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祖师文库

第四章 长文(三) | 《〈普贤行愿品〉心要 》

作者:释净天
介绍:发菩提心主要的是利益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的苦,离开地狱、饿鬼、畜生的苦,离开生死的苦。把生死了了,苦就解脱了,诸佛菩萨都是为度众生了脱生死。

第四章 长文(三)


第一节 恒顺众生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九者恒顺众生文很长,后面的偈子也长得很。偈子是七个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这九者恒顺众生,就有二十五个偈子,所以说文长,偈也长。什么原因呢?“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诸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诸佛,每一位佛都有十种功德名,没人给讲,大家不晓得,其实天天念着呢。释迦牟尼佛有十种功德名号,药师佛、阿弥陀佛,一切佛都有十种功德名号。

        十种功德名号是哪十种呢?《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前面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就是佛的通号。每一位佛都有这十种功德名号。为什么每一位佛都有十种功德名号呢?因为佛的功德太大,一个名号是表不完的。不要说是十种功德名号,百种、千种、万种的名号都说不完。说一个“佛”,都有了,说个“如来”,也就都有了,说个“世尊”,也都有了,百千万的功德名号都说不完。只说一个“佛”太简单了,其实有百千万亿无量的圣号,多得很,记不清楚,说十个功德名号就是趋中,不多不少。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一定要晓得体用,佛以大悲心为体,什么是他的作用呢?拔苦与乐。把生死的苦根拔掉,叫拔苦。与乐呢?叫众生先生极乐世界,就得快乐了,最后的大快乐就是成佛。众生成了佛了,苦断完了,一切的乐就圆满了。所以诸佛如来都是以大慈悲心为体,什么是他的作用呢?有体就有用,咱们这手不是体么,手的作用会救苦救难,拔苦与乐,这就是作用。十方诸佛如来都是以大慈悲心为他的体,起什么作用呢?大智慧方便善巧地拔苦与乐,救苦救难,这就是大慈悲心的作用。

        “复次善男子”,“ 复”字当“又”字讲,就是再的意思。“善男子”指的哪一位善男子呢?指的就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在这个华严海会里面就是学人的第一位。复次善男子,就是再次地给善财童子说。善财童子是学人弟子里面的代表,给善财童子说了,就普及到了华严海会无量的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八部、人天,也就等于给大家都说了,大家都注意了。

        “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怎么叫恒顺众生呢?“恒”字当个“常”字讲,常常地随顺众生,叫众生生欢喜心。众生怎么样才能生欢喜心呢?对他有利益了,他就欢喜,你在恼害他,他就不欢喜了,这主要就是以大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欢喜。

        我们有父母,是肉体的父母,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法身父母。什么是法身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也就是妙明真心,成佛是妙明真心成佛,名字很多,也叫法身,也叫实相,也叫真如,也叫自性,也叫佛性。咱们一般人把它叫灵魂了,所以诸佛菩萨就是我们众生灵魂的法身父母,生长我们的智慧。我们将来成佛了,是灵魂成佛,这个肉体是要坏灭的,肉体不能成佛。

        发菩提心主要的是利益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的苦,离开地狱、饿鬼、畜生的苦,离开生死的苦。把生死了了,苦就解脱了,诸佛菩萨都是为度众生了脱生死。这十大愿王的第九个愿就是恒顺众生,常常地随顺着众生。

        下来就说恒顺众生的面积,众生多得不得了了。在一个地区有范围的,就说咱们深圳有多少人民,这是众生,全广州、全中国、全世界有多少众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在佛的国土中是最小最小的一个佛国土。大的佛国土啊,有百千万亿大千世界合为一个佛国土,还有恒河沙的大千世界合为一个佛国土,所以佛的国土世界不是平等的。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领土最小最小,再没有比这小的了,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大家初听佛学的不晓得,就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大得不得了了。这里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经典里面常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很多人都误会了。怎么误会了呢?他们认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个大千世界,错了!不是三个大千世界。说三千,哪三千呢?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只有一个,说是三千呢,里头包括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这样“小千”“中千”“大千”就合为“三千”,而真正的大千世界只有一个。

        咱们这一个日月绕着一个小地球,这叫一个小世界,一千个日月,总括到一块儿呢,叫个小千世界,然后一千个小千世界合到一块儿呢,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到一块儿,叫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总共有多少日月,多少世界呢?千百亿。千百亿个日月小世界,合为一个娑婆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这在佛的国土中算是最小最小的领土了。

        “谓尽法界、虚空界”,怎么叫尽法界、虚空界呢?虚空以内广大的国土,所有的世界都说上,就是尽法界、虚空界,虚空是无边的了。这个法界呢,初学佛的时候,闹不清楚。什么叫个法界呢?就是咱们社会上说的宇宙,包括了空间与时间。在佛教来说呢,就是法界。怎么个法界呢?十法界,哪十法界呢?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叫四圣法界,四种圣人的圣法界。还有六凡法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叫六凡法界。这十法界就是尽法界,尽法界说完了。不是光娑婆世界有十法界,虚空里面的国土世界无量无边,尽法界是把虚空以内所有的国土世界中的四圣六凡法界都说完了,把虚空也说完了。

        然后再说“十方刹海”,十方是东、南、西、北四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八方了,上方、下方,这就是十方。刹海呢?说“世界”是两个字,说“国土”也是两个字,为了简单,说一个“刹”,就代表了国土世界。说十方刹海呢,十方所有的国土世界,也就是刹吧,多得没有办法说了,就跟海一样,广大无边。十方世界所有的国土世界也包括海,也得把海说上,也就是说,有国土也有海。既然一个海都是广大无边的,那十方世界的国土,多得跟海一样的,自然是无边际的了。有国土也就有海,有海也就有国土了。“十方刹海”说的是十方国土世界和海多得无有边际,就是指众生所居住地方的面积广大。

