。
彼安乐佛土亦如是,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边神力成就的种种功德。
相似相对者,彼宝珠力,求衣食者,能雨衣食等物,称求者意,非是不求。彼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故,无所乏少。
极乐世界本身所具有的功德成就可以满足一切所需,无所乏少。众生思衣衣来,思食食至,楼阁宫殿,异香天乐及一切神通自在力,都可以随心满愿,称求者意。
“又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
世间的如意宝仅仅可以满足到大家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这些愿力,不能满足众生出世间解脱的愿力。极乐世界则不同,不但能满足饮食衣服资具之愿,而且还能满足众生出世间究竟解脱的大愿。同中有所不同,“。
【往生论】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以上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一、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指的是什么呢?
【往生论】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这就是说什么叫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比如我们凡夫,是烦恼成就的,欲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我们凡夫人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业习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但是在往生净土这件事上,业力是不能系缚的。我们造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业是挡不住我们往生的。我们秉承阿弥陀佛的大愿念力为增上缘,有信心、有愿心,在阿弥陀佛大愿念力的加持之下,就可以径直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对于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来讲,我们就太殊胜了。不断烦恼而证涅槃,不需要断掉见惑烦恼、思惑烦恼、无明惑烦恼、尘沙惑烦恼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证得涅槃。这是我们转烦恼成菩提的一个最佳途径,最殊胜的一个手段和技巧,如果没有这种方便,我们众生要想现生成就比登天还难。
二、庄严量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在前面的总括偈颂里面曾经讲过,说极乐世界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它不像我们地球上的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就是个土块、泥巴、石头、瓦砾、岩浆这些东西凝结成的一个世界。极乐世界具足珍宝性,是珍宝所成的,这是佛的无漏功德、大愿念力庄严成就的,是没有实在的物质形象的,是自然清虚之相。
如虚空相,你能看得见,摸得着吗?摸不着,但是他真实存在。虚空也没有边际,就像《金刚经》说的:“东方虚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极乐世界也是这样,不可思量,如虚空般广大无边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
极乐世界的楼阁宫殿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极乐世界的人民需要这个宫殿一由旬大,立刻就出现一由旬大,要十由旬、一百由旬、一千由旬、百千万由旬大,都可以,你需要多大就出现多大;极乐世界的人需要房间,需要一间房就出现一间房,需要十间房就出现十间房,乃至需要一百间、一千间、一万间房都可以随心满愿。每一个人的愿望都可以满足,无量百千万亿的人民各各所求,皆悉满愿,无障无碍。
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这一段是讲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是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北方,四维上下,无量无边世界里面的众生,只要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都可以接纳。不管有多少往生者到来,极乐世界都不拥挤,不会迫迮,都可以容纳;比如我们中国现在十四亿人口了,一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还要多一点。管理一个中国相当于管理世界的四分之一,你看有多么伟大。假如再来十四亿人口,中国能容纳下吗?装不下,那样会摩肩接踵拥挤得无可奈何。假如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一些地区和国家要向中国移民,中国不敢接纳,国土面积、资源就容不下,会被挤爆。
可是极乐世界就不同,极乐世界是自然清虚之相,,有多少人都可以容纳,来一亿人,十亿人,百千万亿人都无妨碍,一一都得自在。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他来自哪个世界,在极乐世界的心量无限放大,没有局限。“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三、庄严性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是说所有一切众生,借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无论是心行还是业力方面,以及其他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转变,得到了开显,得到了提升。
作个比喻,有一种叫作迦罗求罗的小虫,本来体型很小,一旦遇见吹风,这个虫子的身体就开始扩大,风越大身体也就越大,无限放大,甚至会大如须弥山,叫“随风大小,为己身相”。风大了,这个虫子的身体也大了,风小了,虫子的身体也小了。
同样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也是这样,借着极乐世界成就的“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的不可思议力,各自身相也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但凡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成就出世间的善根、出世间的善法和无边的功德,可以去除我们娑婆世界中小乘的定,包括外道的邪定以及种种的小定、邪定、伪定等。
入正定聚。亦如彼虫,非身而身。
就和小虫子一样,风大了身体也大了,风小了身体也小了,这是随业,随风大小。
四、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偈颂里,主要就是用这两句话来描述。极乐世界无论是世界还是人民,都非常庄严,非常殊胜。
在我们这个世界,佛典里面常讲“忍辱得身端正”。一个人要相貌庄严就要修忍辱波罗蜜,你能够修行忍辱,不发怒,不发脾气,相貌才会长得十分端正。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久远劫之前,经历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由于他修行忍辱波罗蜜的缘故,相貌就特别庄严,十分端正。
极乐世界人民由于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和六波罗蜜所成就无量功德加持力的影响,不管以前的根器如何,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没有瞋怒之心,也没有贪欲之念,无论是来自哪个世界的人,色相都十分端严,一一都具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殊妙光洁,微妙庄严,不可思议。每一个人的身体和心量都会放大光明,都有清净光明之所照耀。身体内外明彻,心里更是光明无量。
在极乐世界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别。极乐世界所有外在的环境以及人民,无论是正报,还是依报都是光明透彻。没有白天晚上,也不存在打瞌睡,晚上睡觉的这些事,但以莲华的开合作为白天晚上的标志:莲华开了,就是天亮了;莲华合起来了,就是晚上了。但是没有真正意义的晚上,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白天。所有的时间段,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灿烂照耀之下,是;人人都没有瞋恚、愚痴、贪欲等这些黑暗烦恼。
五、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这一段是说极乐世界所有的依正庄严。比如说有的树是一宝所成就的,有的是三宝五宝所成就的,有的是七宝八宝所成就的,有的是无量的众宝、杂宝所庄严成就的。无论是楼阁、宫殿、种种栏楯还是七宝树等,都是非常微妙庄严的。
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倏焉化没。
就是讲所有的楼阁宫殿,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重栏楯等所有一切东西都是众宝合成的,“随心称意,无不具足”。如果你不想要了,所有的东西就变化得没有了。如果你想要,一时都可以丰足,即刻现前。
