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八章 禅修观行|《修行的艺术一:问道华严 游心法界》

作者:释如孝
介绍:简单说禅包括两个:止和观,止是观的准备,观是止的结果,最终导向终极的果,我们了解一切法的实相、本质,从平常业力的自我的模式当中解脱,这是它最终极的目标。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页数:750千字
ISBN:978-7-5188-1319-3

内容简介

                                                                            第八章 禅修观行


        第一节 禅修精要指导

        在佛法当中禅修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如何解决我们心散乱的问题,这个叫做止。当我们的身体恢复到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如何认知一切法的本质呢?这个部分叫做观。简单说禅包括两个:止和观,止是观的准备,观是止的结果,最终导向终极的果,我们了解一切法的实相、本质,从平常业力的自我的模式当中解脱,这是它最终极的目标。

        禅也相当于戒定慧当中的定学,禅有具体的方法。在几千年的佛教传承,乃至于世尊一生的教诲当中,把它概括为三种禅法: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如来禅的特点是以修正念、四圣谛为主;祖师禅是以一实相印,由慧而定为主;秘密禅所缘的是以法界实相为根本,与之瑜伽相应,达到直接地与诸法实相相应而见真谛的目的。这是它们外在的依据,它们内在的方法也都不同。

        我们所学的禅法属于秘密禅当中的念诵禅,念诵禅是缘着整个法界,缘着普贤菩萨与善财童子在以心传心,在法界的体性当中,以心感应到的法界清净的实相当中,显出法界的真理。于一切众生了解法界的实相为主,它所拥有的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这个最核心的方法作为它所缘的境而禅修。

        如果我们要想契入其中,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在这个禅法当中,它的念诵即是法界的实相,这种韵律如果你能跟得上,就是在平等的法界当中现证法界体性智的一种方法。它的频率与普贤菩萨的菩提心而显现出的宁静相应,可以避免禅修当中常见的昏沉、掉举,是直接通过法界体性所显出来的境界契入的。

        我们一般在禅修的时候,首先要调整三方面,就是调身、调风、调心。身不调,我们也没办法契入,就会落入到妄念、分别、执着当中;如果风不调,你的气落不下去,它不柔不长,这样心也难以契入实相,风指的就是念诵的声音。如果能够唇齿不动,就需要放松,必须在开始的时候调整呼吸;第三个就是调心,心要不急不缓,精神要放松,嘴角、两眉之间都要放松。在这样一个专注力下,你的心是安适的,有一种很安宁、很安适、很放松的感觉,它有几个标志,最重要的就是要放松嘴角和两眉中间。

        首先说调身,这个身无论你是散盘,还是双盘,或者是单盘,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把脊柱调整好。我们上座的时候,礼完佛坐下来,首先要调整坐姿。盘好腿,从头皮开始就像扫描一样,从上往下把全身每个地方都观察一遍。然后就直起腰杆,要用肩膀带着腰杆起来,两个肩向左右打开。然后再把肩膀往下,同时头往上顶。头是柔的,左右摆,有点儿像拔萝卜、风吹柳。脊柱往上像游龙探顶,肩膀往下,这样就把脊柱拉开了。这个可以做三遍。先把肩膀打开,然后往前拔,再打开胸,这个胸就朝前来了,胸就打开了。然后肩膀往下,头往上,像拔河一样,脖子贴着后面的衣领,好像拔萝卜往左右一摇,不能够摇得太厉害,不是摇脖子,而是整个头保持一致,是垂直,风摆柳,头往上顶,下巴压住脖子。肩膀打开,上,下……这个做三遍,做到什么程度都不要紧,慢慢地你就体会到了,这是调身。

        脊柱你觉得调得差不多了,收腹,腹部要收,然后整个身子慢慢朝前倾,脊柱保持不动,整个后背朝前倾,倾到你感觉到臀部的后半部分好像离开了坐垫,再直起身来。这样你就觉得脊柱是垂直的,它是向后取力的,这个不要紧,你慢慢地感觉,不一定要怎么样去执着。