        然后说众生的种类,众生都有什么种类呢?所有的众生。社会上称之为动物,把活的东西就叫动物,咱们佛教不说动物,说众生。“众生”两个字,“众”就是多,“生”就是有生命的活东西了,不是死东西,这是众生。众生要讲起来又麻烦得很了。怎么叫个众生呢?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叫众生。什么是众缘呢?一切众生生的时候必定有缘,因就是个人的灵魂,是为本因。因缘么,一定借缘才能生,无缘不能生的。什么缘呢?父缘母缘,这是基本的,有父母才能生的,没有父母是不能生的,这是人类,就是由父缘母缘所生。

        小虫呢?小虫的世界,有的有父母,有的没有父母。树死掉了,朽烂了,木头里也生虫的,虫子是没有父母的。土里面也生虫,也没有父母,但是必定要借缘,没有缘是不能生的。木头生虫子也有缘,什么缘呢?木头就是个缘,光木头一种缘不得成功的,还要什么缘呢?必定要有阳光温暖它才能生,没有阳光温暖不能生的。还有一个缘,就是潮湿,干木头是不能生的,必定要有点儿潮湿,才能生虫子。麦子、大米里头也生虫子,麦子大米就是缘,必定在春夏的时候,温暖了,有潮湿了,它才生。没有温暖、潮湿,粮食也不会生虫子的,所以叫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受生的。

        众生都有些什么种类呢?都是些什么众生呢?这个众生的种类啊,有飞禽走兽,大海里头的水族……有种种的差别,什么差别呢?“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胎卵湿化四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无足,蛇就没有脚了,许多虫子也没有脚,这是无足;二足,人就长两条腿两只脚了;四足,牛马猪羊就是四个蹄,四条腿了。多足呢?长八个腿腿的,长十六个腿腿的,还有我们那儿叫千脚虫的,小的半寸长,还有两三寸长的,从头到尾巴上净是脚,没有一千个脚也有好几百个脚,这一类的众生也多得很了。众生有没有脚的,有两个脚的、四个脚的、多脚的,八九个脚的,千脚虫一身都是脚,这是多足。

        “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有色呢,有色相,有身体,眼睛能看见;无色,天上有无色界天。欲界上去色界天,色界十八天,十八天再上去是四空天,四个空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四空天没有身体,没有国土世界,可是有这一类的众生,这也是一类众生,就是有思想的变化。在佛教内部修九次第定,就是修四禅四空和灭尽定。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这是四禅四空。一切外道都可以修四禅四空,但这是不能了生死的。佛教内部修的九次第定,除过四禅四空这八定以外,再加个灭尽定,加个灭尽定就了生死了。外道修四禅四空定,没有灭尽定绝对不能了生死。

        这样一说,还有众生的寿命。四王天,人间五十年,他那儿是一个昼夜,四王天的人寿命是五百岁;再上去是忉利天,人间一百年,他那儿是一个昼夜,一天一夜了,寿命是一千岁;再上去夜摩天,人间二百年,他那里是一天,寿命是两千岁;一直到兜率天,人间四百年,他那里一天一夜,寿命是四千岁。这尽管朝上加朝上加啊,到了四禅天,寿命是一万大劫,地球毁灭一万次,他才死呢,寿命就那么长。

        再上去是四空天,空无边处天,寿命是两万一千大劫,地球毁灭两万一千次,他就出定了。他在定中没有身体,也没有国土世界,但是还是要生死的,寿命是两万一千大劫,地球毁灭两万一千次,出了定了,就落入六道了。入定了没有身体,一出定呢,就发现身体了;再上去识无边处天,寿命是四万二千大劫;无所有处天,寿命是六万三千大劫;最高最高的非非想处天,人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大劫,没有身体、没有国土。八万四千大劫的时间一到,一出定,身体、国土就发现了,然后随业所转,是不能了生死的。外道修外道的定,他不知道寂灭定,四禅四空定加上灭尽定,才能了生死,这在佛教内部是小乘,不是大乘。

        这就是众生的种类,无足、二足,四足、多足,从咱们人间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是有色,有身体、有国土、有世界;上去是四空天,四空天无色,就叫无色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三界之一,没有身体、没有国土,但是有寿命,生死没有了。外道不学佛的时候,认为那就是涅槃,认为那就了生死了,实际是没有了的了。

        菩萨发了菩提心,行菩萨道度众生,度的就是这些种类的众生,只要是众生,菩萨都发愿度。无色界的众生正住在无色定呢,没有办法度,要等机会,等他出了定以后就要度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有想的众生就是有思想,有妄想了。四禅天里面有个无想天,无想天是专门压制妄想,不准打妄想,如石压草,草底下有根,它要朝上长,拿个大石头把它压住,芽芽发不上来,根在里头还活着呢,你把石头一揭,它就会长芽芽,这是四禅天里头的无想天。有有想的、有妄想的众生,还有无想的众生,这就是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呢?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这四想里头是微细微细再微细的了,有想无想都是一类的众生了。

