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祖师文库

第六章 重颂(上) | 《〈普贤行愿品〉心要 》

作者:释净天
介绍:发菩提心,读诵《普贤行愿品》能灭上品五逆十恶一阐提罪。“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第六章 重颂(上)


第一节 前七略说

        《普贤行愿品》的长行文讲完了,马上要讲重颂,重颂也是解释十大愿王。我把十大愿王分析了一下,一者礼敬诸佛,只有两个颂子:“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这是一个颂子;“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是一个颂子。经文一者礼敬诸佛就这两个颂子。

        长行的文已经详细地讲了,这地方是重颂,重颂有什么道理呢?有两重道理:第一重,长行文都讲完了,来个生人,前面的一点儿都没听到,他才来,给他重头再讲,大家听过就不爱听了,这就不行了。才来的没听过,不给他讲行不行?还不行,所以重颂。重颂还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为的是让后来的人知道一者礼敬诸佛是咋回事儿,这样他就懂了。

        长行的文前面的人已经听过了,再听还是一者礼敬诸佛,不爱听的。文变了,文变里面道理也变了,前面听过的人就不厌烦了。长行的文给你说了一道,如果你把意思没听清楚,也没有记住,经过一重颂呢,好了,圆满了。假如前面的人听得不圆满,再一重颂,听得就圆满了;后面才来的人,前面的长文没有听到,一听到重颂,也就了解了。重颂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第一大愿 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一者礼敬诸佛,长文前面已经解释了,一个佛现无量的身体,礼敬诸佛,咋个礼呢?一个佛现无量的身,佛又无量无边,你礼敬诸佛咋礼敬呢?在一个佛前现无量的身体来拜这一个佛,无量的佛前都是这样子,每一个佛前都现无量的身子来拜,这样穷未来际常拜,中间不停的。这个重颂的意思跟前面是一样的,“所有十方世界中”,这是面积,佛在哪里呢?佛在十方世界中,十方已经说过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八方了,上方、下方,这就是十方。

        三世呢?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人师子”,啥道理呢?人中狮子王,是个什么意思呢?譬喻,譬喻畜生兽类有小畜生,猫、狗、鸡、鸭啦,然后牛、羊、骆驼、虎、狼啦,畜生里头狮子为王。那些大的野兽,狼上去豹子,豹子再上去就是老虎,狮子大吼一声,老虎都吓得趴到地下了,老虎也害怕狮子,所以狮子也是兽中之王。“三世一切人师子”,这是过去的诸佛、现在的诸佛、未来的诸佛,三世诸佛说法的时候,一切天魔外道都依教奉行,不反对佛,都皈依佛。

        印度有位菩萨叫佛图澄禅师,佛图澄禅师到中国来的时候是三国时代,东吴的皇帝是孙权。佛图澄禅师在东吴见到孙权后,孙权就问佛图澄禅师说:“我们中国的三皇五帝、孔孟老庄都称为圣人,现在佛教到中国来了,把佛教也叫大圣人,哪有这么多的圣人呢?究竟谁是真圣人,谁是假圣人,有没有假圣人呢?”孙权有个大臣,名字叫阚泽。阚泽说:“中国的三皇五帝、文武、周公,乃至孔孟老庄,诸子百家,人都称他们是圣人,天可不称他们是圣人,为什么呢?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老庄,他们都奉天命,不敢违背天命的,违背天命就遭天谴了,只能在人间称圣。到天上,天王是他的领导,在天王面前就不敢称圣了,天王下命令,他就得依教奉行了。所以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老庄,只是人间的凡夫圣人,天上不称他们是圣人,所以他们都不是真圣人。”

        佛怎么是真圣人呢?《华严经》是七处九会,佛在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说法时,天王都让位,请佛坐到天王的宝位上说法,天王恭敬礼拜、鲜花供养,天王坐到旁边听法,天王依教奉行,不敢违佛命的了。所以佛是圣人,佛才是真圣人。

        三世诸佛出世,就如人中的狮子王,狮子吼一声,老虎都吓得趴到地下了,一切群兽,都吓得伏在地下,不敢动了。佛说法的时候,天魔外道,都得依教奉行,是不敢违背佛意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过去、现在的诸佛,就是人中的狮子王,天魔外道,没有不归服的。

        一者礼敬诸佛,要拜佛,“我以清净身语意”,我今天以清净的身体,以清净的嘴巴,语就是言语,言语属于嘴,意就是心了。我今天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一切遍礼尽无余”,一切的诸佛,我普遍地拜,一个不剩地全部拜完。“一切遍礼尽无余”,这一点咱们观想,能观到一点儿的就沾一点儿边,佛那么多,咋能观想得那么周遍呢?勉强沾一点儿边儿还是可以的,等到第二层、第三层就不行了。这叫普贤法界观,普贤菩萨能办到,凡夫没有办法。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这个能观到的。第二层“一身复现刹尘身”观不到了,“复”字当“又”字讲,这一个身子又现世界微尘数的身子,没办法了,观不成了。还有第三层:“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没有一点办法了。一个身子又现无量世界极微尘数的身子,在这极微尘数的身子里,每一个身子又周遍地礼拜三世无量的诸佛,观不起来了。第一层观还能勉强沾一点边儿,就那么拜就行了,这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不是小菩萨的境界。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普贤菩萨把十地都超过了,是五十一位的等觉菩萨,再进一步就成佛了,“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就是他的境界。一者礼敬诸佛完了,四句一个颂子,共两个颂子。

第二大愿 称赞如来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二者称赞如来还是两个颂子,称赞如来就是赞佛的功德。咋赞呢?先观想境界,“于一尘中尘数佛”。“于”字当“在”字讲,在这一微尘中又有广大世界微尘数的佛,观不起来的;“各处菩萨众会中”,每一个佛都有广大的海会。这就是咱们刚才讲的十大自在里面的国土大自在,不是那么呆板的。“于一尘中尘数佛”,在一微尘中又有微尘数的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每一个佛还有广大的法会,法会是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的。所以在这个经里就叫“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是凡夫没有解脱。什么把我们缠缚着?罪业把我们缠缚着,烦恼把我们缠缚着,业障把我们缠缚着。普贤菩萨得了无碍解脱大自在,所以他拜佛就这么拜,赞叹佛就这么赞叹。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我们想着在一微尘中不要说一个佛挤不进去,就是一个拳头也塞不进去。实际上呢,一微尘中不但能容下无量的诸佛,而且每一个佛“各处菩萨众会中”的无量大眷属,还一个不挤一个。“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这个能观到的,第二层观不到了。因为有了国土世界的大解脱、大自在,佛才有这种大自在。我们慕果修因,现在读诵《普贤行愿品》,先把因种下去,将来经过十信、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到登了十地以后,就有这种大神通了。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一个微尘里面是广大法界,你不要认定这一个微尘起这么大的作用,其他的微尘就没有这么大的作用了,不是的。我已经讲过,我的心能容十方法界,你们的心都能容十方法界,所以是“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每一个微尘都这样,是无穷尽的法界,而不是这一个微尘有这么大的神变。“深信诸佛皆充满”,你还要真正地相信,佛是充满法界,无量无边。你一定要深信,不要疑惑。

