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四章 苦集灭道|释净天_《心经》大意

作者:释净天
介绍:要把恶法断了,修善法才纯粹是善法。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
页数:250千字
ISBN:978-7-5188-1200-4

内容简介

第四章 苦集灭道


第一节 随众生根性应机说四谛

        众生愚迷,佛大智慧,观众生机而说法,十二因缘就是四谛,四谛就是十二因缘。我们众生没有智慧,不懂,一看十二因缘跟四谛不一样。名相是不一样,道理完全一样。为什么一样的法,佛说两样呢?这有个道理啊!

        释迦牟尼佛现身说法,说藏教的法,度三界内最钝根的愚痴人,这是藏教的法。通教的法呢?对三界以内的利根众生说通教的法,众生聪明一点,但还是三界以内的。对三界外的钝根菩萨说别教的法。对三界以外的利根菩萨说圆教的法。这是佛的大智慧啊!佛的大慈悲,随众生的心,随众生的根基说法,藏教完全是随众生而说法的;通教,是少分随佛意,多分随众生的心而说法;别教的法呢,是多分随菩萨根性,少分随佛意而说法;圆教呢,完全是随佛意说的,不是随众生根基而说的。

        简单地说,三界以内是钝根众生、利根众生;三界以外没有二乘、凡夫,三界以外纯粹是菩萨。菩萨还分两类,钝根、利根。怎么讲呢?做个譬喻。三界以内的钝根众生,譬如一个苦行人背了100多斤的行李步行,就苦恼起来了。三界以内的利根众生,譬如说是坐摩托车、坐汽车,比步行就好得多了。三界以外的钝根菩萨,就好比是坐轮船、坐火车。三界以外的利根菩萨,就等于是坐飞机呢。

        过去没有飞机,就没办法譬喻了,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里头是怎么譬喻的呢?羊车、鹿车、大白牛车,那时候只有这些车,羊车只能拉一两个人;鹿车比羊车大,鹿车能多坐几个人;大白牛车劲儿大得很,起码能坐二、三十个人。

        当时没有汽车,也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了,所以佛说法的时候做这个譬喻,人都能晓得的。咱们现在有了轮船、火车、飞机了,好得很。咱们现在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坐飞机,简单的就是这么说。到了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就是坐飞机。借他力,成佛快得很,他力就是飞机、轮船、火车。自力就是担上担子,自己在路上走,费劲得很!

        释迦牟尼佛说四谛法,是对应被生死苦恼逼迫的受苦众生。对没有被苦难逼迫的众生说十二因缘,如果给他说:苦得很、苦得很,要修行呢!但实际上他没有受苦啊,跟他说苦就不相应了。

        最愚笨的众生,被天灾人祸、冤家仇怼、生疮得大病等生死的苦恼逼身,真正受苦、知苦了,才能知苦断集。他知道自己受的苦,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苦得不得了!”观世音菩萨就慈悲,先把他的苦难给止住,苦难要是不止的话是不行的,先把他的苦难止住,让他先别受罪了,身心平安。然后再说法:“你知道自己的苦是从哪里来的吗?知苦、断集,一切的苦恼都是由自己贪、瞋、痴、杀、盗、淫造的罪集合而来的。”常见的苦难有天灾人祸、冤家仇怼,但我们还不知道有六道轮回、生死的苦难。

        他见到别人死,苦得不得了,他也见到别人要死的时候死不了,瘫痪了几年死不了的,见到别人死那么苦,却还不知道六道轮回中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地狱、饿鬼、畜生,有的人能知道一点,到地狱里头,回来以后给别人说。芸芸众生受苦是果报,在苦上给他说因。知道自己的苦是从哪里来的吗?苦是从因来的,因什么受苦呢?因贪、瞋、痴造杀、盗、淫而受苦了。这样子讲,他才能够明白。如果他没有苦,给他说让他断杀、盗、淫,他不会断的,让他断贪、瞋、痴的烦恼,他不会断的。因为见到六道轮回生死的苦了,教他断贪、瞋、痴的因,断杀、盗、淫造罪的因。