        这四空天的众生外道,他心里想着生死了了,入涅槃了,不受生死了。错了,一出定想再入定就不行了。一个人要死了,想再多活几年不行的,活不成了,一定要死的。他入的那个空定,到了时间,一定得出定,一出定想再入就不行了,所以是在生死以内的。菩萨度众生先要知道众生的种类,知道了以后就好度了。怎么个度法呢?用智慧,用方便善巧的智慧。第一个主要的是大悲心,大慈悲心悯念众生的苦恼,然后用大智慧,方便善巧,该怎么样度非有想非无想的众生,就怎样度他。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菩萨度众生有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度众生第一个方便善巧就是布施度,而像四无色界的那些众生,他不需要你布施,连身体都没有,国土都没有,你给他金银宝贝没一点儿用处。爱语,就像无想天的那些众生,你说好话叫他听,他在禅定里头呢,没有分别心的了,你说什么他都不晓得。同事、利行,四空天的众生都不能接受,没有一点儿用,但是等他出了定以后就起作用了。就说布施吧,你先给他点儿好东西,他需要什么给什么,你给他些东西就结缘了,结欢喜缘。他有了病,你给他药,他就欢喜,这是先结欢喜缘。爱语,你说话,叫他爱听,不要说刺耳的话,你骂他他就不爱听了。利行,凡做一切事情,要对他有利益,不要恼害他。第四个是同事,这要大菩萨,有大神通才能同事。

        怎么叫同事呢?就是菩萨以神通随顺万类众生。要是度农民的时候,菩萨也现个农民身,跟那农民在一块儿干活;菩萨要度工人,就变一个工人跟那工人每天在一块儿,接近谈话,顺便给他说法,就把他度了。同事就是菩萨现身在万类众生里头,众生是干啥的,菩萨化现得跟他一样,跟他在一块儿,方便利益众生。这就是菩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菩萨度众生就是这么度的,众生需要什么就以什么来布施供养,跟众生结缘,乃至说一句话,也是利益众生,所以说“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对于众生当父母、师长、大阿罗汉,乃至如来,当佛来供养,就要这样子利益众生。“平等无异”,跟供佛一样的,供佛咋样子诚心,供养众生也一样是这么诚心的、平等的。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众生有了病了,给众生当良医,看病,乃至给他煎药、照顾、伺候;“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他找不着路了,给他指着好路,给他引到好路上去;“于暗夜中,为作光明”,晚上众生走路看不见了,给他现灯火照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贫穷困苦的众生,叫他挖出金银、宝藏来,他马上就发财了。“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饶益就是利益,菩萨就要照这样子利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为什么要这样利益众生呢?“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你能够随顺众生,把众生当父母、当未来的佛来供养,就等于随顺供养诸佛了。这是佛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所以每一个菩萨行菩萨道,都要把一切众生当作佛那么恭敬,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你能够对众生孝顺、尊敬就是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是什么原因呢?“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大慈悲心就是诸佛如来的心体。“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为有众生受苦了,佛菩萨就起大悲心了,“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这个大慈悲心生了大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觉悟、大智慧、大般若。生了大菩提心,就能“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这就成佛了,没有菩提心不得成佛的了。做一个譬喻,“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发了大菩提心就是菩提树了,在这个生死旷野里头啊,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也是这样子的。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菩萨为度众生,因度众生的功德才成佛呢,要没有众生,菩萨不能成佛的啊,所以这里说菩萨若能尊重众生,就是尊重诸佛如来。什么原因呢?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心爱护众生,诸佛如来就是众生的法身父母,诸佛如来爱护众生跟爱护才出生的小儿一样,所以你能够尊重一切众生,就是尊重诸佛呢。

        父母都爱小儿,你假如对那个小儿好,小儿的父母也欢喜了,你现在对一切众生慈悲爱护,十方诸佛都欢喜。这有两重的道理,第一重道理,诸佛如来就是一切众生的法身父母,你爱众生,诸佛如来就欢喜,这是一重道理;还有一重道理是什么呢?一切众生就是未来的诸佛,要晓得,现在你看是众生,但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现在种善根,都是未来的诸佛,你爱护众生,现在的诸佛就加被你,加被你无量的罪业消除,你无量的善根福德就会念念增长,你现在爱护一切众生,诸佛就加持你。现在的众生,你爱护他,跟他结下善缘,他将来一定会成佛的,所以布施供养现在的众生,就是供养未来的诸佛。

        说是能让众生生欢喜心,就能令一切诸佛欢喜。啥意思呢?你现在爱护众生,众生生欢喜心,十方诸佛,现在的诸佛生大欢喜,就欢喜你了;你利益众生了,众生得到利益了,生大欢喜,将来这众生成了佛了,还是欢喜了。因为一切众生就是未来的诸佛,这是相连的啊!

        九者恒顺众生,这个文长得很,都是白话文,好懂得很,一看就懂了,但里面的道理却是深得很的了。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应”就是照这样子理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对众生心要能平等了,你的大慈悲就圆满了。“以大悲心随众生故”,以大慈悲的心来恒常地随顺众生呢,“则能成就供养如来”。你布施爱护众生的时候就等于供养现在的诸佛,现在的诸佛见到你爱护众生了,就生大欢喜;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都是未来的如来,现在生欢喜了,将来成了佛了,也生大欢喜。这个文两重意思,把这个道理知道了,我们就会起平等心。因为众生心不平等,佛才说叫我们要起平等心。佛菩萨的心是平等的,我们要是起了平等心,我们的心就跟佛菩萨一样了。

        怎么叫个平等心呢?观察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的佛性是与佛平等的,什么叫佛性呢?就是妙明真心啊,也可以说是灵魂,佛性是平等的。怎么不平等呢?因为众生有烦恼,烦恼造业就不平等了。我们把众生都当现在的诸佛供养,把众生都观想成未来的诸佛,把众生都观想是过去的父母,把众生都观想是我们的子女。

