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三九章 菩提功德圆教妙理|《净天法师佛学讲授》(第八辑)

作者:释净天
介绍:了脱生死将来果报上得无量的化身,这就是戒的功德。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
页数:2700千字
ISBN:978-7-5188-1193-9

内容简介

第三九章 菩提功德圆教妙理


第一节 法布施的功德利益

        1.得正忆念

        2.财法二施,离悭贪

        3.一切受用,不求自得

        4.为大福田,不虚受供

        5.断伏三毒,能令他断

        6.多人爱敬,八部守护

        7.得大名称,远闻十方

        8.诸魔鬼神,不得侵害

        9.诸佛菩萨护念

        10.守护正法持

        11.不堕恶道

        12.不离三宝常修

        (资料缺失,内容无法接续。)

        我有一个戒兄叫凡因法师,因为会讲一些法相唯识就被灵岩山聘请去当了教员,让他主讲唯识。讲唯识你就好好讲么,你看他癫狂不癫狂,人家灵岩山是一个念佛道场,你不赞叹可以,他在那里诽谤净土宗。人家把他撤下来给他说:“你这样不行,你得赶快检讨,你当着学僧面诽谤净土,你要检讨你错了,要承认你的罪过就许可你再讲,你不检讨不承认错误的话,马上起单。”这事情弄的,不但灵岩山佛学院的老师当不成了,连灵岩山都住不成了,人家不要他了。他没办法就写检讨书,在学僧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是这么个人。嗨,各有因果,一个人的复杂因果是不可思议。

        13.生净佛土,得六神通 

        真正的发菩提心,讲经说法不为名利为的是度众生,将来自然的因果,死了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化生。莲华化生的身体具三十二相。你看《净土五经》里面都有,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是丑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有,假设有一个丑人的话,我就不成佛。凡是生在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三十二相。我们娑婆世界就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是三十二相,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是三十二相,相貌庄严好看。

        咱们现在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具足三十二相。阿弥陀佛头顶上这个红坨坨那是无见顶相,红坨坨上面有肉髻相,肉髻相上面有个明珠那叫宝髻相,肉髻相是头上拱个包包跟肉塔一样。咱们头顶上是光骨头,只有一层皮,肉是很薄一点儿的。佛是有福的,头顶上这个肉厚得很,起出高包包那叫肉髻相;肉髻相上头有个白珠珠放光呢,那叫宝髻相;头发绀青金色是一种相;右旋婉转算一种相;眉间白毫算一种相;眼如神珠,晚上不要点灯放光;两耳垂肩;鼻子高圆有肉这就算一相;面如满月,这个面貌长得像十五晚上的月亮,是圆的;佛的嘴是方的,跟一口印一样,这是一种贵相;佛出广长舌算一种相;有六十种梵音;咽如甘露,什么涩苦的味道一到嘴里就变成了甘露醍醐;佛有四十颗牙这算一相;颈纹三道相;胸前卍字这是贵相了;皮肤细滑比玻璃还要细,灰土落上粘不住自己就掉了,这皮肤细滑算一种相;佛身上的皮肤发光有晕,光晕就是颜色好看,有红白颜色,莲华色;三千骨锁,一般的众生有三百六十个骨节,佛身上有三千骨锁;金刚摩罗严相;双手过膝;十指纤长;曼如天花,手掌的这个纹像天华一样;脚底下有千足轮相;一共是三十二相。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三十二相,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一个丑人。

        14.得陀罗尼种子 

        弘法利生的人一定往生极乐世界,你自己要是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那就生不了。有许多法师愿意发心,生到兜率天,生到兜率内院去那也是满愿了,你要是愿意生到极乐世界,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得陀罗尼种子,陀罗尼就是大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他有了陀罗尼的种子,而这一个陀罗尼又结万亿个籽子,每一个籽子将来又长成苗芽,苗芽又长成大树,大树又结无量个籽子。陀罗尼种子是表妙法的功德,陀罗尼就是大总持,而陀罗尼种子就是总持的种子,它就有这种表妙法的功德。这是啥意思呢?你能讲经说法,你就得了大陀罗尼的妙义总持。为啥说种子呢?你讲经说法,有百千万亿的人听了将来都得大陀罗尼,你一个人给大家又种了无量的种子,无量的种子将来又成了陀罗尼,种子再讲经说法,种子产种子无量无边。所以讲经说法自然得这个果报,这个果报不可思议。这是劝大家都发菩提心,你们听了一句法自己依法修行,然后遇到有缘的众生一定不要保守,给众生要说法。你能劝一个众生皈依三宝,念佛发菩提心,将来他成佛了,尽未来劫度无量众生,那么你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这是很必然的。