        接下来调风,身体保持不松不紧,调整好后,长长地用鼻子出三口气,吸气不要管它,呼的同时,眉毛和嘴角要学会放松。

        调心怎么调?心是什么?心就是你的注意力,这时候收摄你的心,把你所有的注意点都首先集中到你的眼睛,眼睛慢慢地闭上,闭的时候不要全部闭上,剩一条缝,轻轻地看着你的鼻尖,然后落在人中,这时候眼睛就可以完全闭上了。感受到人中,人中会出现一个触觉,这时候如果触觉找不到,就可以长长地出一口气,舌抵上腭,牙齿咬上,嘴唇闭上,注意力放在人中,两个鼻孔下面的人中。如果你找不到那个触觉,可以使劲出气,气通过人中的时候有一个摩擦。心是非常快的,所以要聚焦一下,这时聚焦在人中,观照一下。就是你的注意点在人中,以它为中心,就好像中心有一轮月亮一样,这个月亮照射到你的全身,你看一下全身还有哪个地方还有紧张,你就再放松。然后这个月亮放的光收回来,收到这个月亮上,这个月亮在人中,人中的月亮不大,但是很稳定。

        这时这个月亮就代表了你能够觉知的能力,与所觉知的境,就是人中,在人中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明觉不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呼吸经过它,会有一个触觉,如果触觉找不到,那么你的注意力就在这里守株待兔,去看就好了。这样子安安静静的,过一会儿你再去检查你的腰是不是塌了,脖子是不是弯了,脊柱保持垂直,有不垂直的地方,再用这个方法调整它。身越放松,心越放松,这时全身是一个整体,诵经的这个频率就会在你的身心当中沉淀在你的腹部,在你的腹部会自然地发出声音。你不要给它任何的概念“我在诵经”,只是知道这个声音,这个声音是什么样,你就保持什么样,它走到哪里,你就跟上。不要在那儿打妄想,或者想别的,人家念到下一句了,你还不知道,这就叫做失念。

        这种禅法比较直接,就算不懂得调身、调心、调风的方便,你只要把心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腹部或者人中都可以,就这两个地方,其他的地方千万不要放。聚焦你的注意力,然后你的注意力和这个诵经声融为一体,同一个频率,这首先是一种止禅的修法。至于观禅,你的身、心,你的念头,都通过止而得到了真实的受用,那个时候才能修观禅,而止禅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需要你不断地用心去体验。

        一座的禅修当中我们可以念一遍,然后止5分钟;再念一遍,止5分钟;再念一遍,止5分钟,这样是完整的一课。一个方面,诵《普贤行愿品》有诵经的功德,另外一个,这个频率可以调整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每天透支的能量以我们自己静心的力量,诸佛菩萨加持的力量,还有法界普贤光明的力量,可以沉淀身心。我们的生理和我们的身心在无始劫来个体的差异很大,在每日的生活当中挂碍很多,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命运,还有我们的寿命,这是一个比较快速的方法。特别适合职场的人,因为平常事情比较多,在你的身心无力,或者复杂,或者执着的时候,你可以通过15分钟,或者通过简单的10分钟的禅修,让自己的身心统一,可以恢复一些精气神。如果你能够这样子长期地坚持禅修,工夫会逐渐地增长,这对于我们身心的养护非常重要,这是秘密禅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

        学习其他的禅法,我们身心的统一比较难。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的身心都是非常僵化的,在佛法当中叫做自我的业力模式,或者长期透支的一个对身心的伤害。这个你要调整它,身心的弹性是需要通过频率去恢复的。要想用上功,没有个两三年是摸不到边的。而念诵禅修就比较快,你还不明白禅是什么,身心却可以恢复它的弹性。如果不是职场的人,他的身心不会这么紧,职场的人由于长期的累积,身心透支成为一种模式,处处操心,短期的禅法反而能够让他们的身心快速地恢复弹性。

        禅法的差别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人的生理和心理,它建立的轨道都是一个抛物线式的,所以基本上都是在运动模式中。所以很难有一个完全匹配于个人所需要的,归其根、复其命的具体方法。可能你们对于禅有各个方面的了解或者体验,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念诵禅和所有禅法都没有障碍,没有冲突。甚至如果你有经验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在说话的时候,你都能够安住在普贤的这种境界当中而放松身心,不耗神。特别是在烦恼、脆弱、各种情绪涌动的时候,你就安住在人中,观察内心这些激烈的碰撞,自我的情绪,你看着它,它慢慢就会消散。这种禅比较实用,可以直接拿来用,同时也不影响其他的禅法。

        这种禅法重要的是靠普贤菩萨的加持,所以叫做秘密禅,和普贤菩萨的法界光明合而为一。所以说“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就是在一个念头当中的圆满,也就是禅境会现前。禅是一种生命的真相,也是在俗谛精气神的一种沉淀,更是我们和普贤法界互动的一个根源。所以“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我们所有的愿望都可以在这里面得到满足和兑现。而且它会覆盖我们一些命运层面的业力,思想方面的自我、情绪、执着,还有身体方面长期的亏损和疲劳。这个禅法更对事业、运气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大家可以体验,因为它很方便。