        这慈悲咋讲呢?父母都爱护自己的儿女,父母爱护儿女的心就叫慈悲。儿女有了苦难,父母就去照顾,娃娃一叫唤一定是有苦了,母亲把他一抱,娃娃就不哭了。他有痛苦才哭,你把他一抱一哄就是给他拔苦,把他的苦恼拔掉了,没有了;与乐呢?娃娃肚子饿了,赶快给他吃奶,吃奶吃饱了,就快乐了。佛菩萨就跟父母一样,拔苦与乐。拔就是把众生生死的苦给他拔掉;与乐就是让众生先生极乐世界,最后成佛,得究竟的大快乐。“慈悲”两个字就是拔苦与乐,拔苦,就是把生死的苦根给拔掉,与乐呢,先生极乐世界,最后成佛,得到究竟的大快乐。

        “如是随顺众生”,这样随顺众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现在白天利益众生,晚上要睡觉,睡觉的时候就不能利益众生了;白天肚子饿了要吃饭,吃饭的时候就不能利益众生了。而诸佛菩萨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是不睡觉,不吃饭的,故能念念地利益众生。诸佛菩萨证了无生法忍,证大涅槃,就是金刚定,尽未来劫常住金刚定,无有不定时。

        我们白天可以度众生,晚上要睡觉就不能度了,佛常住金刚定,是在金刚定中度众生,所以佛度众生是没有散漫心的,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的。佛的身是法身,是无量功德的法身,法身是没有苦的,修的是无量的善法,得的是无量的妙庄严、大神通、大自在。所以,“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身体不疲劳,嘴巴也不疲劳,心里没有妄想、疲乏和困倦。证了无生法忍的菩萨,念念利益众生,念念作大佛事、转大法轮,普度万类众生,其身口意完全都是大快乐的。

        九者恒顺众生最主要的就是大慈悲心。咋样子锻炼我们的慈悲心呢?无缘大慈绝百非,同体大悲济万类。无心就叫无缘,并不是说我们两个人无缘,互相远离,我不接近你,你也不要见我,不是这个无缘。因为众生有缘的时候就有情感,有情感就有私心,我的儿子我爱,你的儿子你爱,没有平等心。这“无缘大慈”的无缘是平等的无缘,什么无缘呢?地、水、火、风、空,日、月、星辰就叫无缘,它们没有爱的心,也没有厌恶的心。大地生长一切万物,养育一切有命的众生,它并没有说我爱哪个众生,没有爱的心,也没有厌恶的心。再坏的一个坏人,大地也不恨他,大地平等地养活坏人,甚至于把坏人养活到死。现在都是火葬,过去是土葬,坏人死了以后埋到土里,大地也不嫌臭,大地就是无缘的大慈。

        “无缘大慈绝百非”纯粹是善,没有一点儿恶法,没有一点儿坏的,就是大慈大悲了。同体的大悲,观察一切众生与我同体。我有了痛苦,难过了,观察一切众生的痛苦跟我的痛苦是一样的,就好像与一切万类众生都是同一个身体。这个样子就是平等的大慈大悲,只有这样才能利益一切众生。文殊菩萨有四句法语:“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如日亦如月,究竟如虚空。”

        “持心如大地”是我们把心保持住跟大地一样平等。“亦如水火风”,水平等地利益众生,没有爱,也没有不爱的,火和风也是如此地利益众生的。“如日亦如月”,你的心跟太阳月亮一样就好了,就平等了,地水火风空和日月是有相的。眼睛能看到的是不究竟的,什么是究竟的呢?“究竟如虚空”,心跟太虚空一样就好了。咱们学大慈大悲,学地水火风空,学日月。太阳月亮都是平等地利益众生,没有分别心,没有说爱不爱他的。不过这都是有相的,是不究竟的。

        九者恒顺众生的重点就是七周行慈,恒顺众生就要恒常地随顺众生。咋个随顺?就是一定要锻炼七周行慈。

        七周行慈在经典上说的是把宝贝分成七类,上上宝,上中宝,上下宝,中等宝,下上宝,下中宝,下下宝,把宝贝分成七个等级。我一想,把它变动一下,咱们现在没有用宝的啦,诸宝咱们现在见不到,光见过金子。我把它变成上上宝是七两金子,上中宝是六两金子,上下的宝是五两金子,中等的宝是四两金子,下上宝是三两金子,下中宝是二两金子,下下宝是一两金子。把这个拿金子分配。大家晓得金子是宝贵的,说宝有些含糊,拿金子来代表。

        杀害父母的大冤家,你见了不生烦恼不容易,永远不记仇不容易,永远不报复不容易。要想见了面不生烦恼,不记仇,不报复,不用说,得经过七周行慈。第一周行慈,你就要给这个杀害父母的大冤家供养一两金子才算是你的慈悲心;第二周行慈,给杀害父母的大冤家供养二两金子;第三次供养三两;第四次供养四两;第五次供养五两;第六次供养六两;第七次供养七两金子。

        本来你供养父母是给七两金子,而这里,人也是分七等的:上亲,父亲母亲;中亲,叔叔伯伯,姑姑姨姨;下亲,儿女,子孙,亲戚朋友;中人,就是无仇无怨,也没有恩惠,犹如街道上的生人一样;下冤,就是欺辱过我的,骂过我的;中冤,就是打过我的;上冤,是把我的父母都杀掉的。从冤亲平等来讲,杀害父母的大冤家,你能把他当成父母孝顺了,那就好了,佛因成就了,就是真正的因位菩萨了。这位的菩萨度众生就没有障碍了。能够把杀害父母的大冤家当做父母来孝顺,要经过七周行慈,把本来是供养父母的七两金子,供养了杀害父母的冤家,这就做到了冤亲平等。