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一切变现都是竟自随心满足,随心动念而已。动个念就行了,不需要现神通。在我们娑婆世界,那些罗汉、菩萨圣者,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还要显神通才行,在极乐世界不需要现神通,只要动个念头就一切应有尽有,超过了神通变化境界,“安可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六、庄严妙色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就是说在极乐世界里奇光妙境,所有一切的器物,无论是楼阁宫殿,还是楼阁宫殿室内的所有装饰品、用品等等,这些东西都不可思议。
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
映彻表里指从外边可以看见里边,里边可以看见外边,内外都是透彻的,通体透亮,没有障避,没有任何黑暗,奇光晃耀。彼佛国土有如来无量光,尽以光明而为佛事,以光示现种种神通,以光成就所有一切庄严,所以啊!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七、庄严触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极乐世界的草。我们娑婆世界的草,柔软的很少;不少的草还有毒,身体碰到了就会中毒或生病;还有的会划伤人体。极乐世界的草不是这样的,它是“宝性功德草”,非常柔软,踩在上面全身都会很舒服,就有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不但柔软,还左右旋,就是可以盘成这样或盘成那样,随风飘拂,顺水漂流,还可以拿在手上任意玩乐、戏耍也不会枯萎。如果手触摸到这个草,就会一下子舒服到心里面去了,这种舒服的快乐是没办法形容的。
有种快乐宝叫迦旃邻陀,很难得到。这个宝贝的好处就是触摸一下,哎呦!全身啊就舒服得没法形容啦,如出九霄云外一般,轻飘飘,舒坦坦,心里边那个柔软、那个舒服劲,简直没法形容。
在我们人间,遇到快乐的东西,比如说接触到绫罗绸缎这些非常光滑非常舒服的东西,我们马上就染着了,心里就有了妄想,不想修行了:“啊呀!这么好的东西,在上面躺一躺,在这儿睡一会。”或者想拿在手上多玩会儿,这样就影响到念佛,影响到修行了。在极乐世界就不一样,虽然这个草和其它的东西,摸在手上或挨在身上非常舒服,简直舒服到内心里面去了。但是不会因为舒服了就放弃修行,反而因为这样的舒服,道心马上增长,念佛念法之心加倍地增长。
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著,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
我们这个世界的宝物,一般比较刚强,比较锋利,极乐世界的宝比较柔软;我们这个世界的宝物,人接触了以后会生起贪着心来,然而极乐世界的宝呢,人接触以后会增进道心。两个世界的宝对于众生来讲是感受各不同。“事同爱作,何可思议”,爱作的意思是说,古时有一位菩萨名字叫作爱作,人长得非常端正、非常漂亮,人人见到都会喜欢得放不下,不由自主地想要多亲近、多看几眼。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
就像《华严经》上说有一个菩萨相貌长得非常俊美,无论男人女人只要看见以后,总想触摸一下,多看几眼。假若是一般凡夫,摸一下就在心里边生起染着了,或者碰一下心里边就放不下了。但是对于菩萨来讲是不会的,你把这位菩萨摸一下,你马上道心增长,再把他碰一下烦恼立刻就断掉。你如果说给他磕个头、顶个礼,马上烦恼斩断证到阿罗汉果了。这就叫“事同爱作,或发菩提心。”
八、庄严三种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者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
这六大中,地、水、火、风、空,它们本身都是无分别的,识,识大是有分别的。地、水、火、风、空是属于器世间的,识大属于众生世间。就是说地、水、火、风、空,虚空无分别,都是属于同类的、无分别的。
它们的这种出现也同样是无分别的,比如水在河流里不停地流淌,水知道什么呢?你把水骂一顿,在水上打几个巴掌,它也不会生气;你看火在燃烧,熊熊烈焰不停地蹿,有人要是对火说不要燃烧了,停下来,它也不听嘛。所以,它也是没分别的;大地也是这样,你看大地,百千万年都是这样,你对它喜欢赞叹也好,对它讨厌辱骂也好,甚至大小便拉在地上,它也不吭一声,它只会默默地承受,一点儿分别心都没有。
风也如此,无论是大风小风还是微风,它吹的时候你向它发脾气,你向它涕唾,你向它辱骂,风也不会生气;虚空也是如此,我们身处虚空当中,这个空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是谁也离不了,离开了虚空你就没法存在,你骂虚空它不知道,也无分别。所以在极乐世界里,地、水、火、风、空等都是非常微妙,非常自然的。先以水为例:
1.庄严水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我们这个世界的水,一般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或平淌也是可以的,水往高处流是绝对不行的。但极乐世界的水是可以转上去转下来,转下去转上来,到处转,就叫。比如我们坐着,水就可以从头顶上走过来走过去,七宝池八功德水也可以在我们头顶上出现,我们可以坐在水底下也不会打湿身体。
莲华在七宝池里面,被微风吹过来吹过去,吹过去吹过来,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彼此之间纵横交错,互不相妨,一点儿妨碍都没有。树枝和树枝靠在一起,纵横交错,但是互不影响。微风在树梢之间吹过,树上的铃铛“铛铛铛,铛铛铛”不停地响,铃铛响的声音有的是在讲苦集灭道的法音,有的是在讲六波罗蜜的声音,有的是慈悲喜舍的声音,也有的是解脱三昧的声音等等,不一而足。交错光乱,非常非常微妙殊胜,不可思议。
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有,当有所以。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或闻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水可以做这么多的佛事,也就是“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由于我们人间有水,娑婆世界有水,极乐世界也必然有水。地、水、火、风、空,在一切诸佛净妙国土都是存在的。我们五浊之世,也自然不会少。佛既然庄严了极乐世界,愿意摄受一切众生往生其国,那么所有的地、水、火、风、空都不会缺少的,假使缺少的话,那不就成了缺陷了吗?
2.庄严地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此云何不可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极乐世界的宫殿楼阁,或是一宝合成,或是十宝、百千宝、无量宝合成的。宫殿的合成都可以随心称意,庄严具足。这些庄严的情形,就像非常非常明亮的镜子那样。十方国土无论是清净的世界,还是杂秽的世界,也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造业因缘,一切都于极乐世界的楼阁宫殿当中自然显现。
极乐世界的人民和天人,见到以上如明镜一般的极乐世界的依报,都会自然成就,证无生法忍,自然成就了种种道业。也都会如诸大菩萨一样,他们的宝冠有能照耀我们法性的功能,能使我们的心念获得心灵本具的智慧,获得开显。每个人都可以在宝冠中自然现见十方诸佛,了达一切诸法自性。
就好像佛说《法华经》的时候,眉间放白毫异光,照东方万八千土,一一皆如金色一样。从阿鼻狱,上至有顶到色究竟天,诸世界中的所有众生,在佛的光明照耀之下,都能看得非常清楚。无论每个众生的善恶业缘,死此生彼,包括未来世受报好丑,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切,就是佛的这种“土地”在作种种功德,作种种佛事。
3.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这里指以虚空来作佛事,前面是以土地等作佛事,现在是以虚空作佛事。
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这段话是说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宝网悬挂在虚空当中,虚空都是以雕镂的金色珍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起来的。四面八方都垂以宝铃,所有空中的罗网之上,都挂满铃铛,每一个宝铃都光色晃耀,铃铛上面有光,光上面有声音,极尽严丽,美妙至极,无法形容。
虚空中所有的装饰不但是造型非常好,而且声音也非常妙,听起来非常悦耳。自然德风就是空中吹来的微风,不疾不徐,不大不小,轻轻地,很舒服很舒服的感觉。就像风把你的头发吹得轻轻地飘起来,身上的衣服也是轻飘飘地浮起来了,轻飘飘地落下来了,翩翩起舞的样子,非常微妙。
这个风很调和,既不像冬天那么冷,也不像夏天那么热,那个舒服啊就没法形容,温绵柔软。用手抚摸,会感到很舒服,很柔软。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水,有些特别瘆手的感觉,有些又很烫。极乐世界的水温凉柔软,不迟不疾。水在池子里面流的时候不快也不慢,速度恰到好处。
,就是风把空中的罗网吹得发出那种“嗡……嗡……”的声音不停地响。树枝也拂过来拂过去,树上挂满了宝铃还有其它的古乐弦歌,种种的乐器,一一都演发无量微妙法音。
树木花草之间有一种芳香,随着风的吹来,香味一下子就散发出来了,闻在鼻子里面特别的舒服,走路都感到轻飘飘的,没有一点负担,非常痛快,非常美妙舒服。
闻到这种香气的人,尘劳垢习,种种烦恼——贪、瞋、痴、慢、疑,身、边、戒、见、邪,等等五利使、五钝使,包括无明烦恼,渐渐微薄,皆悉不起,就是这里处于没有烦恼的状态。没有烦恼就是心不分别,万境皆无,没有妄想,即是真人呐!