        这个大乘法给一般人不能讲的,他不懂还好,糊糊涂涂地天天念还有功德,给他一讲,他不相信了,不相信就坏了。越是明白了,越要相信。我们在因地修因,佛有这么大的神通,我们慕果修因,羡慕佛果这么好的大自在,我们将来一定要证到十大自在,百大自在,万大自在,要得到无量大自在的神通。身体的大自在,国土的大自在,我们将来都能证到。“深信诸佛皆充满”,不要疑惑,要相信。这个二者赞叹如来就讲完了。

第三大愿 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有三个颂子,“以诸最胜妙华鬘”而为供养,我们供佛大多是香花鬘。“伎乐涂香及伞盖”,“伎乐”就是作乐了,笙、箫、笛、管,还有锣、鼓,这是乐器,乐就是音乐,唱歌的音声也是音乐。“涂香”,给身上抹的香叫涂香,“及伞盖”呢?幢帆宝盖了。“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就是以这些最胜庄严具供佛。

        三者广修供养,还没有完,还有“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最胜的天衣,最胜的天香,末香就是香粉,咱们香盘里用的就是檀香粉。檀香是烧香,“灯烛”就是点的油灯、蜡烛了。这些供品“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每一样的供品犹如须弥山王一样的高大。我在五台山亲近能海上师修密法,前面摆了四五个大桌子,供品超过一百种,每一样的供品都是多得很,光冰糖都三百多斤,咱们一听都害了怕了。密宗是大修供养,一个是供品多,还有一个是每一样的供品量大。“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百千万亿的供品,每种都堆得跟须弥山王一样的。密宗就是这样供养的。

        咱们显教拜大悲忏、拜净土忏、法华忏、楞严忏、华严忏、梁皇水忏、三昧水忏都要香花供养的。我上次念过“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这是个总的,还有别的,就多了。“我此香花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 诸天音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 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 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碍互庄严, 遍至十方三宝前, 悉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无杂无障碍,尽未来际作佛事,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证佛智。”愿一切众生同入无生就是证无生法忍,证佛智就是成了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佛智,这是显教的供养。

        《普贤行愿品》到底是密法还是显法?显密圆通,显教也修《普贤行愿品》,密教也修《普贤行愿品》。三者广修供养咋个供养呢?“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三颂,普遍供养诸如来。

        十大愿王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第二个是赞叹佛的功德,第三个就要供养了。供养是因,将来感什么果报呢?极乐世界了。咱们光说极乐世界那么好,极乐世界是咋个成就的?极乐世界有因,阿弥陀佛未成佛以前当金轮王,以四天下的世界供养三宝,以世界布施大地众生,这是因。金轮王出了家叫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愿,然后以愿修行,经过二十恒河沙数大劫,修得功德圆满,成佛了。成佛的名字就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

第四大愿 忏悔业障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四者忏悔业障一个颂子。忏悔业障就是总忏身、口、意所造的五逆十恶等罪。忏悔业障灭罪,果感成佛身是光明幢,心是神通藏。

        五逆罪:杀父、杀母、杀圣人、杀阿阇黎、出佛身血。

        七遮罪:盗三宝物,污僧伽蓝,破他梵行,毁谤三宝,焚毁塔寺,起诸邪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七遮犯根本戒。

        造五逆十恶罪,下品堕畜生,飞禽走兽,龙鱼等等;中品堕饿鬼;上品堕八寒八热地狱。八寒八热地狱是: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炎热地狱,大炎热地狱,无间地狱。前三有主治,中三少主治,后二无主治。杀父堕一期,杀母堕两期。后后重于前前,杀父母罪小,杀圣人等罪大,因为圣人是无量众生的法身父母。

        发菩提心,读诵《普贤行愿品》能灭上品五逆十恶一阐提罪。“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第五大愿 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五者随喜功德也是一个颂子,随喜功德都随喜什么功德呢?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有功德,一个小虫都是宝贵的药材能治众生的病。药铺里好多的动物,像穿山甲、地龙、虎骨、鹿茸、牛黄等等都是众生的身体,用来治疗人的疾病。所以一切众生都有他的功德。菩萨发愿用神通在山上变一个大药树,把那叶叶揪一片都能治万病。发菩提心主要是断我相,不断我相的是凡夫,要是造罪了那还是得堕落的。

        佛教与外道的不同点就是“无我相”,外道不懂无我相的道理。咱们现在知道无我相也不行,知道了还要用劲儿加把力,得了三昧正定,用无生智慧来降伏烦恼,把烦恼降伏以后,才能用金刚定无生智把烦恼断掉啊!很不容易的。这些道理是好明白,但是功夫难做。砖瓦的泥坯子进了窑要拿火烧,也就是锻炼啦。得了金刚定用三昧火把一切烦恼、愚痴、邪见慢慢烧,慢慢地锻炼,这样修行才叫用真功夫,不用功是不行的。一般修点儿福容易得很,但是要断我见这个就太难,太难了,要是容易的话凡夫成佛就太快了。所以难的就是我见断不掉。舍生命都不是难事,但要是我见没断,遇到环境了还会生烦恼。凡夫与圣人就是这样。

        那么随喜功德到底要随喜什么功德呢?“十方一切诸众生”的功德我都要随喜。“二乘有学及无学”,二乘就是声闻、缘觉,而七贤就是有学,初果、二果、三果都是有学,证了四果就是无学,这是小乘。大乘别教的七地及七地以前的十信、十住、十回向、十行都是有学。拿圆教来讲七地也是有学,就是破无明证法身也不行,七地不知道八地的事,一直到了八地才是无学。大家看看八地以前还有多少位?咱们现在不学是不行的,“广学多闻开智慧,方便善巧断烦恼”,你不学不能开智慧,就是破无明证法身了还要学,佛的法是无量无边的。这二乘也有他的大功德,第一个大功德就是破我相、断我见。二乘也修忍辱,修善法,持一切清净戒不行恶法,这都是他的功德。不然二乘想证罗汉果了生死也不行,二乘有二乘的功德。“有学”,凡夫到三果罗汉都是有学,证四果是“无学”。未证缘觉以前都是有学;证了缘觉才是无学。他们的功德我们都要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一切如来就是一切诸佛,诸佛所有的功德我都要学习,还有十方的一切诸大菩萨,他们所有一切功德我都要学习。“所有功德皆随喜”,这一条就包括一切了。一切佛都有他的大愿,连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都在里边,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来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在其内。所以十方无量诸佛的功德都在其内,三世诸佛所有的大悲愿力我们都要学习。这五者随喜功德,包括一切一切了。

第六大愿 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十方指所有的世界,世间灯就是佛。佛不出世,人不懂因果,更不晓得无我的道理,所以这世间都是黑暗的。佛出世了才是世间的明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最初发菩提心,经过三大恒河沙劫最后成佛,示现佛身。佛最初成就的时候,我要请佛转法轮。最初成就菩提,就是最初成佛。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十方所有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诸善知识,知道他会讲经说法了,我一定要请他讲经说法,转大法轮。请他转法轮,即使只有一个众生听法,发菩提心,将来成了佛就可以度无量的众生,何况百千万亿的众生发菩提心,所以转法轮就是下佛种,佛种遍撒人间。令一切众生觉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直至最后成佛。所以转法轮的功德是最大最大了。转法轮,一般凡夫也可以当法师啊,你们将来都要当大法师,当菩萨,到最后都要成佛,这都是你们应该学的一些道理。说法的功德都讲过了,大家把它记住,没有事了,心中联想一下,就种了菩提因。听了两个多月,心中念念发菩提心就是趋向佛果,也就是慢慢离开生死苦海。