第二节 以正确禅修方法,誓发普贤宏愿

        佛弟子人生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学佛,学佛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禅修,禅修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依靠一个正确的方法不断地去实践。这真的是在这个世间最尊贵无比、最殊胜不可想象的福报,是我们过去世修了无量的善业、结了无量的善缘、成就了无量的他人,我们今天在这个轮回的过程当中才有空有闲,有完整的身心,有时间和空间坐下来修一座禅。所以,这个因缘的和合非常不容易。既然如此,那我们每一座都要珍惜把握,要学会正确的方法以及如何去发心,把对于禅的体悟一步一步地深刻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以便在各种因缘条件下,都能够轻车熟路地去运用。

        我们既然住在道场,一切都是以道为中心。我们听到禅修的鼓声响起以及寺院整个的板声、钟鼓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佛菩萨又来看望我们来了,又来帮助我们来了,他通过清净的身心把他的心愿向我们传递表达。我们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从内心感恩地去体察佛菩萨的心意。我们在这样和佛菩萨感应的当下,诸佛菩萨清净的法身通过法界的鼓声、钟声、板声在我们的内心升起来,我们的心念当中充满了善法,充满了光明。

        如果没有事情,我们就应该早早地来到禅堂。当我们在禅堂门口的时候,我们要想,我为什么要进入这个禅堂——我要灭自己无量的苦,我要真正地唤醒自己的善根,以这样的发心我要进入禅堂。那是什么在干扰着我们,使我们不能获得生命的光明和解脱,以及安乐和幸福呢?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东想西想,过去未来,子虚乌有,一切痛苦、一切执着都因为想而猜疑,而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占据了空间。所以,在进入这个门的当下,你就知道我们已经和过去、未来都划了一个句号。

            我们进入禅堂,换鞋的时候,对面是《心经》。《心经》是什么呢?

        《心经》就是要心无挂碍。我们心里挂碍的事情多,我们百岁老是挂念着千年的事情,自己老是挂念着他人,实际上他人也帮不了什么,老是财色名食睡种种的无明,所以这些都要放下。

        进入禅堂后,我们要止语。止语是为什么呢?为了定心。我们进入禅堂、进入斋堂或者进入大殿礼佛,这些都是神圣的场所,是能够灭除烦恼、增长智慧的清净所在,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身语意给这些地方带来加持,但是最起码不要给这些清净的修法场所带来污染。我们要小心一点,要用心一点,去体会什么叫做修行。    

        修行就在每一个事情当中,在每一个当下的珍惜当中,也就是在每一个当下自己对自己如实的了解过程当中。在道场里面,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也是一个功德,就是首先自己要照顾好自己,这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供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要深深地尊重以及理解,我们要明确,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不圆满的,所以这个世间的事情,今天能够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在用心方面用了多少心,这个是我们的收获和应该关注的地方。这个世间的很多事情非我们的能力所能够控制,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我们只能安忍,我们只能够招呼自己,用惭愧心和感恩心面对别人对我们的每一个看法、想法和做法,这样子对我们自己好。我们来到道场是为了自己修行,而不是为了别人。当我们真正地为了自己的时候,也会给别人带来吉祥,这一切都是佛陀的法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们每天都在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怎么皈依呀?我们就是用如此的发心和佛法僧合而为一,是和它的根本合而为一,就是在真正地皈依。这每天的一念心你能把握住,胜于你念十万的三皈依,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这个心力,所以我们要止语。就这样心无挂碍,通过止语,我们的身心清净、安宁、欢喜地走进禅堂。

        为什么要欢喜呢?因为佛菩萨在这里!能够见一眼佛菩萨那是我们的福报,能够消除我们的障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吉祥、安乐。楼梯一级一级地上,我们的心充满了祥和、安稳,我们看到佛菩萨坐在对面,他们都在清净地关注着我们,他们都在默默地加持着我们。“噢,我今天非常的幸运,我和佛菩萨又见了一次的面,今天这一天的时间,我的生命很充实又很有收获,我也看到了自己庄严的生命是如此的灿烂,值得尊重。”我们以至诚的心赞叹自己还有另外一层生命,五体投地地跟着佛菩萨的脚步,去体会佛菩萨的心,他们想给我们什么?我们想不想要?用什么样的心去接触佛菩萨,能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替换和升华?在这个时空当中,我们能够捕捉到一切生命的来源,真的是和佛菩萨时时刻刻在一起,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又挂碍什么呢?这些担心和挂碍只是紧张和痛苦的来源。