风吹到我们身上,会感到很舒服、很美妙、很自在。这些都是以音声作佛事,以音声作佛事是海墨书之不尽,无法形容的。
九、庄严雨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
经中这样描绘:
这段经文是说极乐世界空中吹的那些花,被吹散后遍满佛土,到处都是,
颜色有青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还有绿的等等。一般来说是七彩色或者九彩色,七彩色代表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五彩代表地、水、火、风、空这五大,还有九彩色代表九大,这都是有代表的。总的来说每一种颜色,都是出自我们自性本具。无论它是什么样的颜色,都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不从天降不从地生,也非人予,所以因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馨香芬烈。
好多的花非常柔软,花瓣的光泽非常的鲜艳,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我们脚踏在上面,一下子就踩下去四寸,随着抬足,立刻还复如故。花用完了地则开裂,那些花一下子就沉没了,地面上就干干净净的。风不断地吹花,不停地充满香气,不断地其花没足,不断地自然隐没,每天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
这个宝莲华有百千亿个莲花瓣,又是青、黄、赤、白、蓝、绿等等颜色,还种种交错,青中有黄,黄中有蓝,蓝中有白、白中有红等等。一一相间,不错不乱。
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暐烨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个个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为佛事,安可思议。
极乐世界不但以莲华作佛事,也以光明作佛事,音声作佛事,以水作佛事,以风作佛事,还以种种的器具作佛事,可以说是“弥满清净,中不容他”,非常殊胜,美妙殊绝!
十、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
这里介绍说极乐世界的光明不是从太阳、月亮、星星、灯这些世俗的、可以照明的物体里面散发出来的,它是从如来智慧报所起的光明,凡是接触到如来智慧光明的人,他的无明黑暗(愚痴障碍)必然会被如来的智慧光明所消除。如来光明虽然不是智慧,但是能为慧用,因为每一尊佛从因地直至成佛,他所修习的主要资粮就是福德和智慧,只有当福足、慧足、福德圆足、智慧圆足了他们才可以示现究竟成佛。
既然极乐世界的光明是从如来的智慧报起的,那么极乐世界一切的光明都是如来智慧的全体显现,可以照彻整个极乐世界的楼阁、幢幡、宫殿、宝莲以至于树木花草、鸟畜禽兽等等。无论是器世间还是正报世间的一切无不蒙佛光照耀,我们众生的愚痴黑暗也一定会被佛的智慧光明所照耀。因为被佛的智慧光明照耀,所以佛的智慧与我们众生智慧是一体的,是心心相通的。
由于整个极乐世界都是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所庄严的,所以佛的智慧也必然会帮助我们消除一切愚痴黑暗,消除烦恼障、业障和报障,帮助我们满足一切所求。如此功德当然是不可思、不可议、非语言、思量、分别之所能知。
十一、庄严妙声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故。
为什么佛的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经典上曾经这样说过:“”此是用国土名字作佛事,这是一不可思议之境界。极乐世界不但有佛、菩萨、缘觉、罗汉说法的声音,还有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不断地演畅五根、五力、七觉知、八圣道这些法。乃至树木、花草自然摇曳,都会发出和雅微妙的声音,这些和雅微妙的声音当中,无不具有大乘教法的微妙法音。诸佛如来常乐我净、无量无边的正定功德,与一切的微妙法音,以及阿弥陀佛如来的所有教法的法音,都在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当中展现出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如来是以音声为佛事的,极乐世界不但以光明和音声为佛事,并且还以衣服为佛事、以饮食为佛事、以种种的树木花草为佛事等等,都是诸佛神力的一再示现。“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十方国土一切众生,一旦听到佛说法的声音,乃至菩萨、天人及种种微妙铃铎演畅的法音都可以悟入自心自性,证入第一义谛,也可以蠲除自己的无明痴障。这既是佛的正报威德所在,也是极乐世界国土庄严的不可思议的功德所在。
十二、庄严主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
这两句话是赞叹正觉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境界。每一尊佛,都有十种名号,这十种名号里有的略称三种:如来、应供、正遍知;有的称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有的但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里只说了正觉阿弥陀,正觉在一般状态下的解释是与邪觉、不觉、自觉、随分觉这些相对应的。有些众生从来没有觉悟,处在无明暗夜的烦恼障中,未曾觉了诸法实相,这是终生不觉。还有些外道虽然也深入禅定有了一些小小的智慧,但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还不能如实了知,只是站在他有限的知见当中加以曲解,这种是不正当、不正确的了知诸法,这种了知叫作邪觉。
还有一些善男子、善女人,虽然宿世的善根非常深厚,也能够在无佛世自己发心修学佛法,或者在有佛世蒙佛教诫,或者在善知识引导下自觉地修学佛法。能够自觉地修学佛法固然是好事,但是自觉的水平比较低,仅仅知道一部分,这种情形可以称之为自觉;如果知道一部分真理的话,也可以称之为随分觉。正觉是指佛陀。
佛陀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是对有上而讲的,比如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位的法身大士,他们都称之为随分觉,也就是分觉,只是一部分觉悟,没有达到圆满觉悟,所以他们叫随分觉;只有佛陀本人的觉悟达到圆满究竟,而且非常正确,符合远契如来常乐我净,符合诸法实相的第一义谛的究竟真理,这样的觉悟就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
是指阿弥陀如来是一位无上正等正觉的觉者,他本人是极乐世界的法王。法中王最尊胜!依法化导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善力住持极乐世界,令极乐世界一切人民都能够在法王阿弥陀佛的教导下修学佛法,出离生死苦至涅槃乐,出一切世间,于诸法中得最自在,所以称法王善住持。
安乐国土正报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依报的寿命也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正报的法王具有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神力,依报的国土、水、虚空、大地、风、火,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作种种佛事,都可以无分别地饶益一切有情,都可以无限度地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而不会危患、恼害一切众生。
在我们这个世界地、水、火、风、空虽然也无分别,但是它们会恼害众生,比如说各地出现的台风,一场台风的出现紧接着就有成灾的暴雨,摧毁很多的舍宅、楼阁、宫殿,破坏很多的庄稼以及伤害到人畜禽兽,所以台风会危患世间。
水也如此,伴随着台风就有暴雨出现,形成水灾,很多老百姓的住宅,房屋,包括桥梁、道路等其它的一些公共设施都会被水冲掉。发电厂、供水厂、很多的水库、设施都因之被水摧毁。