        我们现在就是以法为我们的父母,三世诸佛都是从法化生。我们想将来成就无上法身,就要用佛的法来依法修学,依法修行。为啥叫法身呢?因为是依清净的法而成就的妙体,所以叫法身。圆满报身呢?圆满报身是从因至果所修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福德及善德果报所成就的。无量的化身呢?无量的化身是由修一切善,断一切恶,持清净戒,断一切烦恼,了一切生死所成就的,这是因中断烦恼,了生死,果报上无量的化身各有因果。所以十方诸佛出世,诸大菩萨、声闻、缘觉,乃至诸善知识,知道他会讲经,没人来请他讲,我来请他讲,转于无上妙法轮,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将来都成佛。这是六者请转法轮。

第七大愿 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诸佛从因至果,拿藏教来说是经三恒河沙劫成佛,成佛以后示涅槃,不是真涅槃,是示现的涅槃。世界是无常的,众生的寿命也是无常的,不是清净国土,所以诸佛在人间成佛,也要示现涅槃。诸佛示现涅槃的时候,“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诸佛要涅槃,你请不请,他都要涅槃,可是你至诚请他不要涅槃,请他久住微尘数的大劫,利益安乐众生。你这么请,就有你的功德。虽然你请了,他还是要涅槃的。但是各修各的因,你请了就给你增长无量的福德智慧,你不请就没有你的功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过去无量劫你不随喜众生的善根,过去见了善知识也不恭敬,还期望善知识早点儿死。现在能够劝请诸佛不要涅槃,这样就把过去的业忏悔了。这是各有因果的。

        第七请佛住世,后面有一个偈子就总结了,为啥要总结呢?从一者礼敬诸佛到七者请佛住世,是一种教条主义,要不得,是局限的,范围很小,没有展开。七者请佛住世后面还有三条,到了这儿一总结,后边就是展开了,犹如大鹏金翅鸟展翅飞空一样,一飞万里。下边展开后,那才真正是法界圆融,就不是这么教条地说个三五句。下边的是总结,咋总结呢?“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这四句偈子总结了。

        这个总结还不是从一到十这样子总结,这个总结文意妙得很,是活的,不是死板的。“所有礼赞供养福”,是供养“福”,很多功课本上头都写错了,写成“所有礼赞供养佛”,也念成了“所有礼赞供养佛”,大家注意,不是供养的“佛”,而是供养的“福”!你觉着供养佛好,可它不是供养佛的意思,是个什么意思呢?一者礼敬诸佛是佛,二者称赞如来也是佛,供养还是供养的佛,虽然说是礼拜佛、赞叹佛、供养佛,而这个地方是“福”,不是佛。你所有拜佛的功德、赞佛的功德、供养佛的功德,功德属于福。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意思就是请佛住世,不要入涅槃,回向诸佛常住在世转法轮。看起来意思好像是这样回向,但实际上不是的。咋个不是呢?“礼”是一者礼敬诸佛,“赞”是二者称赞如来,“供养”是三者广修供养,后边“请佛”是第六请佛转法轮,第七才是请佛住世。它从第三条一下子跳到第七来了,这第六请佛转法轮与第七请佛住世,都是请佛转大法轮。然后是“随喜忏悔诸善根”,随喜是第五条随喜功德,“忏悔”是第四忏悔业障。这一下好了,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佛初住世要请佛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就有了。“随喜忏悔诸善根”,这个“诸善根”里边包括了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下来“回向众生及佛道”,这是回向众生及佛道,十大愿就圆满了。这四句偈子是活动的,不是死板的,不是按次序那么来的,这四句偈子在这儿把十大愿全总结了。十大愿在这里一总结,总结干什么呢?总结的是教条主义,一条一条是死板的,下面就不是这样的了。下边是入法界,虚空是无有边界的,虚空是不能给它画个界限的,大海也不能给它画个界限。下面是入法界藏,这就不一样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七者请佛住世两个颂子。八者常随佛学九个颂,九者恒顺众生二十五个颂,可见诸佛菩萨的大悲心了,十者普皆回向十六个颂子。

        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是两个颂子;二者称赞如来是两个颂子;三者广修供养是三个颂子;四者忏悔业障是一个颂子;五者随喜功德也是一个颂子;六者请转法轮还是一个颂子;七者请佛住世两个颂子;八者常随佛学九个颂子;九者恒顺众生二十五个颂子,长得很,可见诸佛菩萨的大悲心了;十者普皆回向十六个颂子。把这些不要搞乱了,给大家发的有文册,跟经文对照起来看,你就不迷惑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长文好分说了,每一条每一条,前面都有“复次,善男子,言……”那个文好分,重颂就不好分了,五者是一个颂子,六者还是一个颂子,这还可以,其他的就不一样了。()


第二节 常随佛学(一)

第八大愿 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八者常随佛学,从“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这是起头,到什么地方就完了呢?到“十方利益恒无尽”。《普贤行愿品》长行的文好分得很,一段一段的自然就分开了。颂文我给分开了,但你还要注意,不注意的话,你自己就闹糊涂了。

        “我随一切如来学”,如来就是佛了,四句一颂,你可以数一下。常随佛学不是说光学法就是学,常随佛学把十大愿都含到里面去了,你常随佛学,一者礼敬诸佛你不学吗?二者赞叹如来,佛不叫你赞叹佛吗?常随佛学,二者赞叹如来也要学,常随佛。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你就不学了吗?五者随喜功德还是常随佛学,六者请转法论,七者请佛住世都要学的,都要常随佛学。所以,一愿含十愿,每一条愿不是单纯的。比如五者随喜功德,你礼敬诸佛不是随喜功德吗?赞叹如来不是随喜功德吗?广修供养不是随喜功德吗?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不都是随喜功德吗?一个随喜功德就包括了一切。

        八者常随佛学,十大愿王我们都要学,佛的大智慧、大慈悲是无穷尽的。这个八者常随佛学一开头就是“我随一切如来学”,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我发愿我随一切如来学,学什么呢?“修习普贤圆满行”,普贤十大愿王八者常随佛学,主要是学普贤菩萨,学习修持普贤菩萨的圆满行。普贤圆满行是啥呢?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是普贤圆满行。“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供养过去诸如来,那我光供养过去的佛,现在、未来的佛我就不供养了吗?不是的,“及于现在十方佛”,供养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我也要供养。“未来一切天人师”,天人的师父就是佛。“一切意乐皆圆满”,佛的身、口、意就是圆满无上大智慧,圆满无上大慈悲,圆满无量的功德,圆满无量的大智慧。这就是“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们都要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学习啊。

        “我愿普随三世学”,我发愿普遍地学三世诸佛,三世佛就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速得成就大菩提”,学佛干啥呢?学佛就是为了成佛,而且要越快越好,这就是“速得成就大菩提”,大菩提就是佛果。“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这是说成就诸佛的无上菩提涅槃的大菩提,正报。正报就是身体,学佛一切身体的功德。身体要住国土世界,咋办呢?“所有十方一切刹”,十方一切刹就是十方一切世界,说十方一切国土也行。这一个刹代表了国土和世界,这就是经典的妙用。常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学广大的智慧、慈悲,学广大的普利众生的妙法。