        在此我们放松身心,顶礼佛菩萨以后,正念生起来,在自己的身心法界当中,真实地去感恩我们这个法座。这么一个70公分见方的禅修的法座,它能够让我们净化,能够让我们把借来的这些资粮繁衍出无数的利息,能够让我们的身心遍满宇宙,充满慈悲光明,滋养着一切万物,也真正地滋养着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非常充实广大,我们的福慧也变得非常不可思议,不但能够给自己带来安乐,而且也能够给一切有情带来安宁。我们有这样的心意,有这样的资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佛性,我们的佛性和我们的禅座,它们互为因缘。我们的佛性只有在禅座上才能显现,才能壮大成长。因此我们要感恩,我们要安静地、感恩地、清净地表达对于这个禅座的感谢,我们要问讯我们的法座。

        坐下来的时候,我们要发一个愿。我们为什么要抛弃父母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乃至于无量无边的因缘,而坐在这里呢?因为我要规划我无限的未来,因为这个我暂时地放下一切。既然我是为了我的未来,那么我就要为我最遥远的未来都要做一个规划,而不仅仅是为明天的生存。我们要非常坚定地知道,我们坐下来是干什么?我们坐下来是要真实地了解自己,这就是禅修的路!这种禅修,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保证,我们把没有坐下来之前的行为当作一种准备,现在坐下来了,我们就当作一种正式的开始,所以要有正确的方法。

        我们呼出三口气,是为了放松身心,之后我们腰杆要直起来,这会让我们的生理结构获得一种它自己的圆满和谐的状态。下巴要收一下,腰要直起来,腰直起来以后胸部不要紧张,胸部稍微往后靠一下,整个脊椎上下是垂直的,之后再观察腹部和肩膀是不是都放松了,是不是还有紧张。我们从头到脚,从头发到指甲,乃至于五脏都慢慢地观察一下。“噢,这个地方放松了,这个地方应该是这样的。”每一次我们都应该这样的检查,当检查一切正确无误之后,我们用舌抵上腭,意守人中,眼观鼻,鼻观心。

        怎么眼观鼻呢?把眼神收起来,这时候你的心意就停留在眼根,用你的眼根去内视,然后再看鼻头,从鼻头慢慢地落到心脏,这是眼观鼻,鼻观心,实际上,它的中心是落在人中。

        中午的禅修,我们会有一个祈祷和发愿。我们祈祷文殊菩萨让我们内心的智慧生起来,发愿要以行持法来供养诸佛菩萨,为自己积累无量无边的福慧资粮。下午的禅修就是皈依本师,我们忆念本师,然后要发愿:如实地知道法义。晚上这一座,我们主要是修福慧资粮,中午那一座是以禅定为主,修禅定的作意,还是以不分别为主。

        坐好后呼出三口气,慢慢地出气,出了以后,身心轻松地安住,随着大家的共修,把自己的身心都从妄念当中脱离出来,不断地去调整,跟着《普贤行愿品》的每一个境界安住在当下。念诵完了,我们的身心气脉运行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不急也不缓,不昏沉也不掉举,让自己的心保留在自己刚刚能够照顾得过来的这种状态。在五分钟的安止修当中,自己不断地去体会,心恰到好处时是什么状态,心回来了是什么状态。随着工夫的深入,你可能会越来越成熟,那么你就可以在这五分钟当中,三分钟去修止。

        止是什么呢?心轻轻松松地安住在你的目标上,就是你的人中。这时你会感觉到,有的时候呼吸很微细,有的时候好像呼吸已经都没有了,但是心念非常的轻松安乐。这时你也不必关注这个轻松安乐,你只是把这个心稳稳地放在这里,轻松和安乐不要带走,昏沉和掉举也不要带走。

        这样子三分钟之后,你可以思维一下,念是什么?我们这个心是什么样的一个运作模式?它怎么会见到外界的东西而起分别,而出现种种的概念?概念一出来就有了人我是非,好坏美丑,见到好的就想拿起来,见到坏的马上想抗拒。贪嗔痴种种的烦恼,程度深浅不同,但都是来源于一些心的散乱。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禅修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调整散乱。