第二节 慕灭修道发起修因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怎么慕灭修道呢?看到佛有大神通、菩萨有大神通、罗汉有大神通,而自己苦得没办法。佛给他说:“你看菩萨有大神通,是怎么有大神通的呢?是修行得到的大神通。你看罗汉有大神通,那是罗汉自己修行得来的。你现在苦得不得了,你要想得大神通,你也要修行,慕灭修道。”灭什么东西呢?灭烦恼,灭生死的苦果,就是灭。把烦恼灭了,苦因就灭了,生死的苦果也就灭了,就能够证寂灭涅槃的果。

        证了四果罗汉,叫“有余涅槃”,也可以入灭尽定,证了四果罗汉就不生不灭了,可以住世无量劫。证了缘觉果也可以入涅槃的,得大解脱了。涅槃,简单来说就是不生不灭。证了四果罗汉就不生不灭了,证了缘觉果也就不生不灭了。行菩萨道成佛证大菩提涅槃,那就是“无余涅槃”了。

        都是不生不灭,可是有不同。四果罗汉灭的是见思惑;缘觉把见思惑的种子灭了,把见思惑的习气也灭了,所以缘觉比声闻高一点,神通智慧也大一点;菩萨五十二位,灭什么东西呢?灭了见思惑、尘沙惑,还有四十二品无明惑。破一分无明惑,证到一分的寂灭涅槃,四十二品无明破尽了,成了佛了,圆证菩提涅槃。

        “涅槃”是印度的梵文,翻译到中国,叫灭度。灭什么东西呢?灭三惑的苦因,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度什么呢?度二死的苦果,哪二死呢?灭见思惑,度出三界以内分段生死的苦果;把尘沙惑、无明惑灭了,度三界以外的变易生死苦果,这叫灭度。

        涅槃,还可以叫圆寂,如果哪位老和尚死了,咱们现在都说“老和尚圆寂了”。其实不够资格的,什么叫圆寂?佛证了究竟的菩提涅槃,圆满无上涅槃寂静乐,入金刚定了,尽未来劫常在金刚定,无有不定时;圆满无上菩提觉法乐,大圆满觉、大智慧,尽未来劫大光明藏,没有黑暗的时候,没有不觉的时候,这叫圆寂。

        再来说涅槃,常乐我净是涅槃的四种功德,对应众生的四种颠倒。四种颠倒是:无常计常、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针对众生的四种颠倒,佛给说了四个法门: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由观法无我修四念住,对治四种颠倒。四种颠倒就是众生的大病,四念住法就是妙药。四念住法把四种颠倒治了,就不颠倒了。

        怎么叫颠倒呢?把脚绑起来,倒吊着,头往下,这就叫颠倒。修四念住就是扭转过来,放下来,把脚搁在地上,头立起来,就不颠倒了。四念住法修成了以后,就不颠倒了。断了见思惑、断了尘沙惑、四十二品无明破尽了,成佛证大涅槃了。

        成佛证大涅槃有四种功德——常、乐、我、净。“常”,成了佛才是真常,不是众生的无常。“乐”,众生是把苦计为乐,怎么苦计为乐呢?认为杀猪吃肉就是乐,结婚是快乐,他不知道,那是生死的苦因。杀生吃肉呢,他认为是乐,将来还命债、还肉账时就不乐了。认为爱情是乐,其实失去爱情的时候,苦得不能说了。下无间地狱也是因为这个下去的,之前说的那个女娃结婚两个月就生娃了,还不是由爱情而来的吗!这是众生颠倒,苦计为乐。

        而证大涅槃的常乐,那不是无常的乐,而是常乐。成了佛,永远是大快乐的。刚才说了圆满无上涅槃寂静,入金刚定了,无有不定时,圆满无上菩提觉法,大圆满觉的智慧,没有迷惑的时候,常乐。“我”呢?“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涅槃有十种大自在,常乐我净,身清净、心清净、国土清净、眷属清净,极乐世界的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没有一个不清净的,如果不清净就到不了极乐世界去。