火也同样,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造福人类,可以照明、取暖、可以把生的变成熟的,帮助我们得到很多好处。可是一旦危患世间的时候,立刻使得很多的舍宅一火化烬,譬如大兴安岭火灾、长白山火灾、还有好多地方的原始森林,遇到天火时一夜之间上百顷的原始森林会被毁掉,损失上亿,这就是火的危患。
同样地,在正常状态下,土地可以荷载一切万物,无论是桥梁、楼阁宫殿、包括人畜、禽兽都可以安住在大地之上。可是一旦出现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土崩瓦解,会死伤成千上万的人,水之为患也是猝不及防的。所以在极乐世界有法王善住持力,无论是地、水、火、风、空,只会饶益有情不会恼害众生,因为“法王善住持故”。
住名不异不灭。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不烂,在火不焦,得因缘则生。何以故。不朽药力故。
这里举了个比喻,说有一种药,名不朽,功效殊胜。假如把粮食种子用不朽药拌一下,因为药的作用,这个种子就特别不一样了,放在水里不会烂掉,放在火里不会被烧焦,放在没有水、没有火的仓库里它的寿命更长。如果这个种子有了一定的水分、阳光、空气、还有粪土这些因缘条件,还会立刻生长发芽。
极乐世界也如此,假使有人往生极乐世界安乐净土,随后在安乐净土亲近阿弥陀如来,亲闻弥陀法音,或者听一切诸大菩萨演说诸佛微妙正法,不断地增长功德,修习善根,成熟自己的诸波罗蜜。在后时,如果愿意往生在三界内,往生到十方一切有漏世界,需要乘本愿力、披弘誓铠,教化一切众生,舍了净土的寿命,随愿往生到他方一切有漏国土。
他虽然生在其他的有漏世界,出现在有漏世界的水火当中,有漏世界的水指的是众生的贪欲,火指的是众生的瞋恚,不管在哪个有漏世界里,众生有多少的贪欲,多少的瞋恚,对他的善根种子都没有妨碍。他出现在有漏世间,依然可以在阿弥陀佛法王住持的大加持之下,发挥他不可思议的智慧功德作用。因为这无上菩提的种子毕竟不朽,他可以在法王善住持力之下游戏十方,作大佛事,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恒顺众生,这一切都是法王善住持力之所作用。
十三、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庄严眷属功德同样也不可思议,凡是一切有漏世间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若非非有想若非非无想十二有生,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如来的法王眷属,都是从极乐世界大宝莲华中自然化生,也都是如来的正觉净华之所出现,都是属于阿弥陀如来的法王之子。
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之前在他方国土中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的种种形象差别全部消除,统一变为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也一一都同修念佛法门,同念阿弥陀佛,叫作“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
诸佛如来皆是可以远通法界之内,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凡是往生到那个世界的人都是法门兄弟了,没有彼此的分别。“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十方如来,同一道故,证涅槃乐。”极乐世界众生也是如此,如来的弟子、眷属可以无量无边,在因地当中可以千差万别,在果上都是无二无别。
十四、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也同样不可思议,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如来不可思议的正觉威神,不可思议的国土势力之所庄严。
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们,一日三餐是不可缺少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样资具,对于任何人都不能欠缺,所谓“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没有了一日三餐,别说修行了,什么都做不成!所以,我们现在修行,要借假修真。首先要善待这“臭壳子”,不但要吃好、穿好,而且还要保护好,不要着凉,不要感冒,不要得病,然后才能够健健康康、欢欢乐乐地修行。假使我们没有把这个“臭壳子”照顾好,今天生这个病,明天生那个病,整天都处在疾患当中,估计大家别说修行了,做啥都打不起精神。
在娑婆世界,我们的饮食资具都靠什么呢?得靠我们辛勤地努力,出家众依靠广大的四众弟子辛勤供养,为我们提供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在家居士要靠自己辛勤工作,不断地努力地去赚取这些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一切资具。自己挣钱,买房子,买家具,买车,等等。出家众一是要靠居士供养,有时候还要靠自己去挣、去赚;本事大福报大,有人供养你个小车,供养你寺庙几十万块钱、几百万块钱、几千万块钱;你没本事福报小,一分钱都得不到,还得自己去托钵乞食,去赚取。
那么在极乐世界就不需要啦,一切众生不食可以滋命,不需要吃饭可以滋养身体。比如说思衣衣来,思食食至,肚子饿了想吃东西,食物立刻就现前,杯盘碗盏,无上珍馐,种种美味,充满在你的面前,只需要你心一动念,立刻肚子就饱满了,那些食物顷刻就消失了。不食而资命,精神饱满,整天都处在禅三昧、念佛三昧的状态之中。
什么叫作禅三昧呢?就是通过修习禅定,达到心里没有分别,不妄想,处于无分别智现前的状态下,那就是禅三昧了。我们之所以知道肚子饿,嘴巴渴,乃至感到身上没有体力,需要吃东西,吃了又感觉饱满,感觉有气力,完全都是因为分别心发挥作用。分别不起,万境皆无。如果没有分别心,这个肚子饥啊、渴啊、饱啊、饿啊,这些概念全部都消失了。
如果整天都没有妄念,心念处于心一境性,假如用仪器测量一下,没有妄念状态下的心波是平的;有妄念时心波就有上下起伏,用心电图检测也会看到很大的波动。如果心里不起妄念,我们的心波是平静的。心波虽然平静但是呼吸还正常,也不同于死亡,只是妄念没有生灭而已。妄念没有生灭,靠什么来支撑生命呢?智慧! 无分别的智慧在支撑生命,无分别的智慧在支撑正报相续。
所以,以禅三昧为食会很快乐,一天是怎么过去的都不知道。一天过去了,就像吃了一顿饭一样,心里没有任何的苦恼,没有任何的逼迫,光阴过得非常快。就像《法华经》上说的,佛在那里讲了一部《法华经》,“时会听者,谓如食顷”。佛讲了一部《法华经》过了六十个小劫,听经的人好像在那里吃了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六十小劫就过去了。六十小劫当中,听经的人“若身若心”,身体也好,心念也好,都没有一点动摇、一点生念、一点妄念。各位想想看,那是什么境界呢?那就是以禅三昧为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这一切都是佛的大愿业力在加持我们,使我们的整个身心处在三昧乐正受、意生身的状态下。如果你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阿弥陀佛也就满了他的深宏大愿,究竟安乐,利益了一切众生,我们每一个众生也都乘佛愿力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也满了自己的愿力。
十五、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所有的众生一旦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一切往生者永离身心种种苦恼。因为身为苦器,心为恼端,有身有心我们就会有种种痛苦。
中国的古人也曾经这样说:“吾之大患,唯吾有身;吾若无身,何患之有。”我们最大的一个麻烦就是因为有这个肉身,因为这个身体要吃、要喝、要住、要穿,有等等的需求。有了自己这个身体后,还会相继地有了眷属的身体,有了子女的身体,一大堆的身体,其实就是一大堆负担啊!所有的“臭壳子”的负担堆积在一起,这个祸患就无边无际,没有穷尽了。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祸患面前,怎么能不受累,不受劳,不遭罪?