        我写的三皈依的那个小本子里面有详细的解释,大家一看懂了,里边的妙义记住了没有?完全没有记住就把它看了再看,能把里面的重要点记住就好了,冤亲平等一定能做到。能把杀害父母的大冤家当父母孝顺了,就是真菩萨。这个菩萨已经证到无生法忍,成佛有保障了。


第二节 普皆回向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第十是回向,一定要有功德回向,没有功德,就没有道理回向了。从一者礼敬诸佛至九者恒顺众生,这是九个大愿,第十个就是回向了。回向有四种道理:

        第一,回因向果。从一者礼敬诸佛到九者恒顺众生,这是因,回向果呢?愿一切众生成佛,结佛果。一切小果都不说了,愿一切众生成无上菩提果,这叫回因向果。

        第二,回自向他。本来我修《普贤行愿品》,我发了十种大愿,所有功德属于我了。回自向他就是让我们不要执著“功德都是我的”,而是把我所修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苦,愿一切众生同成无上菩提。回自向他就是“我修行的功德”不要自己独独地享受,要回向大家一起享受。最好的享受就是成了佛的菩提涅槃。

        第三,回小向大。现在当凡夫,没有修下什么大功德,才修了一点点小功德,这一点小功德回向无上佛果的时候就是最大的了。我修行的一点儿小功德回向十方法界,愿所有众生离生死苦,得无上菩提涅槃乐,这就是回小向大。

        第四,回事向理,这个回向深妙得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什么叫事呢?说的远了不好懂,说近一点,我们的肉体就属于事相了。这个肉体是有障碍的,凡是有相貌的东西,比如山河大地,都有大障碍。就拿我们现在所修的十大愿来说吧,修十大愿的时候,我们凡夫都是有心修的,有什么心呢?我在这儿修呢,还有什么心呢?有执著。有执著心的都属于事相。回事向理,事相是有障碍,有生灭的。向理呢?向什么理?向菩提涅槃的妙理,无上菩提涅槃的妙理。理是什么呢?道理深得很,说个故事来证明。

        普眼菩萨从东方经过无量无边的世界以外,专门来亲近普贤菩萨,到了娑婆世界,到了灵鹫山,到了华严海会,见不到普贤菩萨。就问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在哪里,问了三次,释迦牟尼佛说普贤就在法会现场。十方法界没有普眼菩萨见不到的,所以叫普眼。普眼菩萨能同时见十方法界,可是见不到普贤,问了三遍:“普贤在哪里,我咋找不着呢?”释迦牟尼佛说:“就在你的眼前,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儿呢。”在这儿见不到,什么原因呢?要晓得,普贤菩萨住的是菩提涅槃地,菩提无相,涅槃也无相,菩提涅槃就叫理。什么理呢?就是无上菩提妙觉的真如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诸相非相就是如来,这个如来不是有身的如来,也不是圆满报身佛,也不是千百亿化身佛,这是真正的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佛是没有相貌的。

        一切有障碍的事相,所修的功德是真的。回事向理就是要把这些从事相所修的功德回向涅槃妙理。涅槃妙理是无相的,无相的真如佛性,也是真如法性,真如的法性是没有相貌的。这就是真正的菩提,真正的涅槃,这是实有的,不是空洞的跟虚空一样没有的,是实有的,但是见不到。所有事相的功德都回向眼睛见不到的真如妙理。这道理是有是无呢?绝对是有,就是你眼睛看不到。真如妙理不是眼睛所能见到的。一闻千悟,你把这个道理听懂了以后,就把许多的法都明白了。说一点知道一点,不说就不知道。

        再给说一点,咱们受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受在家的菩萨戒,戒体是无相的,既然是无相的,那到底有没有?确实是有的,有而见不到。见不到咋个知道有呢?你来皈依三宝了,皈依了三宝就跟没有皈依不一样了,你自己就知道我皈依了三宝,皈依了三宝就要断十恶,修十善。受了五戒你要遵守五戒。皈依了佛、法、僧,皈依的这个身体就有了真正三宝的功德,说拿出来让我看看,看不见的了,你自己承认就行。你今天皈依三宝了,知道要真正地学佛了,就不能再造罪了;你皈依了,起码知道不能杀生是最重要的,这是个真理。

        皈依和不皈依确实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天仙鬼神的眼睛是能看到的,你皈了依,天仙鬼神就能看到你有光的了。你诚心接受皈依后,有三宝神力的加持,天仙鬼神才能看到你有光,我们的肉眼是见不到的。同样的,你受了五戒,受了八关斋戒,受了菩萨戒,戒体是见不到的,但它是实有的。戒体是啥呢?好比我们出了家,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戒体是真理,戒体是不能见的。戒体不能见就叫理,这个理到底有没有呢?确实是有的。我们现在相信就行了。

        普眼菩萨见不到普贤,普贤到底有没有呢?确实是有,普贤在哪里呢?普贤就在面前,但普眼见不到,所以再三要求释迦牟尼佛:“我一定要见到普贤菩萨,咋样能够见到普贤菩萨呢?”释迦牟尼佛说:“你诚心拜,恭敬地拜,恳切地拜,心里观想普贤菩萨就在你眼前。你再观想十方法界、地水火风、森罗万象,一切有相都是普贤。你诚心拜就见了。”普眼菩萨就依教奉行,观想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一切有形的物质,乃至太虚空都是普贤。突然之间,现大光明藏,这大光明藏不像太阳那样只有一种白颜色的光,而是百彩光明,百千万亿的青、黄、赤、白。红色有深红,品红,淡红;黄色也有品黄,深黄,淡黄……这个百彩光明是眼睛能见的,还属于事相,不是真正的涅槃妙心,不是真理。真理是不可见的,但是有的,不是断灭的,空的。