        涅槃的这四种功德常乐我净,常,乐也是常,我也是常,清净也是常,常寂光世界常清净,没有不清净的。“乐”,是常乐,不是无常乐,是清净的乐,十大自在的乐,不是苦计为乐的。“我”呢?是十大自在的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才真正是不颠倒、清净,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怎么到清净国土呢?我们在这个世界断十恶、修十善,用清净的身口意来念佛修行,这是因。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是果报。

        一切唯心造,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修行菩萨道,福德感得成就极乐世界的。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修大智慧成就的,成了佛,无量光、无量寿,这就是果报。所以对愚迷众生,给他说因,他不懂的,他受罪没办法,要先说苦,再说这苦是从哪里来的,是从集因来的,什么集因呢?贪、瞋、痴集到一块儿了,杀、盗、淫的罪集到一块儿了,这个苦因就结果了,受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果,是这样来的。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看到佛、菩萨、罗汉有大神通、得大自在,他羡慕了,羡慕什么灭呢?羡慕人家证了罗汉果、证了菩萨果、成了佛,寂灭涅槃的快乐,羡慕这个用“灭”字,一般人觉得灭字不好听,灭就是灭亡了。是不是灭亡呢?就是的,是灭烦恼的因,烦恼的因灭了,生死的苦果也就灭了。由灭了烦恼因,灭了生死的苦果,证了寂灭涅槃,涅槃也叫灭。

        寂灭的涅槃,是怎么回事呢?灭了烦恼就寂静了,有烦恼就不寂静,有生死的苦果就更不寂静。灭了苦因、苦果,灭烦恼。烦恼灭了,生死苦果也就灭了,就证了寂灭的涅槃。怎么是寂灭的涅槃呢?有烦恼、有生死就不是寂灭的,就像海浪,滔天的海浪。烦恼灭了,苦果灭了,就像海里没有波浪,就寂静了,就能看到海底的天,就是涅槃了。

        要说涅槃呢,金刚定是涅槃的体,大圆满觉的智慧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嘛。金刚定为体,大圆满觉的智慧菩提为作用。体、用是一个,就是海印三昧,海里头没有风浪了,已经把风浪灭了,海水已经平静了,见到海底下一片天,那就是海印三昧。体大、用也大,拿一面镜子也能照到天上,一碗水也能照到天上,但是体小得很。一个大海为体,就是说涅槃的体大,大圆满觉的智慧大。

第三节 次第修道种因得果

        羡慕寂灭果,慕灭就修道,修什么道呢?三学戒、定、慧。修戒、定、慧三学断贪、瞋、痴的烦恼。贪、瞋、痴为因造杀、盗、淫的罪,这也是个因果。为什么杀?有瞋心。为什么要盗?有贪心。淫欲是痴的。三学就是戒、定、慧,三毒就是贪、瞋、痴,贪、瞋、痴的因造杀、盗、淫的果。这是慕灭修道。

        总的来说,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这就是道。还有没有道呢?六波罗蜜是道。还有没有道?三十七道品是道。三十七道品是什么呢?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三四一十二了,五根,五力,二十二了,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合在一起就三十七道品。

        还有没有呢?有!四摄法。还有没有呢?有呢!四悉檀。多得不得了。四悉檀就是妙法。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三乘共修。四果罗汉也可以修这三十七道品,缘觉也可以修三十七道品,菩萨也可以修三十七道品成佛。四摄、四悉檀,都是大菩萨的法。看到寂灭果好,要修道,寂灭果是果报,修道是因。

        一、苦集灭道的两重性

        苦集灭道是两重因果。集谛是三界的苦因,苦谛是三界的苦果,先果后因。众生愚迷,就得先说苦果,要是先说因,他不懂的。他如果没受苦,给他说苦,他就不相信,“我没有苦嘛!你说什么苦呢?”等他受罪了,见到苦了,这才跟他说你这苦是从哪里来的?从你贪、瞋、痴的烦恼来的,你要想灭苦,就要断贪、瞋、痴的烦恼。他有了果报,才相信因。