        这表面上看是自赞的功德,因为大家听了法以后,将来都要当大法师,当大菩萨,人人都是未来的诸佛,将来都要成佛。所以发菩提心,以法布施的功德,不要独自享受,愿大家将来都得这种功德。将来大家都要当大法师,真正的大法师是九地菩萨。九地菩萨是四无碍辩才,十地叫法云地,马上就授记成佛。

        15.得无间断,辩才智慧 

        自己发菩提心以后,要好好给众生讲经说法,将来自然的果报是得无间断的辩才智慧。怎么叫无间断呢?就像悬河瀑流,悬河瀑流中间不能停止、不能间断的。咱们现在早上讲一个钟头,晚上再讲一个钟头,讲完了就断了。证了无生法忍的菩萨,现身十方世界就没有个劳累,当然你给众生讲也得有时间。说无间断,怎么个无间断呢?身遍法界,这个法会讲完了,那个法会正在讲,这样昼夜六时尽未来劫,法音不断。遍满虚空法界,念念之中,无量化身,以不断绝的辩才智慧讲经说法,利益众生。

        16.得智眷属,集大智因 

        “得智眷属”,圆瑛法师底下有几千学法的徒弟,出家、在家、男女居士都有。礼太虚法师听法的出家、在家弟子都多得很。能海上师、现在的清定上师,礼他们学法的智慧眷属都多得很。“集大智因”是怎么回事呢?你讲经说法给眷属听,给眷属听了以后将来都当大法师讲经说法,这个智慧就集在一块儿了。凡是讲经说法的都是给众生种智慧因,所以得大智慧的眷属都是当大法师给人讲经说法,这是启大智慧因。你听到法就种下了大智慧因,将来以智慧来修行,修因感果,最终的果就是成佛,成了佛就证得十种大智慧。所以讲经说法是集大智慧因。

        咱们现在讲经就是给大家种智慧因,将来以智慧来修学那就叫缘,得了五眼六神通,以至将来破无明证法身那是分证入果。刚种下的菩提芽芽,它不会结果的,这是因,菩提树十年以后才慢慢结三五个果果。所以讲经说法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种智慧种子,把智慧种子撒遍全世界,叫众生都有智慧因。他听了法不修行也没关系,这个菩提种子在八识田中要扎根生芽芽的。它现在为啥不修呢?没有力量啦,扎下根后,长了苗芽了,还没有力量,苗芽长大,有了力量不用你操心他自然就会修行了,这是自然的因果关系。讲经说法他只要闻一句法,不修行也没关系,因种下,将来迟早要结果的。所以讲经说法的功德无量无边,愿大家将来都发心。

        17.得正法藏 

        讲经说法的时候得正法藏。你讲经无非是宣传佛的正法藏,你知道一点儿就得了一点儿法藏功德。佛的法“犹如石蜜在器,中边皆甜”,石蜜就跟那冰糖块块一样,蜜就是甜的,石蜜在器就是蜜装在盆子里。“中边皆甜”就是你在中间拿一块儿味道甜,在边上拿一块还是味道香甜。佛的法咱们讲了两个多月,不管哪一个法你听都是香甜的,不管哪个法你只要修行,将来都能成佛的。从初讲到现在,凡是佛的法不管是哪个法,将来都能成佛都能了生死,这也叫万善同归。一切万善都是菩提因,同归佛地都能成佛,都能达到无上菩提,自然得正法藏。

        18.秘密藏 

        正法藏是显教,秘密藏是神咒,是密教。

        19.妙语藏 

        这是音声陀罗尼,万类众生的音声你都学会了,别教的五地菩萨,圆教的五住菩萨,万类众生的语言文字就都通了。妙语藏以无量众生的语言,给众生转大法轮说妙语法藏,我们将来都要得这种功德,来利益众生。