        大菩提是成就正报的功德,身体得了菩提涅槃,就得了大功德。还有国土世界,在国土世界接引众生。众生到这美妙的国土世界来听我说法,我转大法轮普度众生,所以“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跟极乐世界一样广大,“清净”是指极乐世界的净土,什么清净呢?身清净、心清净、国土清净、眷属清净。生到极乐世界莲池海会的诸大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眷属,是清净大海众。不清净到不了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都是清净的。

        所以,在这个世界修行,要断十恶修十善。断十恶修十善身口意就清净了,然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了。在娑婆世界身、口、意清净了,念佛、拜佛、修福德、修智慧,这是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果。要想生净土,生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一定要因清净,然后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化生的果就清净了。你身、口、意不清净咋办呢?忏悔!忏悔了,带业往生,生在中三品、下三品,不得到上三品去。要想生到上三品,就要持清净戒,发菩提心,断十恶,修十善。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杀生是十恶之一,放生是十善的第一个大善,放生的功德最大了。十恶里头偷盗是第二,修十善呢?就是要供养三宝,孝顺父母,救济老病残障、鳏寡孤独,大量地布施,这就是十善之一。

        说这两个就行了,一闻千悟,你就知道身体的三恶:杀、盗、淫;嘴巴的四恶: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中的三种意业:贪心、心、愚痴心。一共十恶,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受五戒,受八关斋戒,受菩萨戒,用戒法的力量断十恶。把十恶断了,就修十善,男子修十善就是善男子,女的修十善就是善女子。善男子、善女人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去,恶男子、恶女人就不能去了。所以,在这个世界修行,一定要断十恶,修十善,还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发菩提心咋样发?三轮体空发菩提心,三轮体空行菩萨道。三轮体空讲了很多次,什么叫三轮体空?把我空了,不要执著“我、我、我,我发菩提心,我发菩提心了,你没有发菩提心”。“我”是我相,人家不发菩提心是人相,你要把我空了,把人也要空了,空了就无障碍,不空就有障碍。我发菩提心了,我行菩萨道了,我是善人。做十恶罪的人呢?他就不修十善,不发菩提心,也不行菩萨道。无我相就是不要执著我的功德大,无人相就是不要见人家的罪过啦。人家造罪下地狱不要你代替的,你管他恶不恶呢。这个意思主要的就是见他作恶不要恨他。他为什么要作恶,愚痴众生啦,要不作恶就不是众生了,成了佛菩萨了,起码成罗汉了。见了恶人不要恨他,这就叫无人相。

        怎么叫无法相呢?我发菩提心是个法,我行菩萨道也是个法,坏人造五逆十恶的罪是恶法,把我的善法要空掉,把对方造罪的恶法也要空掉。空掉,并不是我修的善法没有因,没有果了。我修的善法有因,什么是果呢?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果,成了佛就是果。对方造五逆十恶的罪,你不要执著他造罪,是不是没有因果了?他造罪是因,将来地狱、饿鬼、畜生是果了。

        叫你不要执著就没有障碍,你要执著呢?本来无事,自己找事情。有了我了,我的功德大;有了人相,就见人家的缺点,见人家的毛病;有了法相就执著我行菩萨道,我修的善法,他造五逆十恶的罪,行的是恶法。法不空的时候就是执著,执著就起障碍了。那个恶人跟他不来往,见他恨他,他倒了霉你欢喜,他要是发了财你就不高兴了,这都是不该有的多余的障碍。

        啥叫个善男子、善女人?修一切善法的叫善男子、善女人。我相、人相、法相不空,不是真善男子、善女人。你虽然是修善呢,有我相、有人相,还存在法相,那就不能了生死了。要想成佛,必定要先了生死。生死咋个了呢?就是我相、人相、法相,你不空的时候就成障碍了,把它空了就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就得大解脱。所以,并不是说,做好事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三轮,我不能空、人不能空、法相不能空,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了。

        有“我”存在是大恶,能见人的毛病是大恶,我修的善法不空,是大障碍,你见人家造罪呢,你执著,执著也是大障碍的了。一定要三轮体空发菩提心,三轮体空行菩萨道,只有这样才能具足成佛的正因,才能成佛;只有这样子,三轮体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上三品,花一开就见佛,佛就给你说法,一听到阿弥陀佛说法,马上开悟。

        本来在这个世界开悟了,明白这个道理了才修,修了以后才能证。我们在娑婆世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三轮体空地天天修,这就是因。到了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佛给你一说法,马上开悟,马上就证道,就不用再修了。这就是说,在这个世界已经把因修好了,到了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佛一说法马上就得大神通、得大自在。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极乐世界大得很了,我们将来成佛也是这样子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修证的,我们先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继续地修,将来成佛了,国土世界也和极乐世界一样,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地方也有大菩提树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大菩提树都有赞叹。下品下生的人,也就是最下品的人,见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菩提树有四百万里路高;中品的时候是千万里路高,都不得了;上品上生的人呢?见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菩提树就高出一切世界了,比一切世界都高。你就是上到最高世界的顶上,菩提树还高出一切世界去,无限量的。

        所以“众会围绕诸如来”,什么众会呢?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大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十方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无量的声闻、缘觉、诸大菩萨,围绕阿弥陀佛了。“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这就是说到极乐世界,不是只见一个阿弥陀佛,而是能同时见到十方无量诸佛。“众会围绕诸如来”,不是一个如来,“诸”字是“多”的意思,无量的诸佛。“悉在菩提树王下”,都在大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释迦牟尼佛成佛就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成佛的,每一个佛都是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成佛的。观想这么多的佛,不是向一个佛学,无量的诸佛我都要向他们学习。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这就是愿十方所有常随佛学的无量众生,远离忧愁苦闷,远离一切患难,常得安乐。说八者常随佛学呢,怎么这个地方又说众生了?佛是大慈大悲,利益众生,度众生的啊。我们常随佛学也要像佛一样利益众生,度众生,愿十方所有诸众生离忧患、常安乐。所以这一愿含十愿,常随佛学,本来是学理论呢,学了理论就要度众生,愿一切众生远离忧患,常常得到快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愿一切众生都开悟,闻、思、修佛的正法。耳朵听到佛的正法了,心里思量,身体来修么。愿一切众生“获得甚深正法利”,愿一切众生都得到闻思修的正法利。得到正法利有啥好处呢?“灭除烦恼尽无余”,把一切烦恼都灭尽,“无余”,不剩一点儿烦恼。你看常随佛学在这个地方又成了愿一切众生得到甚深的正法利,佛的正法利,咋个得利呢?由修行才能得利。你耳朵听了一下,不修行就得不到法的利益。愿一切众生见闻觉知佛的正法以后,都得到利益。当然,主要还是要修行,只有修行才能得利益,也只有通过真正地修行,得了正法的利益,才能“灭除烦恼尽无余”。把烦恼灭完,不剩一点点儿,就叫“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我为了成无上大菩提,在修行时,修行是因,“一切趣中成宿命”,这个宿命通,就是果报。我为菩提而修行,修行干啥呢?修行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利益哪一类的众生呢?利益一切趣中无量无边的众生。在修行中,我的分身要去度他们,没有神通度就度不了,一定得有神通的啦!