        众生都要见相呢,没有办法就现相,现的相不是真的。见不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住在理性的位子里。理性位子就叫真空,真空用眼睛是不可见的,确是实有的。一定要见普贤,那大光明藏就是普贤,只见由大光明藏里面出现了一朵百宝大莲华,大莲华还是有相的,那个大莲华就是普贤。大莲华中间出了一个大月轮,月轮也就是普贤,从月轮里头出现了光明点,由光明点里头忽然看到普贤菩萨现前了,普贤菩萨万德庄严,无量的相好光明。普贤菩萨现相属于事相,没有现相的那一阵儿才是真普贤。

        五逆十恶的烦恼心,就能生出地狱、饿鬼、畜生:上品五逆第四种回向是回事向理。把真正的实相无相的道理懂得了,就好了。实实在在的相,是个什么相呢?就是空相了。没有相貌,就是理性的实相。实相是个什么相呢?实相无相,没有相。所以这个深妙的妙理是没有妙相的。凡夫执著相,那么就给没有名字的真实妙理起个名儿吧,起个啥名儿呢?就是实相。

        实相是什么相呢?实相无相,这个凡夫就找不到门儿了。实相是真实的相,不是假相,而真实的相又怎么无相呢?无相就是不可见,见不到的。可是“实相无相,能生万相”,实相没有相,能生万相,怪不怪呢?不怪的啦。我们的妙明真心就叫实相,实相无相,没有相貌,它能生万相,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十恶的恶心造的罪业,将来就现地狱相;中品五逆十恶的因,将来现出饿鬼相;下品五逆十恶的恶心,将来现万类畜生的相。你不造恶,不造上品恶、中品恶、下品恶就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你起了恶心,造下罪了,地狱、饿鬼、畜生的相就现前了。从哪儿现出相来呢?从你妙明真心里头起了五逆十恶的罪,所以三恶道现前了。本来没有人间、修罗,也没有天道的,你修下品五戒十善为因,修罗相现前;修中品五戒十善为因,人道现前;修上品五戒十善为因,就生到天上去了,天宫现前了。天人就是身体,天宫的国土世界、宫殿就是依报。本来没有的,因为你修五戒十善,现相了,这就是六凡法界。

        修四圣谛为因,将来四果罗汉相现前;修十二因缘,将来缘觉果现前;发四弘愿,修六度行,将来菩萨相现前;三轮体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法界就现前了。佛的身体,法身、报身、无量的化身是正报。国土呢?极乐世界就是国土。你不修就没有,一修就有了。

        十法界都有实相,阿弥陀佛现了相,也是实相,极乐世界是真真实实有的,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见到极乐世界了,这都是实相。什么是无相呢?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就是无相,你见不到的。我们将来生到极乐世界,所见到的是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这是有相能见得到的;极乐世界还有常寂光世界,常寂光世界是见不到的。见不到咋办呢?还是给你说个名字,叫常寂光吧。那就是最高佛的国土,无相,见不到的了。

        第四个回向,回事向理,“事”就是办事儿了,不管你办什么事情都是要有相才能办的。回向理呢?“理”,咱们人间也有道理么,你做善事和坏事都有个道理,那个道理不可见。这里不是说人间事相的真理,而是说成了佛以后菩提涅槃的妙理,菩提涅槃的妙理是无相的。

        回向主要的是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回小向大、回事向理,把一切有障碍的事相都回向无障碍的妙明真理,也可以说是佛果的菩提涅槃。要度众生,就要现出相来。因为众生都在世俗谛里,世俗谛都是有相的。要是在菩提涅槃的真如妙理里头,妙理是没有相的。你不现相就不能说法,不能度众生了,就像普眼菩萨要见普贤菩萨,见的是相,普贤不现相的时候,真普贤是见不到的。

        我们一定要把回事向理这个道理搞明白,心中要这么观想,怎么观想就是排除一切障碍。障碍排除以后成了佛,佛身无障碍,佛的嘴巴无口业障碍,佛的心也无障碍,成佛了就有十大自在、百大自在、百千万亿的大自在了。等我们把长文讲完了,把佛果的十大自在、百大自在,可以说千大自在、万大自在、无量的大自在简略地给大家介绍一点儿,叫大家开智慧,开了智慧就有兴趣了。十大自在就是真理,因为要利益众生就现十大自在,一现出来是真有的。如果没有利众生的因缘,就把十大自在收起来了,你见不到的了,见不到的那个就叫理性,就是真理。

        回事向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事相有障碍,回向到理性里头就无障碍了,无障碍就无所谓了,什么都不害怕了。什么原因呢?譬如说天魔厉害得很,他是在事相里头厉害,你入了金刚定,没有事相了,天魔就没一点儿办法了,天魔想去魔你,见不到你,咋个魔呢?一切有相的,都是可以破坏的,可以琢磨的。当你在真空妙理的时候,魔还在有相里头呢,所以真空妙理中就没有魔了,魔也就没有办法魔你了。

