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祖师文库

上澈下性上人略传|《以心相见是真见》

介绍:上人俗姓胡,名存信,陕西眉县人,1957年丁酉正月初二生。

上澈下性上人略传


        上人俗姓胡,名存信,陕西眉县人,1957年丁酉正月初二生。

        1981年25岁,师依终南山上净下天长老出家,法名澈性,字灵相。越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海长老受具足戒后,入福州雪峰佛学研究班习教参禅五年,于楞严独得妙味,得大德上海下灯长老传于临济宗、曹洞宗,后又得上传下印长老沩仰宗付嘱,守护三家之衣钵真传。

        师精进修学,渐为法门龙象,教化一方。1989年,师年33岁,遵恩师净公慈命,出任大明寺首座及监院。经三年种种困难,于九二年草创完备,即依律摄受僧团,冬参夏学,广弘四分律,开讲唯识,西北佛法为之振兴。丛林钟板,再应盛世之约,复鸣于膴膴周原矣。

        至2004年,一代高僧净公长老化缘已尽,辞世西去。澈公百感交集,弘法重担事业日巨。升座后更是事务繁忙,废寝忘食。2005年师遍观因缘,随顺世间,密留遗嘱,托付佛教事业于未来,授记大明因缘于浮世。

        后十余年间,师艰苦奋斗。然为法忘躯,2016年遽然示寂。观师之一生,以宿世之悲愿而来人间,续僧种之传承而广弘戒律,可谓应世运而生,固佛教之根本,有非常之历史使命。

        师之平常,寂静威仪,出言和蔼,说法静雅,讲戒则深住禅那,千人肃穆,万念俱寂,如清溪潺潺,缓缓流入众人八识心田。欢喜间,不觉时辰几度!而引经据典,无论耆宿大僧或初参信众皆能雅俗共赏而接心,各以因缘而得解!

        师淡泊名利,一生所行唯以圣教之存亡与众生之慧命为念,一生教人唯以因果为总则。今特录懿行数则,以资怀念。


(一)青年出家

        师之早年,善根深厚,因缘奇异。师诞日母梦双龙入怀,邻居家母猪生仔如象,大耳长牙,人谓“猪生象”,引起轰动,盖异兆也。

        师年六岁,偶遇行脚的弘春法师,欢喜踊跃,牵弘春法师僧衣流连不舍,尾随欲去,似有宿缘。弘春法师颇异之,故后路过师村,常歇足师家,或食或饮,以为摄授。有意无意地念诵佛号或经咒传授于师,师听得入神又欢喜。

        师年七岁入村落小学,课余常独自背诵经咒,遇亲戚家佛事便跟着念经,众人好奇:这么小的娃娃都会念经!

        师年十岁,有一道人赤足蓬头,形如乞丐,突现师家门口。不受饮食、财物,唯言接师出家修行。师家人闻听惊吓不已,以为疯子,大不吉祥,四邻逐之。道人笑唱而去,嘱咐众人说:“天命不可违,来年当自知,莫后悔。”因事奇,师母及妹心中疑惑不已。

        十二岁,师常思出家,时逢“文革”人心惶惶,母颇忧之。师多次离家出走,至弘春法师处不回,被母哭诉找回,无奈求母:白日劳动,晚上愿住寺院。师母无奈,只当小孩子耍小脾气也就答应,如此在人间度过了不同寻常的少年时光。

        1977年,“文革”风潮稍微松懈,师也已成人。遇到违缘借机离家,以满修行心愿。当时天下寺院多为空庙,社会趋势亦不明朗,师一路前行,风餐露宿,不改初衷。游遍河南、陕西大山广川,茫茫大地,寻觅因缘,漂泊四年后,终未能得!师不得不从长计议,回家先安顿老母弟妹。师母见师回来,悲喜交加,却不知师内心志向未改。师回家后尽力安顿家人并盖起房子,尽了人子一份报恩初心。一年后,家中初步安顿已好。师之奇事传遍乡间,有一年轻人听说后来探师,彼亦有出世修行之志,愿与师同愿同行,并告之大德净天长老在终南深山闭关二十年,可去依止求度。师闻净天长老之名欢喜雀跃,密议结伴而去之事宜。农历八月初十,师留一书信,至终南寻师而去。

        师于终南得遇恩师净公上人,蒙师慈悲嘉许得度为僧。名澈性,号灵相。师之伴亦出家,名宏学。从此身心得寄,苦海业轮有息止之望,宿愿法灯为之点燃!