        他自己苦得不得了,看到罗汉三明六通、十八神变,快乐得不得了,罗汉能钻大地,也能飞升虚空;又见到菩萨的神通、智慧更大。他见到这个寂灭果的时候,慕灭修道,开始修道,修戒、定、慧。因为他受不了罪,要断苦,要灭这个苦。所以持戒,持在家的戒、出家的戒。总的来说,持戒干什么呢?断身、口、意三恶,身体的三恶——杀、盗、淫,嘴巴的四恶——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是七支罪了,心中的贪心、瞋心、愚痴心。这是让他要断恶,然后接着修十善,修十善才能得解脱。

        对于愚痴得没有办法的众生,佛给说四谛法,他就懂了。因为苦得没有办法了,他才修行,才赶快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一看到罗汉、菩萨、佛有广大神通的时候,羡慕那些神通智慧,就要开始修道了,这是两重因果。都是先果后因,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三十七道品,证得声闻、缘觉,修道还可以证菩萨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佛果。里头有无量的含义,讲一点儿知道一点儿。

        《心经》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断十二因缘;“无苦集灭道”,就是断二乘的烦恼呢;“无智亦无得”就是菩萨法界。简单说,四谛法是对最愚笨的众生,被苦逼迫了,他才相信苦果。苦得不得了,不想受苦,那就得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修的方法多得很,由这入了修行的门。佛是真语、实语、不打妄语的,佛给这么说,只要他照这么修,确实就会断了苦,就解脱了,就再不受苦了。小乘的就证四果罗汉,苦也灭了;再进一步,证缘觉果;再进一步转过来,就当菩萨了。

        三界以外的菩萨,还有钝、利之分呢。钝根菩萨,譬如说是火车,在地上跑呢;三界外的利根菩萨等于是乘飞机,在空中飞呢。所以,佛说法方便善巧,随众生而说法。

        心经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是圣智,以圣人的智慧来看,完全是空的、没有的,但我们众生看起来完全是实有的,一点儿都不空。这是什么东西呢?是海里面起的大波浪,滔天的波浪,大人知道就是海水变化的,若是离开海水,陆地上就没有波浪。但小孩子不明白是大海起的波浪,以为真有波浪。佛给他说,这完全是虚幻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观就是圣智,一切有情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就是实相了。如来就住在胜义谛里面。

        佛眼来看,完全是没有真实的。在小孩子看起来,波浪是真实实有的。佛说那是虚幻的,等没有风了,波浪一会儿就没有了。我们的烦恼为因,生死的苦果也是这样。烦恼是什么呢?烦恼就是那个大风,生死就是起来的波浪,要明白这个道理。成了佛,可以说烦恼就是菩提。

        烦恼从哪儿来的呢?烦恼从心起来的,离开心到哪里去找烦恼呢?海里头的波浪起来了,波浪就是水,没有离开海。到没有风的时候,浪就平了,没有波浪了就是海水,海里头能映现一片天就是菩提。能做到这样子,才说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波浪是因,以水为体,烦恼是因,生死为果。等到成佛了,观烦恼就是心嘛,波浪就是水,生死即涅槃。既然烦恼就是海水,生死的苦果也没有离开心,把烦恼灭了,生死苦果报自然就没有了,所以生死就是涅槃。

        我们凡夫还不能说生死就是涅槃,咱们受罪的时候苦恼,跟涅槃不一样,涅槃是快乐的,生死是苦的。生死怎么是涅槃呢?生死是心,菩提涅槃还是由心,是这样的道理。佛给最愚笨的众生说四谛法。聪明一点儿的就不用先说四谛法了,说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就是四谛法,怎么就是四谛呢?集谛是什么呢?无明缘行,识到受、贪爱,都是集谛,就是烦恼。贪、瞋、痴就是烦恼,贪、瞋、痴就是无明,爱、取、有就是愚痴,这是集谛。由集谛为因,感得生死苦果,是什么苦果呢?生缘老死,就是苦果,忧悲苦恼了,这就是苦果。