        20.总持藏 

        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无量的妙义,你都能记住永远不忘,这就是总持藏。

        一切法都有总、有别。菩提心是总的法,无量义是别的法,无量的妙义都不离菩提心。地藏王菩萨大愿“众生度尽”这四个字就是总,然后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华严经》都是世界微尘数的大愿,那就是别。所以总持藏是含无量义的。

        21.慈悲藏 

        大慈大悲跟库藏一样。

        22.喜舍藏 

        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怎么讲呢?无量就是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无量。你的慈悲要充满虚空法界,那就叫大慈悲,也叫无量的慈悲。慈悲干啥呢?把无量的众生从生死苦海里救拔出来,这叫拔苦。与乐呢?先把他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叫他成佛证大菩提涅槃,得究竟的快乐。慈悲就是拔苦与乐。怎么叫喜呢?诸佛菩萨观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赤子。怎么叫赤子呢?才生下的小月娃还没有穿衣服,赤身露体的这就叫赤子。才生下来的小娃,母亲一定爱得很,不爱活不成,诸佛菩萨爱护众生都犹如赤子。见众生出生死苦海,往生极乐世界,证无生法忍将来成佛了,诸佛菩萨就大欢喜,就像儿子掉到火坑里被救出来后,其父母的欢喜一样。这个喜不是自己因为证得果位而欢喜,而是诸佛菩萨见到众生离苦得乐所生发的大欢喜。这个舍呢?舍金银宝物、舍国城男女,乃至舍生命,及血肉布施众生,都不叫大舍。唯有把我见舍了,无我才是大舍,无人才是大舍,万法皆空,不着一切法相,这才叫大舍。能够这样,就叫四无量心。菩萨专门修四无量心。慈悲藏、喜舍藏,就是以虚空法界为法藏。

        23.无量藏 

        就是法界中,无量无边的有相法、无相法、性相、事理、因果、圣凡、四法、依正、空有、色空,万法是无量的大库藏。

        24.悉檀藏 

        这个四悉檀处处都要守,四悉檀重要得很。我们把四悉檀明白了,依四悉檀来修行,成佛就够了。怎么个四悉檀呢?

        1)世界悉檀发愿我将来做金轮王,以四天下的国土供养三宝,轮王出世的时候有八宝,最好的一个宝是摩尼宝。给众生说,众生认为这是神话,不相信。人寿八万岁时金轮王才出世,金轮王出世时地平如掌,没有大高山也没有大山谷,都是平地。你看现在的这个山区要占多大面积?金轮王出世时海小、水浅、陆地大。金轮王出世时人没有这么多,他的摩尼宝悬在高处,求啥来啥,空中降下一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金轮王的摩尼宝珠有这个功能。金轮王以世界供养三宝,以世界布施一切众生,这就叫世界悉檀。

        2)为人悉檀金轮王是个人,他以五戒十善教化众生。五戒十善成了国法,每个人都不能造罪,都得持五戒、修十善,成了佛国世界,跟天堂一样,没有一个人造罪,所以叫为人悉檀。

        3)对治悉檀以五戒十善教化众生,把佛的法藏完全都给说出来,众生都学佛,得无量善妙法。把所有的烦恼、恶业,都以佛的善法来对治。佛法就是妙药,对治众生的烦恼大病,这就叫对治悉檀。

        4)第一义悉檀由修佛的清净法把烦恼断了,每一个人都得神通智慧,成了圣人;破无明,证法身,后悉成佛。这是第一义悉檀。

        四悉檀是好到极点,金轮王是因位的四悉檀圆满。啥是因位的四悉檀圆满呢?咱们现在想修四悉檀,可是你不是王啊,所以没有这个福报不行的。你说你用五戒十善教化众生,你不是王没有权力,你说话他不听,你就没有办法。所以咱们现在只能随喜布施,随喜做点儿功德,给众生讲经说法,这也是随喜悉檀,不像大王那么有大优势的。