        什么神通度众生好度呢?当然是宿命通了。为什么呢?因为不管去度哪一类的众生,都得先知道这个众生过去种的什么善根,这个众生在过去生中跟我结过缘没有,过去没结过缘,现在就要跟他结缘。得了宿命通了,在度万类众生的时候,就能观知他们的根基和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这样就好度得很了。所以要“一切趣中成宿命”。

        度众生,度众生,还要咋个样子好度呢?“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度众生一定要现比丘身,比丘身就是三宝之一了。佛在世时,我就是僧宝,佛灭度以后呢?我是僧宝,就能够代替佛教化众生;我是僧宝,就要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所以,要发愿“常得出家”。出了家一定要持戒修行,持戒修行以后,就会“无垢无破无穿漏”,不要当个破戒的比丘,那就坏了。

        无垢就是十善里面不加一点儿恶,是纯粹的十善,多少加一点儿恶就不清净了,就是垢了,尘垢的垢。我们夏天不洗澡身上就长了垢痂,垢痂的垢就是这个垢。修一切万善,万善里头净是纯善,不夹杂一点儿恶法就是无垢。无破就是要持清净戒,不要破戒,破了戒就穿漏了。怎么叫穿漏?戒、定、慧就是生死苦海中的大轮船,你破戒了就是轮船有了窟窿,有了破漏了。轮船一破漏就要进水,一进水在海里头不得靠岸,就沉到海底下去了。

        所以,常随佛学,常随佛学学啥呢?学佛的戒、定、慧。只有持戒修行,才能无破无穿漏,只有这样子修行,才会“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才能现身万类度众生。度哪万类众生呢?天众、龙众、夜叉、鸠槃荼、阿修罗、乾达婆、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乃至人与非人以及八部鬼神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借所有一切众生的语言说微妙的法。八者常随佛学就是要学佛度众生,学佛作大佛事,学佛转妙法轮。常随佛学离不了众生,是要度众生的。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精进勇猛地修,只有修得身口意清净,才能达到生死苦海的彼岸。“波罗蜜”是印度的梵文,翻译到中国叫彼岸,用什么方法能到彼岸呢?修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六度里面一定要有波罗蜜才是佛的法,没有波罗蜜就落到了人天果报,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不能成佛。我们凡夫现在都沉沦在生死苦海里头呢,要是出离了生死苦海,到了极乐世界,那就是到了极乐彼岸,将来成了佛,那就是菩提涅槃彼岸了。而波罗蜜就叫到彼岸,这只是从字面上讲的。

        那么从法义上讲,什么叫波罗蜜呢?因为三轮体空才能了生死,才能成佛,所以三轮体空修万善就叫波罗蜜。说是六波罗蜜,实际上是无量的波罗蜜。修善法一定要三轮体空地修,只要能三轮体空地修一切万善,就能出生死苦海,就能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这就是成佛的妙法,你不能三轮体空地修就不是波罗蜜,一定要晓得三轮体空的道理。我们虽然现在还不能三轮体空,但是晓得了以后,可以慢慢地学,多少学一点儿,就能多少得到一点儿利益。

        我从18岁学法,19岁就真真实实地明白了自己是个愚痴业障的凡夫,在18岁以前,光看人家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有缺点。18岁学佛,从19岁开始真正地改造自己,人家有错误,知道不知道呢?知道,但不恨人家了,而是专门检点自己的缺点。从19岁开始改造到现在了,是不是三轮体空了呢?一点儿都没空了。我12岁出家,现在都80岁了,没有空了,都干啥呢?都沾三轮体空的光了,要不沾三轮体空的光就活不到现在,早就死掉了。咋的呢?要不知道三轮体空的道理,“文革”都过不去。本焕老和尚,坐了二十多年监狱,我也坐过监狱,那滋味才不好受呢!那时,要不是观想三轮体空早就活不下去的了,真的是沾了三轮体空的大光了。

        烦恼来了,想想三轮体空,就把自己安定下来了。虽然一直到现在我也没空、人也没空、万法也空不了,只是知道三轮体空的道理,许多过不去的事情,通过观想三轮体空,慢慢烦恼就下去了,这就沾了大光了。要不是沾了观三轮体空的大光,我就活不到现在。在那个环境里逼得人真没有办法,若不能三轮体空就把自己气死了。观想三轮体空,慢慢地安定下来,那个难关就过去了。

        大家现在都要先知道三轮体空的道理,遇到困难环境了,就能用上它,心里说:“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烦恼不停地上来,空不掉咋办?“不要想它了,不要想它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停地赶快念阿弥陀佛,烦恼事再别想了,越想越不得了,不要想它,用拜佛、看经把它转移转移,慢慢地就过去了。所以说,虽然没有达到三轮体空,但得了这个法的好多道理。我们从最初到现在的修行,就是这么修的,你要不会修的话,生死就不得了。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恒”就当“常”字讲,常常地不要忘失菩提心。说起这个法供养,无量的百味饮食、幢帆宝盖、异香天乐,无量的妙宝供佛,都没有菩提心供佛的功德大。什么是法供养?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所以要“恒不忘失菩提心”,时时刻刻都不要把菩提心忘记了。

        你们看咱们的本焕老和尚都九十七岁(2003年)了,我见了他,他给我说:“我今天早上念了十九《遍普贤行愿品》。”我说:“这《普贤行愿品》是你抄写的,你早都背过了,每天还念这么多干啥呢?”本老说:“念一遍有一遍的功德啊。”念《普贤行愿品》就是不要忘失菩提心了。“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就是老和尚的大菩提心,我们一定要记住老和尚,学习老和尚。咱们现在看到他的福报这么大,修了八个大道场,这是弘法寺,在丹霞山修了别传寺,大雄市修了个大雄寺,湖北还修了两个大道场:泗州寺、报恩寺,我都去过,报恩寺是他出家的地方。

        老和尚还修了两个比丘尼大道场:莲开寺、金山寺。莲开寺前天来了个小比丘尼,是我老乡,她来见我,因为我去年到过莲开寺,那时莲开寺住了七十多个人,我问她:“现在莲开寺住多少人?”她说是九十多个。我说我去年在她们那儿讲完经,又去了金山寺讲经。金山寺也是比丘尼道场,有比丘尼佛学院。去年的时候那里是一百四十多个人,我问老乡:“现在金山寺有多少比丘尼呢?”她说:“二百多人。”你听听,本焕老和尚修的两个比丘尼道场,现在持戒修行的比丘尼,一个有九十多,一个有二百多比丘尼,好得很的啦,这都是老和尚的功德了。

        看这老和尚修这么多道场,我们一个道场也修不起来,什么原因呢?他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怎么我不如他?他那么大的福报从哪来的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修来的啊!我们不胜他啦,那咋办呢?修啊,赶快地修啊,现在不胜他,将来还要超过他。唐朝的马祖道一禅师,修了四十八个大道场,他才修了八个,他还不胜那个马祖呢;马祖修了四十八个大道场不得了的啦,马祖又不胜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修了个广大清净妙庄严的极乐世界。

        “彼是丈夫我亦尔”,你是个大丈夫,我跟你一样,也是大丈夫,我现在比不上你,将来还超过你,要有这个志向,要真真实实地修啊。咋个修呢?每天把《普贤行愿品》多念几遍嘛。会磕头吧,多拜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多拜就是修。没有开大道场那么大的福德,修不起大道场,就随喜功德嘛。