我们一旦往生极乐世界,所有功德悉皆成就。身,是自然清虚之身;心,是无分别境界之心。既不受身的牵连,也不受心的恼乱,因此“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从往生极乐世界开始,一直到究竟作佛,于其中间一直享受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快乐,没有间断,这个受乐也不可思议。
十六、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
这一段意思指的是大义门功德成就。大义门功德成就是说净土的这种果报,最重要的是离二种讥嫌的过失,这两种讥嫌的过失,一者是身体的讥嫌,二者是名字的讥嫌。
身体的讥嫌有三种:一种是二乘人,就是声闻乘的修行者;第二种就是诸根不具的人,比如眼睛、耳朵、鼻子有毛病,缺一只眼睛,缺一只耳朵,鼻子是塌陷的,或者是脑袋畸形、牙齿缺落、口眼歪斜、耳朵畸形,再或者是身材佝偻不直,腿脚畸形拄拐等等,总之,像这种情况叫作诸根不具人。
大凡有漏国土,比如我们娑婆世界有男女的差别,在东方净琉璃世界也有男女的差别,还有其他一些有漏世界也都有男女差别。有男女差别的地方那肯定就有贪、瞋、痴的烦恼,没有男女差别的地方就没有这种贪、瞋、痴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贪、瞋、痴的对象。
极乐世界是无漏国土,无漏国土不存在男女,没有这种对待,没有美丑的对待,同时也没有大、小乘这种对待。诸根残缺属于美丑的对待,男女相属于阴阳的对待,二乘人就是大乘和小乘修习佛法方面的对待。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三种对待全部消失,既没有男女差别之相,也没有二乘、小乘修学佛法的这种圣者的差别之相,同样也没有诸根不具六根残缺的丑陋之相,所有的不足在极乐世界完全消除。
极乐世界是没有刚才说的那三种现象,所以也就没有这几种名字了。就如同这个杯子,极乐世界没有这个叫杯子的东西,“杯子”这个名字就无处可安。没有杯子也就没有这个名,既无实体之讥嫌,也无名字之讥嫌,这样的话,“等无讥嫌名”,一切都是平等一相的。
夫诸天共器,饭有随福之色。足指按地,乃详金砾之旨。而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除了地球上的人类,还有天人,虽然都有刚才我们说的男女的差异、相貌好丑的差异、贫富贵贱的差异,在修学佛法方面有小乘学者、大乘学者这些差异,那么同是天人又有怎么样的区别呢?天上还有随福之色,比如说天人在吃饭时大多用的是七宝钵,都拿七宝钵吃饭。到了吃饭时,一人盛一钵饭,但是,钵中的食物却是随福报的不同,饭食的味道就有了差别。福报好的,饭食味道就好,福报差一点儿的,虽然也打了一钵饭,饭食的味道就不如人家福报大的,这就叫随福之色。同样是七宝钵,同样的饮食,到各自钵里随着福报的大小,味道就有了差异。天人这样的差异在极乐佛国里是没有的,只要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啦。
佛在世的时候,拿脚趾把大地按一下,大地就发出六种震动,我们凡夫把大地再怎么按也没有用的,这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业报不同,差异很大,在极乐世界就没有这样的差异。
十七、庄严一切所求无不满足功德成就
【往生论】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这是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总之,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众生,他所有的愿力皆可满足,“众生所愿乐,一切皆满足”。你愿意长期在极乐世界安住,就能永远在极乐世界生活;如果愿意往生到他方世界,随时可以往生他方世界;如果你不愿在他方世界,想返回去也随时可以返回,没有任何障碍。
如果你在极乐世界想要修行、作福、作种种功德,只要你心里一动念头,想供养诸佛需要的供具,立刻供具就在手。你需要什么供品,供盘里面的供品马上到位。无论你是想用衣服供养,还是想用水果供养,想什么就出现什么。你想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供养,所有这些东西就随心应现,皆悉满足,无不称意。
寿命也如此,想长就长一点,想短就短一点,都可以随愿皆得。虽然你还没有得到自在之位,可是在极乐世界的人民却得到了自在之用;虽然还没有得到六通自在的阿罗汉之果,可是却有六通自在的能力。
阿罗汉所享有的六通自在: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等,所有自在变化无量神力,极乐世界的人民全部具足,无牵无虑,如果你想修菩萨行,自利利他行不行呢?完全没有问题。
【往生论】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
以上是将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的十七种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说完了,把示现如来自身利益的大功德力,还有利他,也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功德成就简略地介绍完了。如欲广说则穷劫不尽,如果将阿弥陀如来的种种自利利他的无边功德,详加介绍的话从劫至劫不断地宣说,也难以穷尽。
为了彰显彼净土无量功德,
比如须弥入到芥子里,大海入毛孔中,须弥入芥子实际上不是芥子的力,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威神显现。虽然这十七种也称之为利他,但是自利之意也是非常清楚的。为什么呢?如果没有自利的功德,利他的功德从何谈起呢?如果有了利他的功德,那么自利的功德自然含摄在里边,无需要另找。
【往生论】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这一段向下就是着重介绍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悟入真理的意思。
第一义谛者,佛因缘法也。此谛是境义。
境义就是环境的意思。
是故庄严等十六句,称为妙境界相。此义至入一法句文,当更解释。
这是昙鸾大师解释这部论典的时候,罗列的一些纲目。说第一义谛就是佛因缘的法,属于境界相,第一义谛是第一境义、境界的意思。
就是刚才说的十七种庄严等十六句,称之为妙境界相,刚才所说的十七种庄严都是如来的妙境界相,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此义最终都要汇入到一法句文,一法句文就是第一义谛的意思,表示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为大家作解释的。
【往生论】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这里主要介绍佛的庄严功德,也就是佛本人的八种功德成就,有八种相,,就是说佛的这八种功德境界相,在前边的偈诵当中已有了描述。
【往生论】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上面一共是八种庄严主功德成就,这八种庄严功德成就一一罗列之后,昙鸾大师紧接着为我们解释“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
什么叫庄严座功德成就呢?
一、庄严座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这是说庄严座功德成就,就是佛结跏趺坐的宝座。佛的法座在《观无量寿佛经》中,大家如果以前看过就知道是先观佛的法座,观佛的莲座有多少珍珠佳宝、多少摩尼宝、多少这类宝那类宝而共庄严,这是说如来的法座。说完座然后说佛的身体、再说佛的口业、佛的头像等等,从底下向往上细述。
这里也同样,先说座功德成就,,如果你想观佛的宝座,应当依据《观无量寿佛经·观宝座品》那一段经文去进行观察。
二、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前边是说无量大宝王以及微妙净华佛的宝座,都是无量无边的种种珍宝和非常殊胜的微妙珍宝所共组成的,都是非常庄严、非常微妙、非常不可思议的。。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什么叫佛的身业功德成就呢?