        呜呼吾师,幼年不幸!幸哉吾师,终得奇缘,冥冥中有如来慈愿加被得度,终在炎夏流金的终南秋风中得度为僧,诚为不可思议的旷世善缘。


(二)传戒度僧

        佛法最不可思议之功德,乃是僧团之建立。故释迦世尊出现于世,一生最重要的事迹在于以律摄僧,建立僧团,以为佛法万世常住之根本。故佛教诫“佛在僧数”,佛陀涅槃遗教“以戒为师”即是说明,僧团制度才是佛法常住之因。

        师依五台山清海律师受戒,得净天长老大誓愿菩萨戒风格心传,因而严厉磨炼,颇得戒之核心精神。成就道场、教诫弟子、摄受僧团、训诫因果,皆以律藏为依据,以菩萨学处为纲领,恪遵弘一律师德风。九二年道场草创即安居讲戒,逢半月诵戒成为大明家风,以为复兴佛教之根本。

        师之幼年正值“文革”时期,父又早逝,备尝艰辛。但以宿世善根愿力,自学增上,转障碍为道用,并得净公与海公严格钳锥,丛林磨炼,禅堂参究,故而行愿增上。弘法以来承丛林家风,确立“教宗天台、行修净土、兼摄禅密、依律安居、十方佛子、平等共住”的核心宗风。以安居为纲,冬参夏讲,故大明寺颇得善巧,疾速建立宗旨与修证体系,可谓对僧众的“铸魂工程”。师苦心孤诣,渐渐引起众人重视,西北佛法得以整体推进苏醒!

        “文革”之后教内建寺弘法,弘扬文化,种种事业千头万绪皆待推进,而于佛教长久计,制度建立方为根本。故一切事务规律若综合观之,有些事很重要,也很紧急;有些事很重要,却不紧急;有些事当时紧急,而长远无用;有些事很重要,却很容易忽视!持教大德犹需多维审视,善巧运筹,长远规划,逐步落实为大机大用。此中三昧,实关乎佛教未来之发展。故师之智慧、慈悲以及师对佛教未来所作之贡献,于此可见一端。

        师之一生,最重要的利他事业是以律师之身份,在国内名山古刹的传戒盛事。先后在卧龙寺、祖庭草堂寺、法门寺及华严寺,任尊证阿阇黎。在甘肃甘谷大象山永明寺,任教授阿阇黎。在华严祖庭终南山至相寺、净土宗祖庭长安香积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任羯磨阿阇黎。2007年在本山大明寺以传印长老为戒和尚,师自任羯磨和尚,举办陕西省第九届传戒法会。历时三十日,戒子三千指,盛况空前。一生共传戒九堂,其中艰辛与发心难以计量。功在圣教,德荫大众,善莫大焉!


(三)誓弘楞严

        师幼年见人间种种痛苦现象,百思不得其解,郁结于胸,探索不已。稍长,洞察世谛的苦空无我,曾孤身万里如痴如醉漂泊四载,求师访道,虽然经历种种危机,毫不动摇。出家后如饥似渴,饱餐法味,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在禅宗祖庭福建雪峰寺,得楞严妙味真传于海灯长老,多年闻思修证玩味,一酬心地。

        师出山弘化以来,于楞严妙旨不遗余力讲说著述。积三十年修学楞严之心得,作《〈大佛顶首楞严经〉新释》,流通世间。蒙中佛协会长传印长老;长老慈悲认可,赞叹随喜,作加被偈以助法宝流通。其文曰:

稽首本师说法主,异口同音诸世尊;佛顶显密首楞严,是即十界如来藏。

圆通本尊观自在,各入圆明众圣贤;三尊威力默加持,秘旨微言令开发。

注释不违于本意,始终语脉得融通;契机契理契佛心,于佛智海同涓滴。

傥获管窥符圣意,流通缘具速传持;见闻现未结良因,同证闻熏不思议。

        师弘法之心源行迹,缘在楞严。领众熏修,于宗于教亦以楞严妙旨普供大众,时天下禅和子相契欢喜,得未曾有。有禅宗祖庭—云居山真如寺感师之知见方正,以礼迎请师于祖庭弘讲楞严。师为法忘躯,历时月余讲完整部《楞严经》。其时龙天降吉祥,大众生欢喜,恍如唐世,祖庭生辉,可谓难值难遇,不可思议!于师而言,可谓一酬出家本分,宿愿得畅,多年辛劳实足慰藉矣!