        老和尚要给湖北报祖寺修个万佛塔,现在集资集了五百多万,我供养了两万块钱。我就修不起来个宝塔,就供养两万块钱随喜功德,你供养一百块钱也是随喜功德。老和尚将来还要修弘法大楼,我将来也随喜功德,多少出一点儿钱随喜功德么。我带的有个同参,他就供养了报祖寺一万块钱。说这个有啥用处?光说不顶啥,要实际上做一点儿随喜功德的事。给大家说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将来你有了大福报开道场弘法利生,人家也随喜你呢。你要是一毛不拔,人家做功德你一点儿不随喜,将来你要是开道场,也没有人随喜你的,一切都是因果。

        你光从八者常随佛学看看,修学佛法的范围大不大?第一,自己“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第二,常随佛学咋个学?“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就要这么学。第三,光学理论,没有一点儿实际行动是不行的。比如说,“勤修清净波罗蜜”,你修了没有?要认真地修,说假话是没有用的;“恒不忘失菩提心”,你要把菩提心忘了,说明你发的菩提心不坚固,你就是个假菩萨,不是真菩萨;“灭除障垢无有余”,无量的罪业,贪、、痴,十恶业,都灭除完了吗?要知道,只有好好地修行,把过去无量劫的罪业都消灭了,“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切善妙的功德,十大自在,百大自在以及福德智慧的苦行门,就全都成就了,就能“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什么叫惑业呢?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尘沙惑二十品,无明惑四十二品,未成佛都有这些愚痴迷惑。有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就烦恼,烦恼就是魔境。

        魔有四种:

        一、烦恼魔:一切贪、嗔、痴的烦恼是个大魔。

        二、生死魔:因为有烦恼,烦恼是因,感生死的苦果报。烦恼来了跟火烧心一样,难过的不得了。生死的苦果报来了,痛苦得不得了。

        三、五蕴魔:什么叫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在哪里呢?色有内色和外色,受、想、行、识是心法。受有苦受、乐受、平等受,苦受就是苦恼,乐受就是快乐,无苦无乐就是平等受;想,是你个人的造作、计划,属于心理;行很微细了,受、想、行、识一个比一个微细,受是最粗、最粗了,想比受微细,行比受更要微细。

        什么叫行?不是你想什么东西,计划什么叫行,它是自动的。你修行用功才见到烦恼,见到妄想。你念佛、诵经、持咒、打坐,不要心打妄想,可它偏要打妄想,一个连着一个。你有觉照的话,不随着它转,它来了,把它推到门外去,“我念佛、诵经、持咒、参禅呢”,把正念提起来,看紧不要丢了,慢慢功夫就成就了。你提起正念来修行,它偏要打妄想。你不修行,不用功是见不到妄想的,你一用功见到妄想来了,那就叫行;第五个是识,识就是心的体。

        “三界唯心”,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心是一个。“万法唯识”,三界一分成了万法。一个心一分,显教说是八个识,密教说是九个识。三界唯心,三界不多,只有三个,心是一个,这是简单的。万法唯识呢?三界一分就成了万法;一个心一分成了八个识、九个识了。哪九个识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个是末那识,第八个是阿赖耶识,第九个庵摩罗识。这九个识转过来就成五智了,眼、耳、鼻、舌、身识转成了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成了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转成了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转成了大圆镜智,第九庵摩罗识呢,转成了法界体性智。

        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青、红、赤、白、黑;五大呢?地、水、火、风、空;五因呢?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准提王菩萨;五果呢?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中央世界毗卢遮那佛;五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

        色、受、想、行、识,五蕴魔就是我们的身体,身体是色,受、想、行、识就是心了,苦受、乐受,这是心,想、行、识就是心法了。五蕴魔是大魔,魔就是叫你受苦,叫你不得安定,叫你痛苦的了。烦恼魔、生死魔、五蕴魔,这三魔之外还有什么魔?

        四、大自在天魔:大自在天魔不魔我们,我们有了魔,都是魔王的眷属来害我们,多少妖精鬼怪、邪魔入在人身上害人。大自在天魔不魔我们的,大自在天魔魔谁?专门魔佛,佛要成佛的时候,他来魔,不叫你成。所以,每一个佛要成佛须先降魔,把魔降了才能成佛。大自在天魔被降的时候,里头道理多得很,简单给大家讲一点儿,要不讲大家一点儿不晓得。

        佛降魔是真降魔还是假降魔呢?是给众生做假样子的,佛不降魔的。为什么不降魔呢?魔也是个众生嘛,佛要度众生,咋能降众生呢?因为众生在生死苦海里头,这就是个大魔了,这是内魔不是外魔。你这个肉体活一百年,就是叫它把你魔了一百年,生死了了就没有这个大魔了。这个魔从哪儿来的呢?从烦恼来的,因为有烦恼才感得这个果报。简单地讲,佛降魔是显佛的神通威力哩。大自在天魔不魔佛行不行呢?不行,因为要给众生做样子啊。众生在生死苦海里,生死魔就是个大魔王,每一个众生都遭这个魔。佛降了魔再成佛,就是给众生说:“要度众生,就要先把魔这个众生度了。”咋度呢?用方便善巧的智慧、三轮体空的真理慢慢地改造,这个改造就是降魔。

        “我见”就是最大的魔王,把“我见”降伏了,“我见”小一点儿,障碍就小一点,痛苦也就小一点儿。把“我见”降得没有“我”了,就好了。没有“我”就没有障碍了,生死就了了,痛苦就解脱了。这是佛的法,把这个道理知道了,就要好好地修,了生死就是这么了的。只能简单地讲这些,再不能展开讲了,时间不允许。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知道了三轮体空的道理,依法修行就会在世间道中得解脱。咱们现在就在这“于诸惑业及魔境”的人世间呢,我们这个肉体就是魔境。活了八十岁,叫这魔就魔了八十年,啥时候死了就离开魔了。“世间道中得解脱”,一切痛苦的境界只有无我无人,万法皆空了,才能得大解脱。

        就说我本人吧,从18岁学佛,19岁沾到佛的光了,知道改造自己了,一直活到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让我还俗,我不还,就叫我到农村劳动改造了十年,因为过去世造下罪了,生在这个世间就受这个报了。能知道佛的真法,能三轮体空地修万善,就能在“世间道中得解脱”。三轮体空就解脱了,不能空就不得解脱,就得受苦。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三轮体空了就跟莲华一样,“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太阳跟月亮,不住地终而复始游行于虚空,“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三轮体空了,一切的苦就断了。咱们都会念《心经》,《心经》上面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受、想、行、识是五蕴,能用观照般若把色、受、想、行、识破了,就能度一切苦厄,一切生死的苦恼一下就解脱了,就没有苦了。所以,三轮体空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了,日月在空中是没有障碍的啦。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自己三轮体空解脱生死以后,再以三轮体空的道理给一切众生说法,让众生能以三轮体空的道理修一切法,就是“等与一切群生乐”。给众生说法,就是叫一切众生都三轮体空,得到解脱。把恶道的生死苦恼解脱了,给众生说法,叫众生得到法的利益,众生得到法的利益就得到快乐了。

        简单说,你好好念佛,证到念佛三昧了,你在定中能见到极乐世界,在梦中能见到极乐世界,甚至于不在梦中和定中,肉眼也能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了,你再来弘扬净土法门,就可以给一切众生说:“佛是可见的,只要修行,人人都能见到佛。”“三见”是梦中见,定中见,肉眼见。念佛三昧是定中见到极乐世界,肉眼见到是最高级,定中能见次一点,做梦见是最次的了,这也说不完的了。