        慕灭修道,修道怎么修呢?破无明、破贪爱。破无明要用什么来破呢?大智慧。这个“道”就是智慧,用修道来破。智慧破愚痴,愚痴就是无明,愚痴就是贪、瞋、痴。智慧把无明破了,就不来投胎了。在投胎的时候没有智慧,不能修、不能观的。成了人的时候才有爱、取,在爱、取的时候,能觉悟过来就有智慧了,贪爱就是贪、瞋、痴的烦恼。贪、瞋、痴的烦恼起来了,就要造杀、盗、淫的罪了。用智慧来破无明,这里的爱、取就是无明。把这个破完了以后,就证缘觉果了,缘觉果就是寂灭果了。

        十二因缘和四谛法是一个。佛给聪明的众生说十二因缘,聪明的众生,不一定是受苦的,比如国王、大臣就没有苦,佛给说十二因缘,不是等到受苦了才给说法。那些愚钝的众生,非要等到受大苦的时候才找佛“我苦得不得了!怎么办?”佛就给他说:“你赶快断恶,你的苦就止了。”佛菩萨大慈悲,我们的苦报来了,一定是要受报的,怎么能够抵得住呢?天灾人祸来了,灾难来了,佛菩萨大慈悲,用神通先把我们的苦止一下,止住后让我们赶快断恶,我们将来就不用受这个苦果报了。这是佛菩萨的大慈悲,方便善巧度众生而为说法。

        二、三十七道品三乘共修

        四念住,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住对治四种颠倒。四念住的最后一个就是观法无我,由观法无我,直接破见惑、思惑、二十品尘沙惑,四十二品无明惑也是由无我而破,一直到成佛。无量无边的道理呢!

        四正勤,怎么叫四正勤呢?已断的恶法,保持让它不要再发生起来了;未断的恶法,从今以后绝对不要让它再造罪了;未断的恶法速疾把它断掉;已经断了的恶法防护住,再也不让它发生起来。这是断恶修善法呢?未修的善法赶快修起来;已经修的善法保持,不要让它退堕。比如说还没皈依,觉悟了,要赶快皈依。十恶没有断,从今天皈依了以后,一定要把十恶止住,再也不敢造十恶罪了。这就是未生的善令生;已生的善让它增长广大;未断的恶,赶快让它断;已经断的恶,要防护住,永远不要让它再发生了,这就叫四正勤。

        四如意足——欲、念、进、慧。欲、念、进、慧修成了,如意着呢。如意两个字宝贵呢,没时间详细讲了。

        什么叫五根呢?信、进、念、定、慧这五根。怎么又加个五力呢?根和力有点不同。怎么叫根呢?树底下长的草有根,什么是无根的呢?树上的树叶落下来,掉在树底下了,落叶没有根的,没有根有什么坏处呢?大风一起,树叶就满天飞了,不一定落到哪里去。树根下面长的草,因为有根,东风来往西倒,西风来往东倒。风一刮,树叶满天飞,草不会随着风飞,原因是什么?有根呢。有根,它就不会离开了。

        什么叫五力呢?小草长到一尺长、二尺高,或者说是一米高的草,大风来了,它会摇动的,东风来往西倒,西风来往东倒,没有风了,就立得端端的。有根没有力的,什么叫力呢?大树就有力了,再大的风来了,草是东倒西歪的;大树就不倒了,只是枝叶摇动一下,大树稳固不动。修信、进、念、定、慧,先要扎下根,没有根的时候,遇到一点逆境就不信了。

        信、进、念、定、慧这五样,有信才能够精进。精进修一切善法,精进断一切恶法。要把恶法断了,修善法才纯粹是善法,精进修一切善法,断恶法也要精进,不精进,恶法是断不了的。总的来说,精进是勇猛精进地修善法,不是勇猛精进地造罪。既然是勇猛精进地修善法,要有精进勇猛的力量,才能把恶法止住,不造罪。没有精进勇猛的善根的力量,恶法是止不住的,善法是修不成的。

        信、进、念,咱们说念佛,多少人都说“妄想太多,老是妄想多得很”,多得很怎么办呢?不停地、尽管地念,诚心念、恭敬地念、生大惭愧地念。不停地念,到了最后妄念就少了。由不停地念才能够得到定,不能想起来时才念,想不起来就不念。得定以后,绝对开大智慧、开悟、开根本智。亲近善知识、广学多闻、读诵大乘经典,开的是差别智,智就是慧。信、进、念、定、慧为五根,然后要得到五力了,遇到生死的大难,也不会说不信了、不修行了,那就叫五力。