        佛教讲妙理,这就是妙理。妙理是最宝贵的了,能够把这个妙理明白一点儿就是大智慧。《金刚经》就是讲妙理的。你明白妙理了就明白真如实相了,你不明白真如妙理,老执著事相就有大障碍。你把这个道理明白了以后,就能慢慢地破障碍,障碍破完了就得大自在。不要说成菩萨、成佛,就是成一个小罗汉都不得了的了。成个小罗汉三明六通十八神变,在人间就够用了。

        佛为什么要涅槃呢?是因为众生没有善根了,没有福德见佛了,所以佛就要隐藏起来,叫你见不到,其实佛是真真实实没有涅槃的。说没有涅槃,人不相信的啦,我不是给大家讲过达摩祖师和佛图澄的故事嘛。

        国王、大臣、少林寺的出家人都见到达摩祖师圆寂了,大家都见到钉了一个棺材把达摩祖师埋到土里去了。后来,少林寺有个和尚从印度回来,在路上遇到了达摩祖师,皇帝的一个大臣到印度访问回来也碰见达摩祖师了。他们回来这么一说,大家就说达摩祖师都埋到地里面了,你们怎么还能见到达摩祖师呢?他们说真正见到达摩祖师回印度了,不是做梦。于是,皇帝就下令把达摩祖师的坟挖开,把棺材打开,要看看达摩祖师在不在棺材里面。结果把棺材打开了,里面只有一只鞋。就这一点儿小神通就足以证明释迦牟尼佛没有灭度,一个祖师不一定证四果罗汉,四果罗汉的神通比这个大多了。而正是因为达摩祖师的这一点儿神通,人就相信了。

        还有佛图澄菩萨来教化咱们中国一个叫石勒的皇帝,哪个朝代记不得了。石勒是个恶王,他不相信佛,佛图澄菩萨就给他现神通,他还是似信非信的,见到神通的时候有点儿信,一会又不信了。一天晚上他的烦恼来了,他心里想:“佛图澄菩萨有些魔术,他要来害我的时候,我把他没有办法,不如今天晚上我把他杀掉。”于是下命令找到佛图澄菩萨把他杀掉。嗨,到处找不到啦。

        到了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他心里想:“这是个大圣人,有神通,他跟着我,还能保护我。国家有了大灾大难了,他还能够保护。这是个神僧,我不应该杀他的,应该把他好好地供养起来。”他们天天在一起吃饭,今天早上吃饭怎么不见菩萨了?这个时候,菩萨来了。皇帝说:“昨天晚上找了您一夜,您跑到哪里去了?天天跟您在一起吃饭,今天早上吃饭也不见您?”菩萨说:“昨天晚上找不着我,是我不叫你见,你要见了就把我杀了,就没有我了。你今天早上吃饭又想我了,不想杀我了,我就来了。”

        之后石勒有好多的大灾大难,包括国家有大难,佛图澄菩萨都救护他,保他平平安安的。后来佛图澄菩萨知道石勒的寿命将尽,他的儿子为了夺江山会把他杀掉,就装着有病,病死了。佛图澄死后,也是装入棺材埋到土里,跟达摩祖师一样,有人在印度边界碰到佛图澄菩萨,见到他回印度去了。看见的人回来给石勒皇帝报告,说菩萨咋样咋样回印度了。皇帝说:“大家都见到他病死了,装入棺材埋到土里了,你怎么见到他回印度了?”皇帝不相信,把棺材打开一看,没有佛图澄菩萨了,棺材里面埋了个大石头。石勒,石勒,是姓石的了,皇帝一看见棺材里的大石头就哭了,心想:“这不是好兆头,我要死了,所以大圣人离开我了。”很快他就被自己的儿子杀掉了。你们看这么一点儿神通,埋到棺材里,他会跑掉,一块大石头又怎么会跑到棺材里面呢?神通大得很啦。

        《普贤行愿品》完全都是等觉菩萨与佛法界的大神通,是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前面长行说大神通说得简略,到后面“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这些颂文里面现的神妙都是大神通。十者普皆回向,就是从一者礼敬诸佛,以至于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理性,回向理性就是眼睛不可见的佛果菩提涅槃的妙理。妙理在哪里?在太虚空里,见不到。有没有呢?真实有的。因为真空妙理见不到,才能遍满十方法界。如果是有相的,你一下遍满法界,就成了大障碍了,大家都没有容身之地了。诸佛的法身都是空洞的,无障碍的。每一个佛的法身充满虚空法界,你不障碍我,我也不障碍你。《普贤行愿品》完全都是无障碍的大神通。

        第十者普皆回向,就是要把一切有相的执著回向给无相的真空。咱们一说真空,就好像啥都没有了,成了断灭空和顽空。不是的,无相的真空不是顽空,而是大光明藏的真如法界,这真如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湛寂圆融,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一真法界,这个法界是一个,不是两个三个。一真,什么是一真?太虚空是一个,真的大得不得了。湛寂圆融,怎么叫个“湛”呢?大海里头没有风浪了,海底下映现了天空,天空的日月星斗,风云雷雨都映现在了海底下,这叫湛;“寂”是啥呢?没有风了,海水宁静了才叫寂,大风起来,满海的波浪就不寂静了。一真法界,湛寂圆融者,不光是真空,而是真空妙有,不空不有,空有同时,这就叫圆融。

        怎么个竖穷三际呢?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就是东、南、西、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这是十方。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的依正二报都是这样的,这是法身佛的境界。法身佛的身体密宗叫大日如来,大日就是日王,太阳王了。大日如来是身体,所住的国土叫密严国土,密是秘密了,严是庄严,好看得不得了啦。说密,可以说是无相。说个严呢,似乎是有相,其实是无量的庄严了。