        虽然这散乱我们也没有制止它,但是因为我们念诵的如法,心会自然而然地从散乱当中慢慢地聚起来了,慢慢地定下来了,慢慢地安住了,安住在人中了。意守人中,就能够体会到散乱的心,能够知道细微的散乱是什么样的,很粗的散乱是什么样的。当我们知道它的时候,适当地做一做调整,我们的心会慢慢地从散乱变得更加得整齐,更加得安住,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安宁清净,我们会体察到,“噢,这种安宁清净真的是我们生命的本体。”

        佛菩萨他们为什么不说话?因为他们完全知道这个秘密,他们知道是散乱遮盖了这种清净和安宁。我们要在这个清净和安宁当中去延伸,延长这个时间。但是时间稍微一长,我们的心力、我们体内正念的力量慢慢会不够,这时我们的木鱼又会敲起来,这个时候你就不要那么专注地用功了,而是随着木鱼的声音把心放在这个声音上,它会让我们那种不清醒的状态得到缓解,得到一次重新的累积,会让我们身心的色法再一次得到一种细化,得到一种重建。所以说我们的禅修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正确的发心而趣入到禅座上,以正确的方法遏制我们的散乱。不要着急,不要紧张。着急和紧张时时刻刻会出现,因为你还没有用过功,身体的生理反应可能会带来一些紧张,业力的牵引也会带来一些无明的躁动,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慢慢地都会克服掉这种种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养道。要养道没有一年两年是很难的,修行没有什么诀窍,就在于不断地坚持。能够坚持一年,你基本上在碰到境界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确实和过去不一样了。但是没有碰到境界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我一无所获,那么你感觉到没有什么收获的时候,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内心生了烦恼,所以要警惕我们内心自己给自己设置的这种障碍,这说明我们世俗的得失心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还有残留,还在影响我们的生命。所以修行人碰到一切的境界和考验都要警觉,这是我们下课以后要时时刻刻招呼自己的地方,不要被无止境的财色名食睡牵得太远。

        我们在某一站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趁这个机会开溜又回到我原来修行的道上,业力再强,无明再厉害,也经不住我们这种耐心和正见的力量。我们的正见和耐心就像一个小孩儿,他慢慢地成长,慢慢具足了力量,所以他想获得胜利,这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我们坚定了,只要我们知道修行是什么了,只要我们畏惧轮回了,也明了因果确实是如此的,一切妄念也都会慢慢地放下。要知道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我们不珍惜,今天道心来了,就想去修行,明天有一点点的障碍出现,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又想走老的路,这就很可怜,非常极度的痛苦在等着我们,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获得什么能够比获得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呢?是儿女?是金钱?还是说把这个宇宙都拿来整理一番?实际上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害自己!

        我们要坚持修行,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不干,自己的饭不吃肚子能饱吗?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光知道是没用的。你知道了,在禅修的时候要去思维,在你被生老病死折磨的时候,要去思维,你要去唤醒自己的善根,你要去认清生命的黑暗,这比什么都重要。这需要无止境地重复,我们才会真正地把我们这个像犟牛一样的心管住,要不断地给它几鞭子,它才会顺着我们正确的选择去走。人生的失误,修行人的失误,都是因为自以为懂了明白了,却不知道那是自欺欺人。老鼠会算卦,每一次都能算出来猫在哪里,每一次却都成了猫的早餐。明白有什么用呀?在如此残酷的轮回当中,我们追求的所谓的快乐,犹如露珠一样,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真的是惨痛。

        所以,修行从哪里修?从我们自己的发心修!

        佛法是非常圆满的,它具足了加持与吉祥。但如果我们自己这个法器当中充满了毒药,倒进去任何的食物可以吃吗?所以我们还是清醒一点吧,不要杂染,不要认为随随便便地看看书,不用修行就可以认清楚轮回。光明白道理没有用,明白佛菩萨的境界那是佛菩萨的事情,我们自己的境界还是在对立当中延续着我们有漏的身心。所以,不要感性地去认知这些道理,如果你觉得思维这些压力很大,那你就好好地安止。安止多,思维就少,这是一种定慧等持,我们的生命会非常清醒。这种清醒当中,没有烦恼的污染,没有感性经验的干扰,我们会一再地、坚定地向着生命寂静的选择不断地去实践,在这一路我们扔下的将是无穷无尽的污垢、生命的黑暗、痛苦和命运的捉弄,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一再地去发心,所以诸位不要退了道心,道心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每次进入这个禅堂之前都应该发一次。特别是在早上醒来和晚上临睡前,我们不可以糊里糊涂急急忙忙的。在临睡前,我们要安安乐乐,要恭恭敬敬。恭敬什么呢?恭敬诸佛菩萨,祈祷诸佛菩萨在梦中也护持我的正念。安安乐乐是什么呢?我们要有正确的睡姿和发愿,去进入睡眠的状态,去体认我们的心在睡眠状态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去面对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和一个完全不是我的我,我们又进入另外一个战场。