        做了金轮王,世界悉檀的因成就,阿弥陀佛是四悉檀的果成就。阿弥陀佛以极乐世界为广大供养、普遍布施,这是世界悉檀。阿弥陀佛是个人么,他的神通智慧福德三昧,无量的大光明藏,十方世界接引众生,这是为人悉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法,观音、势至说法,莲池海会诸大菩萨说法,水流、风声演妙法,燕雀说法,风刮的音声也说法。楼阁宫殿、宝树罗网,影现十方诸佛世界,诸佛说法,悉皆见闻。不光是正报说法,依报也说法,正报说法是佛菩萨说法,依报说法是国土说法。这个说法叫对治悉檀。由对治悉檀,依法修行,破无明,证法身,证到第一义悉檀。这个四悉檀法好得很,大家要记住。因位是金轮王圆满四悉檀的因,果位是以阿弥陀佛来当代表,当然十方诸佛都是果位的四悉檀。药师佛的琉璃世界是四悉檀世界,南方世界宝生佛,北方世界清净佛,中央世界毗卢佛,华藏世界都是四悉檀。

        你说要成佛,将来你得先做金轮王,你可不要说我不做金轮王。破无明证法身以后没有不做的,无论什么都是佛的大法轮,都得做,都得万类现身。将来破无明证法身以后,一直到成佛,上为法王,法王就是佛,中为八部鬼神王,下为地狱王就是到地狱当鬼王。为什么当鬼王?方便善巧度化地狱众生;善巧度众生发惭愧心,你为啥堕地狱?当鬼王有势力好教化众生。面燃大士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面燃大士就是地狱里的大鬼王,他统领三十六部,而每一部有恒河沙的饿鬼。观音菩萨化的面燃大士,是一个大鬼王教化众生,这些我们都要知道。我们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得了五眼、六神通,分身十方世界,逐类随形,广度万类众生,什么佛事都要做。四悉檀是标准的菩萨道,一定要修。咱们现在讲十波罗蜜,也是菩萨所修的标准法相。

        25.三学藏 

        三学是啥?三学是戒、定、慧,我们发菩提心先学经、律、论三藏,然后再按经、律、论,依法修学,将来得了成就,再依三学教化无量众生。

        持清净戒,这个戒叫别解脱戒,也叫处处解脱戒,或者叫保解脱戒。别解脱是几百条戒,各别的能令众生得大解脱。处处解脱,是说你不是在一个地方呆一辈子,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要持清净戒,处处不犯戒,就是处处解脱。第三个为啥叫保解脱戒呢?释迦牟尼佛给你保证,你只要持我的清净戒,我保证你解脱烦恼、解脱生死,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一定成佛。持戒是因,将来得无量的化身就是果。持一条戒,解脱一种烦恼,了一个生死。了脱生死将来果报上得无量的化身,这就是戒的功德。

        定就是修三昧正定。三昧正定不是光修定,而是定、慧具足,以定为体,以慧为用。定、慧体用是啥呢?作大佛事、建道场、转大法轮、普度众生。这就是定、慧的作用。不是你光定在那里自利,要是这样,那你得了三昧光自己快乐,这有啥用?那是自利不能利人的。所以得了三昧正定以后,建道场、转法轮、度众生,将来的果报是圆满报身,无量的相好庄严。如是因,如是果。这是大智慧,不是小智慧。由定开根本智就是开悟,开悟以后精通三藏,精通五明,开差别智,开了差别智还是转法轮,度众生,将来的果报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所以,以戒、定、慧为因修行,将来成了佛就是清净法身、圆满报身、无量的化身。

        藏就是库藏,库藏那就多了。戒是几百条戒,光拿一个杀戒来说,开开就是百千万亿,盗戒也是百千万亿。几百条戒,一下分出来无量无边,就成了大库藏。这个三昧是有很多的三昧,《大藏经》里面有个《三昧海经》,《三昧海经》有多少三昧呢?三昧犹如百千大海。我们现在所学的三昧,只是海中取了一滴水,海中有多少滴水?尘尘刹刹都是三昧海,所以就叫藏。三昧海藏及戒、定、慧都是藏,大库藏多得很。