        显教不是这么说的,显教说,法身佛的名字叫光明遍照,毗卢遮那是印度的梵文,翻译到中国就叫光明遍照。法身佛住的国土叫常寂光,常是不变的,没有毁灭的时候。寂是寂静,没有一点儿杂乱。光,你看佛的法身光明遍照,佛住的国土世界常寂光,身体也是光,国土也是光。光是无障碍的,屋子里多个电灯的光,谁也不障碍谁的,这是理性。

        十者普皆回向,就是要把一者礼敬诸佛乃至九者恒顺众生,这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到湛寂圆融、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一真法界,回向到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佛身是光明遍照,佛的国土是常寂光的境界。这个境界里面纯是佛,一个众生都没有的,在这里是度不成众生的,要度众生,就要变化现身到凡夫的世俗谛里来度众生。众生都有相,一定要现相度众生,到了天上现天人相,到了人间现人相。而且要把一切的有相都回向一真法界,回向无障碍的理性。再来看回向文是咋说的呢?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回向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不要光说回向我,除过我好像再没有人了。“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病苦就是痛苦,愿众生都没有这些苦而得到安乐。当然最大的安乐就是成佛,就是得十大自在、百大自在。还要回向一切众生“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我所有的功德回向大地众生再不要造罪了。“关闭一切诸恶趣门”,把地狱、饿鬼、畜生这些恶趣的门都关闭。“开示人天涅槃正路”,人间、天上的众生都是有善根的,证涅槃成佛是很容易的。佛也生在人间,佛也是个人,把人天涅槃菩提的正路开开,就是叫众生成佛。“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凡是大菩萨都是代众生受苦的。

        行菩萨道就是代众生受苦,这众生的苦我咋能代呢?就拿本焕老和尚建立道场来说吧,他要不建道场,清闲自在,好吃好喝,好享受,哪里好玩哪里玩。可他这一建立道场,思想就痛苦了。虽然他自己受了苦,道场建成了,一个道场就是生死大苦海里头的一艘大法船,你看每天多少人来烧香拜佛了!《妙法莲华经》里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来磕一个头的众生慢慢种善根将来都要成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了。这建立道场所受的苦,就是代众生受苦啊。

        一切众生因为愚迷造下罪了,咋办呢?一切众生造下罪了,自己心中想“我皆代受”,我代替一切众生受苦。“愿彼众生,悉得解脱”,愿一切众生都解脱一切苦恼。真正造下罪了,死后堕入地狱的一切众生,能不能代替其受苦呢?众生造下罪了,是不能代替了,但你发的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却大得不得了,给你消的业障也多得不得了,你就快快地解脱,将来快快地成佛了。“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了,就能满你使一切众生解脱成就无上菩提的大愿了。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照这样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要在佛前真实地这样回向,这样回向,你的功德就大得不得了,这样回向就是成佛的正因。不回向不行!不回向功德就小,这样回向功德就大;这样回向成佛就快,不这样回向,成佛就慢了。“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就这样念念都回向。我们现在打妄想的时候就不回向了;有了事情,心里谋划着事情呢,就不能回向了;我们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回向了;睡觉睡着了,做梦去了,回向啥呢?

        佛菩萨烦恼断净了,没有烦恼了,佛菩萨没有瞌睡了,常住金刚定,大圆满觉的智慧,长觉不迷了,就能像普贤菩萨那样念念回向,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身体也不乏累、嘴巴也不累,心里也不疲乏困倦。只要照这样回向,十大愿王就圆满了。

        【经文】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普贤菩萨说:“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普贤的十大行愿圆满了。“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贤行愿品》长颂,主要是保持菩提心,十大愿王都是菩提心,你不会发菩提心,读《普贤行愿品》就是菩提心!善财童子亲近五十三位善知识,文殊师利菩萨是第一位善知识,文殊师利菩萨就给善财童子开示发菩提心,光一个菩提心,说了一百四十种,就是《华严经》的《净行品》。《华严经·净行品》是白话文,一看就懂,我念给你们听听:“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一听就懂了;“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正觉就是佛么,白话文,好懂得很;吃了饭漱口了,“漱口莲心净,闻水百花香”;“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都是白话文。不会发菩提心,你把那个一念就会发了么。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都是从《净行品》里摘下来的。“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没有“和南圣众”,“和南圣众”是后来加的,“和南”就是顶礼了,“和南圣众”就是拜僧呢,没有用处的。“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就完了;“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也就完了,都是白话文。

        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因为我是北方人,我不会说普通话,南方人听不懂我的话,都不来了,北方人少数的人来,讲《普贤行愿品》讲得没有趣味。我在四川宝光寺讲了七年,最少最少都有七八十人。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这里是五间,那里是七间,坐满了坐不下,外面还有八九十,一百多人,像腊月初八、二月十九了,常常是一千多人听,讲了七年我是有兴趣得很。

        等把经文讲完了以后,把十大自在、百大自在讲一点儿,让大家有点儿印象,知道《普贤行愿品》的宝贵。十大自在好得很,百大自在是由十大自在开发出来的。百大自在主要说的是佛的身体,十身,十身,再十身,光佛的身体就是三十个身体了;口业,主要的是一音说法,万类得解,这是个总的,开开来说佛口具六十种梵音;佛的意业百大自在了,身体毛孔大自在,微尘的大自在,《楞严经》上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都是法界的体用了。《楞严经》还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都是法界的道理。

        《普贤行愿品》长文后面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就是大法界,就是百大自在里头的大自在了。“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这就是大自在了。后面的偈子完全都是大自在,太好太好了。我在宝光的时候有七八百人听,我讲了七年,高兴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