【往生论】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如果你要观佛的身业,照样要依《观无量寿佛经》进行观察,因为《观无量寿佛经》对佛的这种身相庄严有详细的描述。
要观佛的法、报、化三身之报身,该如何去观?还有观佛的化身,也就是丈六八尺佛的化身,该如何去观?既想观佛的法身又想观佛的报身,该怎么观?从哪里下手?怎么才能观好呢?从一相毫入,一相毫就是白毫相,从佛的一白毫相开始下手观,如果想象成熟了,那么这个观就成就了。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这个光,非常殊胜,非常伟大,照耀的范围也非常广博,非语言文字所能描述。
三、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佛的口业功德成就又如何了知呢?经典上讲如来微妙的说法声音,有多么殊胜美妙,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像迦陵频伽(妙声鸟)一样的声音,非常悦耳。所有的众生一旦听到佛说法的声,一一都可以悟到无生法忍。
佛说法的声音,响彻云霄,响彻梵天,响彻十方世界。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在我们这个世界说法,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为了追踪佛说法的声音能传多远,他就跟着佛讲法的声音向东飞,一直飞,一直飞,飞到多远呢?飞到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世界了,佛说法的声音在那个世界还听得很清楚;他也飞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息一会儿,刚好找的是那个世界佛的钵,趴在佛钵的边沿上休息。
那个世界佛的大弟子说:“哎呦!世尊,您的钵上有个小小的人头虫趴在您的钵沿上,小心他有什么病菌影响您的法体健康。”
那个世界的佛就给他的弟子说:“弟子们啊,你们可不敢轻慢他,他不是人头虫。从此西方,过数不清世界,有一世界名娑婆世界,此世界有一尊佛叫释迦牟尼佛,他是释迦牟尼佛众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弟子,他为了寻找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音能传到什么地方,一路地从娑婆世界飞到了这里,他还将继续向前寻找,你们不要轻慢他,那个娑婆世界由于众生业力的缘故,众生的身体很矮小,如来的身相亦复矮小,但是他们的功德跟我们这个世界的佛、佛的弟子们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为了救度那个世界的众生,才在那个世界示现受生,救度众生。”
这尊佛给弟子们的开示,目犍连尊者也听得清清楚楚的,然后看看自己的身材,相比之下确实是太渺小了。那尊佛的身体,还有佛弟子们的身体,简直就像须弥山一样——望不到顶,身材非常高大,非常壮观庄严。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佛说法的声音传播得非常广。
四、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什么是佛的意业功德庄严呢?就是指佛的心业功德成就,像地、水、火、风、空一样是没有分别的,佛的意业、心业为什么没有分别呢?就是没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是佛的意业功德庄严,如果佛有分别心也就不叫意业功德庄严了。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
在我们这个世界,由于众生造作贪、瞋、痴等十恶之业,然后感召种种苦报,这种苦报本身除地狱、饿鬼、畜生身相以外,还有卑贱的身形、丑陋的身形、八难的身形,乃至不断地在六道中轮转的身形等等。
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这些众生,如果见到阿弥陀如来的相好光明身者,他们就都可以解脱所有的身业系缚,得到解脱,得到自在,可以入如来家,毕竟得到平等的身业。
众生由于骄慢的缘故,经常性地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轻慢尊长,如是人等应受拔舌地狱苦、喑哑盲聋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受种种等苦。这些众生,如果听闻到阿弥陀佛如来这种功德名号、说法的声音,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可以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由于,有邪知邪见的缘故,以分别的缘故,造无量无边的恶业,以此因缘就会长沦三有,堕到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里边轮转受苦;如果这些众生遇到阿弥陀佛如来平等的光明智慧照耀,若闻阿弥陀如来名号的种种功德,得到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的种种加持,就可以解脱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有人提问题说:地、水、火、风是无情之物,没有分别,这可以理解,然而,心是觉知之相,它怎么能跟地、水、风这些物质一样无分别呢?
古人为我们答复说:
这一段话是说,有人提问题,说心是个觉知相,怎么可以同地、水、火、风这些物质一样没有分别呢?紧接着古人给我们答复了:心虽然是个觉知相,但是心一入实相,证入实相就无知了。没有什么“知”呢?无有妄知,没有虚妄的知觉,但是却有真实的知觉,那么真实的知觉就是无分别智。譬如蛇爬行起来是弯弯曲曲的,所以蛇停在那里马上盘成一卷,但是把蛇放在竹筒里面它就变直了,它不直不行啊,它必须要直才行,不直过不去,入竹筒则直。
人的身体如果用针去刺、蜜蜂蜇就痛,那说明身体是有知觉的,如果你用石蛭这种虫子在人身上咬,或者用甘刀——一种治病的刀,在身上割则没有觉知。为什么呢?不痛,所以有知和无知都是属于因缘法,遇到痛的因缘你就痛,遇不到因缘你就不痛。
在座各位不会参禅的功夫,如果会参禅用功夫的话,把自己的妄想高度集中起来,那个时候拿个刀子在身体的皮肤上割一下试试看,因为妄想高度集中以后,身上用刀割如同割在木头上一样,没有任何的疼痛感觉。如果你妄想没有高度集中的话,针扎一下你就会疼痛。如果我们高度集中到没有妄想的时候,身上火烧、刀割都无所觉,刀子凿在手上好像在木头块上凿一样,一点儿知觉都没有。这就是妄想收摄起来与没有收摄的差距,如果纯粹到一点儿妄想没有了,疼痛的感觉就不存在了。
有人问:
有人就提出问题了,说:“我们每一个修行者,如果通过修行用功,就可以使我们的心,也就是心业,悟入实相,悟入实相之位以后,会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呢?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跟木头、石头差不多了,怎么会得到一切种智呢?”
古人答复说:
我们凡夫心有分别。有分别的时候,你对世俗的事就知道,而对圣谛第一义就不知道,所以有知和不知这种差异。
如果是圣人,圣人的心无分别就可以无所不知,因为他不知道虚妄的东西,但是他一定会知道真实的东西。因为他心无分别,不分别虚妄的生生灭灭的生灭诸法,但是他可以与第一义,与我们不生不灭的心相应。与我们不生不灭的心境相应的同时,他就可以证到一切种智,就可以达到无所不知。,这就是意根大彻大悟,悟到无生法忍的一种境界。
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
有人辩论说,既然言无知故,无知故可以无所不知,既然无所不知,那他不是知种种法了吗?既然知道种种之法,怎么能说他无所分别呢?