        七菩提分、八圣道,没有办法讲了,大家看一看。菩提就是觉悟,七觉支,七种觉支,觉支还是菩提、觉悟。八圣道又叫八正道,因为正道才是圣道,圣人的道才是正道,不是邪道,这是三十七道品。大家知道七菩提分、八正道就好,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中乘、大乘三乘共修的道。

        三、菩萨修四摄、四悉檀

        四摄、四悉檀纯粹是大菩萨修的了。怎么叫四摄呢?四摄法有四种法门,跟众生结缘,让众生欢喜我,我说法他爱听。怎么跟他结缘呢?

        先说“爱语”。好听的话,顺他的心,说的话他爱听了,就有缘了。然后要“布施”,布施给他,他得了便宜了,和我们就有缘了。“利行”,我们跟他交朋友,总是让他沾我们的光,我们可不要沾他的光,做一切事情利益他,不要恼害他,这叫利行。

        第四个“同事”,这要菩萨才能办得到,我们现在办不到。菩萨有大神通,跟万类众生同事,接近他。他做生意,菩萨也做生意;他是个农民,菩萨也是个农民。同事,跟他共住一起,好度他。菩萨就是这样度众生的,这叫四摄。

        四悉檀是为人悉檀、世界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这完全是大菩萨修的。“为人悉檀”,要当什么人呢?当个六度菩萨,给众生当父母,给众生当师长,给众生当最亲密的保护他的人,为人悉檀就是人人爱你,人人欢喜你,人人尊敬你,为人悉檀。

        “世界悉檀”,唯有轮王才能办得到的。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起码是铁轮王,以国土世界完全供养三宝,以国土世界完全利益众生,以五戒十善教化众生。

        “对治悉檀”,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说法,观音、势至菩萨给我们说法,莲池海会诸大菩萨说法,楼阁、宫殿、宝树、罗网映现十方诸佛世界,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的,能看到诸佛国土世界诸佛说法,眼睛见、耳朵听,听了以后永远不忘。极乐世界不仅是正报佛菩萨说法,极乐世界的国土也说法,像明镜一样,映现十方国土世界。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成佛了,国土世界也成了佛。国土世界映现诸佛世界,像咱们看电视一样的,不停地说法,全是十方诸佛说法呢。不用阿弥陀佛说法,十方诸佛各说一个法门,我们见到了像真的一样。

        “世界悉檀”,以世界做大供养、大布施,这是世界悉檀。四悉檀好得很!在因中当凡夫就是国王,以国土世界供养三宝,布施众生,做的完全都是利益众生的事情。真正的标准是四大轮王,以国土世界供养三宝,以国土世界普利一切众生。四大轮王都有八种宝:金轮宝、摩尼宝、玉女宝、大臣宝、白象宝、骏马宝、将军宝、大藏宝瓶。四大轮王的八种宝都是利益众生的,有讲不完的功德。

        四悉檀是大作佛事,四悉檀是大转法轮,四悉檀是普度众生。轮王也是无常的,人寿两万岁,铁轮王出世;人寿四万岁,铜轮王出世;人寿六万岁,银轮王出世;人寿八万岁,金轮王出世。而阿弥陀佛成就四悉檀,极乐世界是不灭的,阿弥陀佛是无量寿,阿弥陀佛及其人民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永远不死的,世界大供养,长期地供养。

        四悉檀好得很的,但没有时间讲了,假如有机会把四悉檀写出来,一条一条地讲。四摄、四悉檀这都是大菩萨修的法。

        知道苦了,断集,慕灭修道,修什么道呢?戒、定、慧的道、六波罗蜜的道、三十七道品、四摄、四悉檀的道,这是修因。修三十七道品就可以证声闻果,修三十七道品就可以证缘觉果,菩萨也修三十七道品。可是声闻、缘觉是不修四摄,不修四悉檀的。菩萨修四摄、修四悉檀,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到最后成佛。这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这些道是因,声闻、缘觉、菩萨、成佛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