        我在终南山住了二十年了,前期十年、后期十年,整整住了二十年。有位老修行觉莲老和尚,在终南山住了四十年,咱们说坐在这里入定即可得到念佛三昧,觉莲老和尚不是坐着,他是一天吃一顿饭,吃完饭后经行,活动一下,然后就慢慢拜佛,拜着拜着就入了定。咱们拜佛有妄想的时候,拜的时间就会不长,累了还要歇一歇。他拜佛入了定就不知道时间了,吃了午饭开始拜佛,拜得入了定,天都黑了也不晓得,拜了一夜天亮了也不晓得。晚上人瞌睡就要睡觉,他拜得把睡觉都忘掉了,就这样恭敬、诚心、毫无睡意地拜了一夜。

        觉莲老和尚后来在定中见到观音菩萨给他说:“你不要在山上住了,你往生靠得住了,下山度众生吧。你往生极乐世界前多度几个众生,不要光你一个人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修行的感应,八十来岁了下山度众生。拜佛能入定,是因为他平常拜佛的诚心,你没诚心是办不到的。我在终南山住了二十年就是多拜佛,我五体投地拜了一百万拜,还没有到他的这个境界。我拜佛最长的时间拜过八个钟头,这还是有点儿定力的,没有定力五个钟头都拜不下来,甚至于三个钟头都拜不下来,心里发慌就拜不成。所以,修行就要真实地修,哄人是不行的。假如自己能照着这个“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恶道苦”真实地修,你的痛苦就解脱了。

        “等与一切群生乐”,就是给众生说法,拔苦与乐。“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到这里八者常随佛学就完了。八者常随佛学并不是光学法,除过法以外,常随佛学都是咋个学呢?就是作佛事、转法轮。作佛事是度众生,转法轮给众生说法也是度众生。无量善妙的法,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是普度众生,利益众生。


第三节 常随佛学(二)

        八者常随佛学也是大神通,“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天人师”就是未来的佛,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都要供养。“一切意乐皆圆满”,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成了佛一切意乐都圆满了,而众生还不圆满啊,所以“我愿普随三世学”,我愿普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学习,学啥呢?学习“速得成就大菩提”,这文好懂。

        “所有十方一切刹”,所有十方世界诸佛的国土,“广大清净妙庄严”,每一个佛的国土世界都庄严清净,都是妙庄严。拿极乐世界作个例子,极乐世界就是“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就拿阿弥陀佛来说,莲池海会诸大菩萨围绕着阿弥陀佛。不光是一个极乐世界、一个阿弥陀佛,“所有十方一切刹”,十方世界无量的诸佛国土,都是“广大清净妙庄严”,都是“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佛都是在菩提树下成佛,他方世界的佛成佛也是示现在菩提树下。在《无量寿经》里面,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那个菩提树王高四百万里,放无量的光明。光中现佛菩萨说法,光中又现楼阁宫殿、宝树罗网。这都是菩提树在说法呢,一切诸佛如来都示现的是在菩提树下成佛。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先说十方无量的诸佛,每一个佛都有诸大菩萨海会围绕。然后再说“十方所有诸众生”,愿一切的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八者常随佛学,学佛的啥呢?学佛度众生。佛以度众生为主要。“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菩提就是佛,我为证菩提涅槃的佛果修行时,要度众生,“一切趣中成宿命”,自己要分身去度一切万类的众生,一定要有神通,没有神通是度不了的。

        咋样才会有神通呢?要“常得出家修净戒”,示现出家修净戒,修净戒就是要好好地持戒。“无垢无破无穿漏”,持清净戒一点都不要犯戒,要给众生做个好样子。众生有业障而造罪,你出家修行,要是跟众生一样了,就度不了众生了。

        要度的众生都有哪些呢?“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还有什么众生呢?无足的众生,没有脚腿的众生;四足众生,牛马猪羊不是四个足吗?多足的众生,蟹长了八个脚,有个千脚虫,它一身都是脚。非人就是妖魔鬼怪,种种的精灵,各种的鬼神,只要是众生佛都要去度。“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你去度众生,要有大神通,什么大神通?万类众生都有他的语言,你要懂得他的语言就好去给他说法施度,这就是“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勤修波罗蜜,什么叫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翻译到中国就叫到彼岸。什么是清净波罗蜜?要说起来就是六度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还有十波罗蜜,就是除了六度以外,再加上方便善巧波罗蜜、大愿波罗蜜、大力波罗蜜和大智波罗蜜。简单说就是:施、戒、忍、定、禅、慧、方、愿、力、智这叫十度,十度就叫十波罗蜜。修好这十种波罗蜜法就能出生死苦海,就能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说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你没有看经,经上还有无量的波罗蜜呢。无量的波罗蜜就是无量善巧方便的法门,只要修都能出生死苦海,都能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这就是说,勤修波罗蜜时要恒常不忘菩提心,不要把菩提心忘了。这就是八者常随佛学,范围广大得很。“勤修清净波罗蜜”,勤奋修行,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到了菩提涅槃的彼岸就叫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你要把菩提心忘了就不愿意度众生了,全靠菩提心来度众生。一切的障,烦恼障、所知障、生死障,凡是贪、、痴、慢、疑、身、边、戒、见、邪都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不能修行菩提道,所以要“灭除障垢无有余”。

        我们要度众生,就要把自己贪、、痴、慢、疑、身、边、戒、见、邪的无量烦恼断掉。自己不能断,光叫众生断就不行,自己要给众生做个模范,把一切烦恼断了,才能劝众生,教众生也持戒修行,断除一切烦恼。断烦恼都用什么法门断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痴。常常修持清净戒,修禅定。把“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持戒断烦恼,修定也是断烦恼。有了智慧,才能断烦恼,没有智慧烦恼是断不了的。所以“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切善巧的法门,自己先要好好地修,自己修成以后,才能令众生修成,等一切妙行都成就了,才能有大神通,得大自在。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一切的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报障,把这些障碍都灭了,一切魔的境界、苦恼境界就没有了,没有了,在世间修道就得大解脱了。比如说我们众生都有烦恼,一有烦恼就不得解脱,因为有烦恼就有生死,你把烦恼断了,死的时候就没有苦了,生的时候也没有苦了。为啥这样说呢?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就是生吗?佛念成了,往生极乐世界见到佛菩萨,见到莲华,见到佛放大光明,见到极乐世界的宝树、百宝宫殿,见到无量的圣境,见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莲池海会诸大菩萨来接引的时候,一点儿痛苦都没有而生大欢喜。

        “于诸惑业及魔境”,惑就是烦恼,由烦恼造罪就是业,由烦恼造罪就不得解脱。魔境简单地说就是苦境,魔是个坏东西,叫你受苦。“于”字当做“在”字讲,在一切烦恼造的业中,有的大病缠身,有的遭受天灾人祸,有的生疮害病,总之,冤家仇怼都来了,那就是魔境。烦恼是因,魔境就是果报。你把烦恼断完了,没有烦恼了,魔境就没有了。