        26.四大藏 

        你好好依法修学不要去图名利,好好发心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将来得的果报是四大藏。什么叫四大藏呢?要说五大藏就是:地、水、火、风、空这五大藏。这个空不明显,咱们所见到的地、水、火、风,从生至死念念不离。肉体的骨肉是地大,身上的血液是水大,未死以前有暖气这是火大,呼吸要出气是风大,他是借外四大成就内四大。你既然借了那就得还,到了死的时候,先断气还给风大;冬天死了不到十个钟头就冷透了,把人的热气还给火大;假如死在夏天不过半个月,身体一膨胀,皮一破,血就流干了,把血水还给水大;死了以后骨头腐烂还给地大。这个地、水、火、风的功德最大,谁也没有地、水、火、风的功德大。你讲经说法的功德,将来得的果报就有地、水、火、风这么大,你讲经说法不要求名利,将来得的果报跟四大一样。地大利益众生,它不是我、我、我,它不求你报“我”的恩。地大是平等利益一切众生,不会说你是好众生了我利益一下,来个土匪、贼娃子、坏人,大地不让你吃住,坏人死了不准你埋到大地里边。大地是平等平等的,最坏的坏家伙,大地也让你生存一辈子,你死了埋到土里头,臭得比死狗还臭,大地也不嫌臭啊,所以地大的功德最大。水、火、风呢?咱们念念利用的都是水、火、风,饮水做饭没有火就不行,没有空气也不行。这个地、水、火、风无我相,念念地利益众生,不求报恩。所以你弘法利生不要求名利。无我相地弘法利生,将来得的是地、水、火、风的四大果报。简单地说就是成佛,啥功德都圆满了。

        27.五智藏 

        弘法利生没有我相,不求名利,将来自然得五智藏的果报。什么是五智藏呢?四十二品无明,破一品无明就得一分的五智藏。所谓五智就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破一品无明就得五智十身,遍布娑婆世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四十二品无明破尽圆成佛果,究竟成佛。这叫圆满五智藏。

        28.六度藏 

        一般的菩萨都行六度,六度藏就是身遍法界,万类现身度众生,修六度万行。

        29.波罗蜜藏 

        十波罗蜜咱们现在讲完了,无量的波罗蜜,无量的善妙法,都是出生死苦海到达菩提涅槃彼岸的方法。

        30.如来藏 

        如来有三藏:不空如来藏、妙有如来藏、中道如来藏。中道藏是无空无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我们讲如来两个字的时候是广讲,如来不是有十如么?咱们前边讲得很详细了。真空如来藏就是妙有门,一切神通妙用都是妙有。怎么叫妙有呢?要用了把它拿出来,不用就收起来,收起来就是虚空啥都没有。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中道如来藏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即不离,即为不是、不离为是,这就叫中道。这个道理很深不好懂。

        31.虚空藏

        32.法界藏 

        法界藏也是虚空藏,就是圆满菩提涅槃。

        说法的功德将来就是得这三十一种利益。

        (由于视频资料缺失,此节内容未能整理齐全。)

第二节 十乘观法

        1.观不思议境 

        一念具三千性相,百具千如。一心三观,一境三谛,证入实相。

        2.真正发菩提心 

        三轮体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由于视频资料缺失,以上内容未能整理齐全。)

        光有理是空洞的,咋会成佛么?你说度众生,众生怎么度?以十波罗蜜来度。上有十波罗蜜,下是对照十类众生,这是事实。按事实做出实事来而三轮体空,这样子做才有真功德。你白天修十波罗蜜的事相,修的时候不要有我相,不要有人相,舍得一切金银宝物,不要执着有法相,念念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证无上菩提,晚上再来修一心三观。你真正发菩提心,修十波罗蜜帮助理观,帮助一心三观,一境三谛,成功了就好啦。要不成功咋办呢?用第三个。

        3.善巧安心止观 

        恒常寂然名定,寂而常照。第三个善巧安心止观就是方便善巧。你用功的时候,看看是哪一种障碍叫你一心三观起不来、一境三谛不现前。你觉观心里头一定有障碍,心里有障碍你看是哪一种障碍。咱们起码能用藏教的法,藏教不是说光藏教修而圆教就不修。五个大障碍对应五种修法:多贪的众生不净观,多瞋的众生慈悲观,多痴的众生因缘观,散乱的众生数息观,多障的众生念佛观。假如有这五个大障碍,那你就得用藏教的五个法来制服。心中的贪心、瞋恨心、愚迷、散乱,一点儿都定不下去,于是心中就起了障碍,烦恼就起了障碍,种种的癫狂、妄想就起障碍了。