其实这里是辨别无分别智、辨别一切智、一切种智,这样一种智慧在凡夫悟道的人与没有悟道的人形成差别。
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这里的答案是用比喻来说明的,诸法种种相是有差别的,有差别就是如幻如化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的物件里边,本来没有象、马、车乘、宫殿、楼阁这些东西,但是不见得就没有这长颈,比如说长颈鹿、长鼻子啊、大头啊、或者是这样的角型,那样的角型,这种影像不见得没有,它还是存在的。那么存在的这种影像,有智慧的人观察它,他岂可以固定地说有象有马,还是无象无马,他能这样肯定地去分别吗?答案是:“非也。”
无分别智超出了我们分别心的范围,当你妄念不分别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转成无分别智。当无分别智现前的时候,我们的分别心就站不住了,分别心就空了。当分别心空了的时候,以无分别智为因,就可以感召、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无分别智的最高境界,无分别智的最高境界就是由我们心不分别开始逐步成熟的。
无分别智没有虚妄的知和妄想分别的执著,并不见得是没有真知。他没有妄知,但是有真知,真知是要通过智慧去开显的,由智慧去开显的是我们的无分别智。像十五晚上的月亮一样渐渐地圆,渐渐地圆、越来越圆有一个过程,从初一晚上到十五晚上,这样不断地争取,月亮圆满的程度就越来越殊胜了。
中国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月亮就达到最圆满的境地了,过了十六之后月亮就走向另外一个境界去了,智慧也是如此;由修行者最开始的无分别智渐次增进,慢慢成就一切智,成就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成就一切种智之后,我们是有智还是没智呢?那时的智是无有妄知,但有真知,妄知和真知只在迷与悟之间,在迷的时候是妄知,在悟的时候是真知,由于有真知的缘故可以逐步成就一切种智。
五、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大众功德成就就是整个法会的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所有的天人,天人分为动众和不动众,就是入定的和不入定的,不入定的就叫动众,入定的就叫不动众,动众和不动众皆是如来清净智海所生的。
六、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比如说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还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以及很多很多的大菩萨,都在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教化众生。
这些佛的上首弟子,他们所修习的功德都像须弥山王一样,非常伟大。极乐世界其他的菩萨,其他的人天,都比不上他们的功德大。虽说极乐世界是大家平等,但是都比不上等觉菩萨,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乃至金刚藏等大菩萨的功德。因为这些菩萨的功德都是通过无量劫的难行苦行,才最终圆满,最终成就的。因为具有这样无量的功德,他们才可以成就无量寿如来的上首弟子。上首弟子的功德成就到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这样一个境界,是经过了无量无边劫的艰辛修习,是在阿弥陀如来法王善主持的大愿业力加持之下才成就的。
七、庄严主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庄严主功德成就指阿弥陀佛本身的这种无量无边的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的时候,有无量无边的诸天人民恭敬围绕,恭敬供养,既没有出现无人供养而被人冷落的现象,也没有出现类似释迦牟尼佛在人间遇到过的冷遇。
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教化众生的时候,有好多次是托着空钵,饿着肚子回来的。还有著名的“马麦之报”的事,那是佛结夏安居期间,有个国王起初答应供养佛和他的弟子三月安居饭食,结果被外道糊弄后就彻底忘记了,结夏三个月都没有给佛送来供养饭食。好在有个贩马的把马料打了很多供养给佛,佛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只能接受了马夫的供养,吃了三个月的马麦,马麦就是喂马的食料。大家看看,释迦牟尼佛为了教化众生,也会有这么多的不幸。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病了,派阿难尊者去化缘,要一点牛奶来治病。阿难尊者去化缘牛奶的时候,那个斋主是个大婆罗门,家里养的这个牛凶得厉害。婆罗门看见阿难来了,说:“喂,阿难,你去来耶!”意思是你去挤奶吧,这是一头恶牛,挤不来奶,你不要怪我没有布施。阿难怎么办呢?那头恶牛一角就能把人顶死,搞不好,不要说挤奶,人命都没有了。没有办法,阿难只好硬着头皮给牛做三皈依,然后给牛做工作说:“牛啊牛!你今天不要发怒,不要发脾气。你把你的奶布施一点,供养释迦牟尼佛。佛病了,需要牛奶治病。佛病好了,你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牛虽恶,但通人性,听阿难这么说,乖乖地点点头,阿难就走到跟前去了,把牛奶挤下来,拿回去,捧给释迦牟尼佛喝,释迦牟尼佛喝了这个牛奶,病就好了。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人间有多艰辛啊,苦得不得了……(法师为释迦牟尼佛弘法之不易,悲从心起,失声痛哭,大众合掌念佛)
可是,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法王善住持力,就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一切的受用都非常自在。佛的上首弟子们的功德都积累得非常殊胜,像须弥山王一样“胜妙无过者”,佛自身的功德也使“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没有出现任何一次空缺,无量无边的诸天人民都在不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重重无尽地围绕恭敬佛,重重无尽地恭敬供养佛,重重无尽地歌咏赞叹佛的功德。
八、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往生论】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的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如来的本愿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虚作,都不会虚作着住持,凡是有愿就必成。
我们众生在极乐世界所有的受用,比如“思衣衣来,思食食至”,包括楼阁宫殿、异香天乐,响彻云霄,如来梵响可以普闻十方,如来光明可以大作佛事,普照十方等等,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佛的不虚作住持力,佛的这种无量无边的神通道力所庄严成就的。从来都不会有任何的失误,任何的不如意、不满足,这也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定当如是。
我们在娑婆世界常常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说我们积金银库,攒了很多的金银,但是到临终时搞不好还会饿死。譬如说梁武帝当了皇帝很了不起,可是临终却被侯景幽禁,活活地饿死在山洞里边;还有唐明皇,大唐盛世威震四海,虽说是四海来福、八方朝贡,可是他被安禄山造反逼得跑到四川逃难,还差一点儿叫手下人把他杀掉。等唐明皇从四川回来后,整个国势就大不一样了,太子登基后唐明皇就靠边站了,然后就丧失了权威,整个唐朝的国势就一落千丈,从那以后,就走向衰弱。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我们众生虚妄的身、口、意造的虚妄的业力,善业就感召乐报,恶业就感召苦报。这一切果报也是虚妄的,都是有变化的,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可能不会有违失。像释迦牟尼佛这么伟大的圣者出现在人间,也会有“九恼事”,即九种苦恼的事情。九种苦恼的事情对于释迦牟尼佛这样出现在人间的大圣觉者尚且无可奈何,何况我们业报众生呢?
可是阿弥陀佛就不一样了,阿弥陀佛久远劫前发四十八愿,积功累德,修习无量的善法,庄严无量无边的善法资粮,到他成佛时,所有的愿力皆悉满足。这个世界上的人民,只要见到了阿弥陀佛,没有证得净心地的菩萨可以证到净心地;没有得到平等法身的就可以得到平等法身;没有登地的就可以登地,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十地菩萨境界;没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随着他的功德渐次增进,可以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多么殊胜啊!