        烦恼难断得很,一定要晓得烦恼应该咋断。一切不如意的苦境都要起烦恼,生疮害病了,怎么会生疮害病呢?过去造的罪业啦。惑就是迷惑,愚痴啊!由愚痴迷惑才造罪呢,造的什么罪?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简单说就是十恶。身、口、意造十恶罪,造下十恶罪,魔境就来了,魔境来了就受苦。你把烦恼断了,天灾人祸、冤家仇怼、生疮害病这些苦恼就都没有了。怎么个“世间道中得解脱”呢?就是说在人间过生活没有障碍,太太平平地得大解脱了。烦恼、天灾人祸、冤家仇怼来了,要有智慧、有办法。什么办法?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赶快求忏悔。诵《普贤行愿品》求忏悔,拜普贤菩萨求忏悔,拜观音菩萨求忏悔。诵《普贤行愿品》能消五逆十恶的重罪,所以你一定要诵啊,你不诵,业障烦恼是不会灭的。特别在天灾人祸、冤家仇怼、生疮害病等苦恼来了以后,要赶快拜佛、诵《普贤行愿品》求忏悔,念《大悲咒》、念阿弥陀佛求忏悔也行。

        第二个办法,赶快做功德。功德的范围大得很。

        1.第一大功德是放生。人家杀着吃,你把它买下来放了,这是救命。

        2.第二大功德是随喜功德。哪里有善知识建立道场,多少随喜资助一点儿。有钱了多随喜一点儿,没有钱了少随喜一点儿。前面讲过“贫婆卖贫”的公案,讨饭吃的老婆婆和她老头儿穷得连条裤子都没有,两口子只守了一条破烂床单子,轮换着披上出去讨饭,把这个破单子一舍,就要不成饭了。贫穷布施难,贫婆把烂单子布施了以后,就打算饿死算了。嗨,结果不但一顿都没有饿着,而且马上就见到国王,见到了佛,后来出家生在天上。释迦牟尼佛出世,她也生在了人间,天衣随身,跟佛出家,很快就证了阿罗汉果。这个故事很好,大家晓得了要宣传。

        人造了罪,受了果报,只知道苦得不得了,常常哀叹没有办法。这是你不知道办法,其实是有办法的,要通过诵经、拜佛、念咒赶紧忏悔,赶快放生;哪里修寺院、塑造佛像、给佛贴金,赶快随喜,做点儿功德,以功遮过。你的功德大了把罪业就消了,罪业消了,你就不受苦了。

        第三个办法,观一切万法皆空,我是空的,人也是空的,一切苦恼环境都是空的。嘴巴说空容易得很,真功夫就难得很了。在苦境中一定要把心安定下来观空,以观空开大智慧,就是灭烦恼的办法。你真正的有功夫,见到空了,苦境好过得很。说说我个人的一点儿小体会。

        我26岁开始吐血,连绵十几年,以至于现在身体都很虚弱。那个时候我不但吐血、流鼻血,还便血。病重的时候,几十天吃不下饭,吃了不消化,痛苦的程度简直一分钟都不能忍,再加上我养病的房子门口安装了一个高音大喇叭,声音大得半里路外都能听见,真是痛苦得跟活地狱一样。好在是我在终南山前期的十年里,打般舟七得了一点儿功夫,那一阵儿我就把那点儿功夫提起来,结果万缘皆空,什么也没有了。功夫未提起之前,高音喇叭说的话还听得清清楚楚的,功夫一提起来,慢慢地就没有分别心了,只是听着喇叭叫唤呢,说的什么就不知道啦,再进一步,那个音声也听不见了,痛苦马上就止住了。不晓得过了多长时间,功夫慢慢地散了,心定不下去了,痛苦又来了,那个高音喇叭哇哇叫什么都听见了。

        这是说真功夫难得很,一旦把功夫提起来,连“我”都没有了,痛苦马上就消失了。所以,修行要有真功夫才行。假如你在禅定中能够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没有苦了。不知道我那个时候入定的时间是多久,大概就是一两个钟头吧,一两个钟头过去就定不住了,痛苦就照常地来了。痛苦来了咋办?安受苦忍。忍有三种:一、安受苦忍;二、谛察法忍;三、耐怨害忍。天灾人祸,冤家仇怼要害你,忍耐着叫冤家害,不抵抗,他要命就还他的命,那叫耐怨害忍。这还是要有功夫的啦,没有功夫就忍不了。因为过去造下罪了,才受报。在受报当中,不好对付了怎么办呢?三种办法:拜佛、诵经、持咒。用这三个办法回向忏悔,快修功德,消除业障。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照这个样子修行,业障消了,一切善业的功德就成就了。“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真正有功夫,把功夫一提,魔境就空掉没有了,世间道中没有障碍了,就得到解脱了。“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莲华在污泥里面不染污泥,太阳、月亮在空中没有障碍,这是修行的比喻。你能够把业障消了,没有痛苦就好了,有业障了就想办法,诵经、拜佛、持咒、求忏悔,再加上放生、做大功德来回向,这就是安受苦忍。

        谛察法忍,观一切万法是空的,观“我”空,空得没有“我”了,你要是有功夫了,就能观到无我。光说无我无我,道理都不懂,道理懂了不修也是白懂,“我”还存在着,一定要做功德,要常修无我。咋个修呢?遇到烦恼来了,是“我”受苦呢,赶快提起功夫,观受苦的“我”在那里。这就是做功夫。痛苦来了,要提起“我在哪里?”,观得没有“我”了,再能住着就好了。

        我说了好几次,神光大师——禅宗的第二代祖师,断臂求达摩祖师给他传法,达摩祖师说:“汝将心来,吾与汝安。”意思是你把心拿来我好给你安。咱们把一个指头砍掉都痛得不得了,把膀子卸下来,那是多难过啊!这就是功夫了。把功夫提起来找心,心没有体相,痛得不得了,怎么会痛,找不到。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觅”字当做“找”字讲,二祖说他找不到心的体相。达摩祖师说:“吾为汝安心竟。”意思是我给你把心安完了。这样子,二祖就开悟了。禅宗给你传法,传个啥法?“觅心了不可得”。禅宗全靠悟,不悟是没有法可说的。坚决求法,法是从哪里得到的?自己开悟了,明白了,就得到法了,而达摩祖师并没有给说什么妙法。这就是说修行人主要是在生死关头能做主。

        魔境就是叫人受苦,二祖把膀子砍下来就是魔境,痛苦得不得了。“觅心了不可得”,“吾为汝安心竟”开悟了,开悟了膀子还痛不痛?照常的痛。所以,禅宗开悟也是不容易的,魔境现前了,能观出万法皆空。先把我空了,把对方的人也空了,万法皆空。膀子砍掉了,这就是法,觅心了不可得,就是空。这个功夫难做得很,如果能把这个功夫做到,逆境来了,天灾人祸来了,魔境来了也能不起障碍,能观它是空的,这就是“世间道中得解脱”,在世间道中得大解脱了。“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得大解脱后就像太阳月亮一样,在空中是没有障碍的。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得大自在以后,才能万类现身救护一切众生。“悉”字当做“全部”讲,是说发愿要把一切恶道的苦恼全部都给解脱了。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等与一切群生乐”,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把一切的快乐平等布施给众生,不能有我相,我的儿子、亲戚朋友有苦,我就好好救护,这样的心就不平等,要平等地利乐一切众生。平等利乐一切众生,要坚持多长时间呢?“如是经于刹尘劫”,把世界磨成微尘,一个微尘是一个大劫,要坚持世界微尘数那么多劫数的时间。“十方利益恒无尽”,在十方世界永远利益众生,无有穷尽。八者常随佛学到这里就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