        我们在终南山住的时候有个老修行,他妄想起来了,见佛就骂,难听得不得了。人就赶快制止说:“你怎么骂佛呢?”制止也不行,他还尽管骂。你看这气人不气人。这就是过去无量劫种的恶因啊,他无量劫前骂过佛,所以到现在他一见佛,过去的恶业就起现行,他就去骂佛。心中的障碍说不出来,多得很啦。

        你前面这两个法门都修不成,到第三个安心止观的时候,你心里要安定地修止,修观。止就是叫这个妄想不要动,观是观住自己的境。一心三观,“空、假、中”同时修。妄想止不住咋办呢?止不住了你看是啥妄想,要用善巧方便来对治它。瞋心来的时候你用慈悲观,“七种行慈”不是讲过了吗?七种行慈到最后就是冤亲平等,你得用善巧方便,不用善巧方便不得成功。你坐那儿打妄想尽是造罪,怎么搞?善巧安心。为什么说善巧呢?有障碍的时候,想办法对治这个障碍就叫善巧。善巧了,安心止观。止观真把妄想止住了,观境现前的时候,要一心三观,一境三谛。观是心、境是道理。三谛就是空、假、中;一心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道观。三谛呢?真谛、俗谛、中谛。中观中谛、空观真谛、假观妙有谛,中道观就证到了中谛。

        能把妄想调平没有杂念,妄想止住了,然后修观。咋个叫做止观呢?恒常寂然就是止观。恒常是永久,永久的寂然没有一个妄念。能止,这就叫定。什么叫个观呢?寂而常照名慧,慧就是观。咋个观?用智慧来观。这算得上是中品上等的善根,前边这五个观都算是中等的根性。

        4.破法遍。以三观破三惑,一心三观,无惑不破 

        第三个,善巧安心止观还不行,妄想止不住,观境不现前,修不成,那怎么办呢?这就要用智慧来“破法遍”。中间修不成一定是有障碍,什么障碍呢?有烦恼来了把法障碍的修不成,破法遍就是破这个烦恼的。怎么破呢?以三观破三惑,以空观破见思惑,以妙有观破尘沙惑,以中道观破无明惑,然后一心三观无惑不破。这个时候检查一下,要是圆教的法修不成,你就修别教的法。先修空观,空观修成了,你再修妙有观,妙有观修成了,再修中道观;中道观修成了以后再一心三观,一境三谛,方便善巧合起来修。合起来修,就可以破三惑。这个观修成就好了,要是修不成,就是你业障重。大乘圆教都是利根人,对这个道理很好懂,但是心中做功夫就不容易了。这是大乘圆教的十乘观法,不是别教、藏教、通教的。当你做开真功夫了,就不是那么顺利的,大乘圆教的理都可以明白,心地上做功夫就难了。你坐到那里不用功了,胡打妄想,这不行。你一下不成功,那就用第五个法门。

        5.识通塞。苦集二谛,十二因缘,六弊,三惑为障碍 

        第五个法门咋修呢?识通塞,修不成的时候就是有障碍。通塞者,通就是无障碍,修不成就是塞,塞就是障碍。什么是通?灭道二谛、灭因缘智、习六度、一心三观为通。塞呢?苦集二谛就是塞,十二因缘就是塞流转门,耽误得不能修就是塞。“悭贪、瞋恨、愚痴、放逸、懈怠、散漫”这六弊就是塞;见思惑、无明惑、尘沙惑就是塞,不通修不成。

        具体地讲,灭道是出三界以外的圣谛,灭道二谛就是通;灭因缘智:“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灭这十二因缘就是智慧,这就是通;六度就是通,布施可以灭悭贪,持戒可以灭毁犯,忍辱可以灭瞋恨,修六度就是通;一心三观,一境三谛就是通。这都是心地的功夫,都是要用心中的智慧来检查自己的功夫,不是外面人能够见到的。像这样子以智慧来检查自己的心地功夫后,主要是降伏烦恼,烦恼是不是能降伏住呢?能不能把十二因缘灭掉呢?六弊的众生能不能降伏我见呢?凡夫只可以说见惑、思惑,主要是见惑、我见,能不能伏住呢?还不行啊!道理是容易明白,做功夫降伏烦恼可是难得不得了。大乘圆教的道理懂了,懂了以后这第五个法门还行不通咋办呢?