八地以上的菩萨就可以得到平等法身,八地以上菩萨的平等法身果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一生、十生都遥不可及,如果我们通过念佛求愿往生的这样一种渠道去争取的话,我们现生就可以成就,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往生论】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这里告诉我们,关于如来自利利他的这八种功德次第成就是什么,我们方才已经介绍过了,紧接着就观菩萨了。
【往生论】云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叫作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呢?底下答复:
【往生论】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
一、不动应化德
【往生论】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菩萨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获三不退转,渐次修行,位达八地以上,十地左右的菩萨果位后,能够法身不动于本地,应化身遍于十方。这里说的是身不动摇,指的是法身,八地以上的菩萨属于不动地的菩萨,不动地的菩萨就可以法身不动,在极乐世界不动不摇,安住在寂光三昧。报化二身即胜应身和劣应身“遍于十方种种变化,如实修行”。在一切世界种种应化示现,如是修行,修如实道。
菩萨修行,有一个叫真如实观,有一个叫唯心识观,从观道上来讲修的是真如实观,按照真如实观修行是如实修行,不是按照真如实观修行就不是如实修行,是相似修行了。如实修行是修真如实观,常作佛事。常作佛事就是到处讲经说法,建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饶益有情。菩萨弘化众生的时候,所有的功德、所有的事迹用四句话加以高度地概括,叫作“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安乐国清净”是说安乐国众生,也就是正报世间是清净的,依报世间的国土也是清净的。“常转无垢轮”,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安住在极乐世界身不动摇,常作佛事。无垢轮就是清净的法轮,在什么情况下才叫无垢轮呢?菩萨破了无明,见了法性,就是“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三德分分证”,达到这样的水平,才可以称之为“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不但变化为佛,变化为菩萨,乃至可以显现三十二种应化身,于十方界广度一切有缘众生,接引他们往生极乐世界,接引他们修习佛乘。“如须弥住持”,如须弥住持就是不动不摇的意思,指的是法身不动摇。
“开诸众生淤泥华故”就是开显究竟一佛乘,教化众生一一都能开发自己本具的微妙心花。譬如说,我们平时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你花开见佛见什么?花开什么呢?是开自己的心花,每个人的心花开敷本具的真如自性,自性佛就现前了,这就是心开见佛;在这里指的是开诸众生淤泥花,淤泥花就是我们众生清净的心地,清净心花开敷,开在烦恼的污泥当中。
我们众生因为有烦恼,把这个烦恼比喻成污泥,烦恼污泥里生长出莲华来。众生因为有烦恼,通过对烦恼的对治,才能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污泥虽脏,但可以长出莲藕,莲藕可以长出,就是指能开显众生本具的佛性,使我们的心花开放,就是开显了我们的污泥花。
二、同时遍至德
【往生论】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
这里说的菩萨第二个修行路,指的是在极乐世界的法身不动,应化身遍游十方世界,一切时中不前不后,即刻能同时普应。在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所有佛世界里同时出现,无需前后次第,也不需要思维先到什么地方去,后去哪里,可以同时普应。
这时候,这些菩萨成就的这种功德是“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得到这种意生身都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的境界,这种意生身能够一时普应十方尘刹诸佛世界,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每一种应化身一一都显现,变现无量应化身,一一应化身都可以放大光明,悉能遍知十方世界一切有众生处,教化所有有缘众生。
“种种方便,修行所作”,以种种方便、种种手段,或顺或逆,或苦或乐,或修习苦行,或修习乐行,或顺着众生的烦恼,渐渐地引导。或修逆行,连打带骂、发脾气、吼他、训他、刺激使他发心。就是以种种行方便诱导,帮助众生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灭除一切众生苦故”,种种方便修行所作,其目的就是为了灭除众生的种种苦恼,帮助众生究竟离苦,究竟得乐。
【往生论】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这四句话是对菩萨第二种修行法门的最好总结,说:菩萨一时普应十方刹土。
三、无余供赞德
【往生论】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故。
菩萨第三个修行是比喻说在一切世界的应化身如影随形,影现十方;在十方一切世界,无论有佛世界还是无佛世界,乃至微尘刹土,都会一一示现,照诸佛会。在一一佛会里放大光明,遍现神通,说诸妙法,如云如雨,度化众生,令使无余。对一切众生都不拣择,千方百计地化导一切有缘的人,引导帮助他们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转邪归正。
于一切诸佛大会当中广兴供养,供养香、花、灯、烛、果、乐、茶、食、衣、宝珠;以种种身业供养,进行礼拜;口业供养,进行赞叹;意业供养,观想诸佛菩萨无量功德。赞叹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一切善知识,示现世间的种种功德。
奏以种种的天乐来赞叹诸佛菩萨的功德,以天上种种无量的微妙宝花,青、黄、赤、白间错风柔,种种庄严来供养一切诸佛菩萨。用微妙上香普熏法界,供养一切现前贤圣,赞叹诸佛一切功德无有分别,然后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从劫至劫,无有间断。
肇公言,法身无像,而殊行并应。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
法身虽然无相,但殊行并应,至韵虽然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心事会。
四、遍示令解德
【往生论】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这一段话对我们当今来说更加重要,佛也好,菩萨也好,报身、化身和应身遍现一切无佛世界处,遍现一切有佛世界处,便现一切有众生处,种种示现。最重要的是要在无佛处、无三宝处,即没有佛的世界示现作佛,没有三宝的地方示现建立三宝。
就像我们很多佛教徒发心在没有寺庙的地方修一座寺庙,造请佛像,这就是建立住持佛宝;请很多经书进行供养,就是建立住持法宝;安排几个出家人在那里修行弘扬佛法,就是建立僧宝,这就是在没有佛法处建立三宝了。
“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就是说有了寺庙还要有人住持,也就是法藏在人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没有法师去讲经说法,寺庙修在那里也是空壳,还需要人去讲经说法,住持庄严佛法僧宝,以种种方式去阐扬圣教。就像现在,可以用语言面对面讲授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弘扬佛法,还可以用微信、微博这些现代传媒手段,大量地进行佛法弘扬。
第四条是说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到处讲经说法就是引导开化众生,就是我们自己修行,劝人修行;自己赞叹佛的功德,劝人也赞叹佛的功德;自己瞻仰礼敬佛法僧宝,令人也瞻仰礼敬佛法僧宝;自己修种种苦行,来阐述佛法,示现修习禅波罗蜜、尸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等等。自己修这些波罗蜜门,也劝人修习六波罗蜜种种的波罗蜜门,同时也发愿念念往生西方净土,念念见佛闻法,念念速证无生。
最终用四句话对佛菩萨所做的功德加以概括,那就是:“何等世界无,佛法僧三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我愿意同时普应十方国土,在没有佛法的地方建立三宝,没有佛的地方示现作佛,没有人说法的地方示现说法。
【往生论】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
上面说了三种,一种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接着上边的论文,天亲菩萨又说了观察庄严佛的功德成就。不但要观察佛的功德成就,还要观察菩萨功德成就,三种功德成就里面愿心庄严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知道。随后天亲菩萨又说了:“略说入一法句故”。
以上内容广说了十七种庄严,就国土作了介绍,又用八种庄严对佛的主功德作了介绍,用了四种庄严对菩萨的功德作了介绍。下面将以上所有的功德加以高度地浓缩,就是“入一法句故”。
什么叫入一法句呢?就是赞清净句。
【往生论】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什么叫作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呢?天亲菩萨是这样说的:【往生论】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昙鸾法师是这样解释的:,什么叫作清净呢?名为清净。那么什么又叫作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呢?“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
实相是无相,无相叫作实相。什么叫作无相呢?于一切法中无差别相,无差别相叫作无相,并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存在。你于一切法中不存是非人我,高矮胖瘦,胜劣好丑,种种分别,这样就叫作实相智慧。
无为法身指的是什么呢?法性身也!什么叫作法性身呢?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法性身指的是法性寂灭,法性寂灭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妙真如性,他本身不生不灭,也是无形无相,离一切相了。离一切相的这种法身就叫作寂灭法身,也叫法性寂灭。寂灭法身本身就是无相的,所以叫作法身无相。
因为无相可以无不相,如果有相那就有障碍了;譬如虚空,我们肉眼看到的太空,一眼望去虚空广大无边。为什么能广大无边呢?因为它没有形相,没有差别,所以它能够广大无边。
假设它空的时候是个实体,是个杯子,是个扩音器,是个钟表,那么它就有实相。有实体了,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形状,把整个天空塞满了,这个地方还能叫空吗?就不行了。这个地方还能广大无边吗?也不行了!因为它空、无相,所以能够广大无边。
正如《法华经》上所说的:“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化身是三十二大丈夫相,法身无相,为什么要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呢?这个三十二相到底是法身还是化身呢?其实啊,法身不离化身,化身不离法身,法、报、化三身原来是一身!
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无知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
【往生论】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
此清净义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器世间清净;第二种指的是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这十七种庄严清净都已经介绍过了。
【往生论】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刚才把八种佛功德,佛土功德庄严成就,四种菩萨庄严功德成就,都已经介绍过了,这两种功德将器世间清净与众生世间清净也都介绍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