        师于讲经说法,利众之事,勇猛精进,多次奔波于浙江广福禅院、渭南大觉寺、长安香积寺、榆林戴兴寺等地升座讲法,多以楞严为宗旨,兼及华严、净土,广行法施,结缘利益无量有缘,其中艰辛障碍可谓一言难尽,但终功德圆满,亦是末法之盛事,叹为稀有。


(四)大弘法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师年富力强,为法奔走,不遗余力。其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每一个角落,中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佛教文化亦当大任,成为文化发展的正能量之源。在净公与澈公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寺担负起反哺社会文化生活的责任,净公长老足迹遍布世界,大弘法化;澈公上人对内摄僧建寺,对外弘律传戒讲经,与海内外展开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其时国运昌隆,带动着中国佛教的复兴。师代表中国佛教界走出国门,广结天下善缘,以文化弘扬佛法,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与互动,展示出大乘佛教文化不共的悲愿与方便。

        师曾随护法门寺佛指舍利赴泰国、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供奉,功德圆满,振奋人心。游历参学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法水遍洒三千界,推动文明升级,以壮文治根本。


(五)圆满金刚心

        师生于民间,颇知人间疾苦,故关注民生,不惮劳苦。灾旱暴雨,每领众入坛祈请,普为众生忏悔,至诚祷祝,礼敬有加,屡获龙天大开慈悲之门,降福除愆,广降福泽。笔者曾多次随师修法,屡有感应。

        师每于作法前,必殷重策励众人曰:“僧众行法,功在戒行,德在慈悲,若净德不具,发心不诚,罪过无边,惶论感应。”令人动容摄念。师之慈悲、行愿、知见,可见一斑。

        师外弘内修,不舍昼夜,一切精进无不以圣教之存亡、众生之福祉为念,一生修持弘法,以三聚净戒为纲;一生事业,以建寺为总。师善于总结,深察道场于众生之重要性,故毅然决然全身心投入,积三十年岁月之努力,终使大明寺初具规模,成为律苑丛林,其中之困难、艰辛超越常情。然以斯人已去,思之神伤,知者自知,大众慈悲随喜即可,故从略。

        师出家以来,后度弟亦出家,唯一之外甥亦蒙教诲而舍俗,家中男丁俱童真入道。师之慈母宿世善根深厚,生于佛成道日,精进念佛,心入愿海,合家俱为佛子,亦不可思议之人间奇缘!

        师生于1957年丁酉正月初二巳时,一生辛劳,不幸寂于2016年丙申年三月十三日谷雨丑时。各界哀悼,怀念不已。

        中国佛教协会忆师德行,赞叹曰:“我会常务理事澈性法师为人质朴,平易近人,与人为善,谦和开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建设寺院,培养僧才,兴办慈善,在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大和尚高度评价:“澈性法师信仰与道心弥坚,尊师重道,精进行持,理事圆融,德行可称人天导师。”

        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赞叹:“澈性法师是一代戒学庄严、解行相应的高僧大德,可谓出蓝之玉。悲智行仪,堪为人天师范!”

        政府部门亦高度评价:“上求下化、光明磊落的一生,爱国爱教的大德高僧。”

        师之一生,淡泊名利,唯慧是业,慈悲一切,视生死为利生之庄严,故于寂前十年预立遗嘱,授记身后大明寺之发展,后果如其言。于寂前一月,密告众人“去后再来,度众出离众苦”;病前一日,于大明传菩萨戒,勉励戒子尽未来际发菩提心。今日回头观之,一切因缘师似乎早有预示!然我等福薄业重,竟然不察!唯知失去痛惜而已矣!古德云:“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我等愚顽,何日方能契师之意,慰师之怀!滚滚红尘,茫茫人世,祈师哀愍倒驾再来!

        师一生发菩提心,外弘内化之愿展现于苦行建寺,讲经说法,传戒度僧,种种事业于行,可谓行愿菩提心圆满!

        师安住禅修因果,一生精进,不舍昼夜,感人至深。示寂后于荼毗,一切功德力以法界缘起,示现色心不二之理,心脏历七十二小时烈火而不化,成金刚不坏之体。此实一生真修实证、悲智圆满之象征。为励后人,我等门人今修宝塔而藏之,回向一切见闻者皆获善根利益,是为至祷!

        铭曰:

师心金刚,

师号灵相!

终南无顶,

师如其行!


楞严一笑

菩提芽露

行愿无尽

群阴无生


不二法门

生机平等

空有相即

胜义光明


始觉本觉

三性无性

遍一切处

呼师德音


遗法弟子如孝百拜伏述祈师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