        这个要靠愿力才能够进入。我们有如何发愿、如何进入梦乡的方法,我们要仔细地去学,一遍遍地实践,一次两次不会不要紧,要多用,最重要的不要忘了,慢慢地你就会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状况。知道一点经验了,情况有所改变了,今天很忙很累了,梦中做不了主了,那是我们座上修行还不得力,所以座上的时候更要发起道心,再一次地让自己修行的力量充足起来,再一次地去把握,乃至于到死的时候,“噢,我得利了!”因为你积攒足够的量,到死的时候稍做忆念,一念之间就又回到修行时的状态,回到那种如何发愿如何体验生命的感受当中,那么我们在中阴境界就会明了一切境界的虚妄,一念之间能够与诸佛菩萨的清净法界相应,无论我们是要往生极乐世界,还是要证得自心的极乐世界,还是在未来要不断来人间行持菩萨道,那时候都会得到把握的。这一切都是今天决定了明天,明天决定了死亡的时候,死亡的时候决定了我们的下一生。所以,一切都是从今天这一座、从当下的这一念开始,我们让修行能够持续,最好不要中断,中断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发普贤行愿,照着《普贤行愿品》的每一个境界去祈祷,愿我未来的一个念,当下的一个念,在死亡的时候,在我的下一生,我的一切生活规律,我的一切思想、行为、习惯、语言,都能够顺应普贤愿所说的境界,为我们的生命开出一个轨道。因为我们在禅的境界下去修《普贤行愿品》,它的效果是最强的,恶业消得也是最快的,内心智慧的开发也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这种当下的缘起。在这个无尽的生死轮回、在这个烦恼变化无穷的当下一念,我们禅修行愿品,我们就有自己的一个福地,自己的一个退歇处。

        你说佛法难吗?佛法一点儿都不难,难在坚持,难在掌握正确的方法与发心。大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我们能够聚在一起说说佛法,说的对也罢,说的错也罢,最起码我们是在说佛法,那么这也是有一点点善的发心、一种欢喜心,希望我们这种善巧、这种不究竟的说法、这种善念,都能够回向众生与佛道。

        行愿品的禅修是无量无边的,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在道场里面如何清净地发心,如何学会在道场里面安乐地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初步的阶段,最起码保证我们不干扰别人,那就是在道场当中最起码不造业。如果我们弄得很清楚了,那么未来就会从自己的这种心念当中获得利益,我们会获得安稳的生活。所以,我们这个道场,大家都要去维护它,都要为这种清净去做一种观察,观察自己心念当中、语言当中、行为当中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和烦恼。要这样去观察,每天内心要有事干,不是说吃个饭、上个座,然后该散乱的时候就散乱,在客堂说点俏皮话,让自己思想开开小差,以这样的方式和想法去放松,会对别人有影响,同时我们自己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每一个当下我们都要去用心,这种用心真的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在这么一个清净的道场,它和诸佛菩萨之间都有沟通,都有这种相应,都有轨道。我们这种清净的发心,佛菩萨悉知悉见。同样的,如果你有什么不如法的,在诸佛菩萨面前所感召的果报也会很不好,这个不能怪别人,只怪我们自己心太粗。

        不管怎样,过去的已经无法补救,未来的我们可以慢慢地去学习,不要有压力,只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修行,诸佛菩萨都会给我们帮助和加持。所以,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和紧张,一定要学会放松,然后去做该做的事情。无论是在行堂,还是在扫地,还是在做其他种种的事情,你都要知道,这个是替自己修行的,要信得过自己,要主动一些。我们都是成年人,大家一块生活,主要靠大家互相的关怀,这非常重要。因为什么呢?众人的差距很大,年龄经历都不一样,我们就这样子去思维也许还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又何况我们马马虎虎地过日子,那确实有时候会很不好。

        所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想修道,就按道的规矩走,不要忘了规矩,就能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不管怎么样,一切都要靠大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