        6.道品调试。为做三十七道品,悉皆调停,勇猛精进 

        藏教的《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是用来对治这些烦恼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还用这个法子,这是藏教的法。圆教的法高妙,高妙你修不成,修不成还得修藏教的法。这烦恼障碍跟藏教一样,因为藏教是凡夫,你说你的智慧已经达到圆教了,可是你的业障烦恼还是凡夫,你就没有超过藏教的人。你的烦恼还是那样厉害,所以还是要修学《三十七道品》。你有这个病,不吃这个药就不得好嘛,还是要用《三十七道品》。 “道品调试”,哪一个烦恼重,你就用哪一个道来降伏这个烦恼,把这个烦恼起码要降伏住。比如说瞋恨心,起码要把这个瞋恨心伏住,让它不要瞋恨,瞋恨心起来了你还能修定?修不成的。所以你看哪一种烦恼厉害,就专门用这个法子把这个烦恼对治下去。

        《三十七道品》悉皆调停,勇猛精进来制服这个烦恼。你说圆教的法高妙得不得了,那你一定要做功夫,功夫做不成还是个生死凡夫,造下罪了照样堕地狱。

        勇猛精进地好好修,假如是能行,修成就了,还是照常地修一心三观,一境三谛。这还不行的话糟糕不糟糕?《三十七道品》懂得了,哪个烦恼你用哪个法,有哪个病就吃哪个药,这不就好了吗?这还不行,还不行咋办呢?

        7.对治助开。证道多障,需修事助 

        “证道多障”,什么人证道了?修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的是证道。烦恼起来了障碍的修不成,没有一点儿办法,甚至于你坐到那里修的时候,空过光阴,一天一天的打妄想没有修进,坐在那里可以说是在造罪。这是心与法不合,一心三观,观不起来,一境三谛,见不到真理。所以“证道多障,圆理不开”,圆教的圆融妙理不开,真正的智慧不开。这咋办呢?“需修事助”,用事相来帮助这个正法。

        那修什么事相来助这个正法呢?修“十科行轨”。圆妙观修不成,就要修事相的忏悔法。这里面一定有障碍,有业障,无量的贪、瞋、痴、妄语、邪淫、盗、杀的烦恼,造成的恶业、罪业起了大力量。你看太阳光明多大,来个乌云把太阳光遮得严严实实,一下子暴雨下起来了,甚至于大雨下得把天都下黑了,房子里边都看不见。这个圆妙高尚的理事就跟太阳光一样,无量劫造的罪业就跟乌云一样,它有它的势力。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的时候,无量劫造的罪业来给你造障碍,它就有这个大力量。你看《地藏经》上头说,众生造的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你现在修行就是圣道,它叫你修不成。咋办呢?佛的善巧方便多了,让你按“十科行轨”来修。修多长时间?一定是把你理观的障碍去掉,或者是一七、五七、十七,十七是七十天,十七不行,闭关三月、半年,三月、半年再不行,三年、五年来修,或者十年来修,要是十年这个障碍还不能去掉,尽形寿一辈子,今生就修这十观,十观修成了再来修理观,忏悔业障。

        1)严净道场你自己打扫一个房子,庄严起来,弄得干干净净的。

        2)净身净衣然后净身净衣,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的,穿一身新衣服。

        3)迎请三宝把三宝请来以后,三业供养。

        4)三业供养身供养就是礼拜,口供养就是赞叹,心供养就是发广大菩提心,这是理供养。

        5)置办供品香花、灯烛、果乐、宝盖、幢幡、天厨妙供,尽力量买好供养。

        6)赞佛功德嘴巴赞叹佛的功德。

        7)礼十方佛诚恳拜十方诸佛,拜佛完了发露忏悔。

        8)发露忏悔看自己今生都做了啥罪业,完全地向佛发露忏悔。今生若是没造罪,看你心中的那个妄想,哪一个妄想厉害,它就是你过去所造的罪;哪一个障碍来得多,它就是你过去造下的业因。今生的恶果报现前了,这就是你过去所造的恶因,向佛前发露忏悔。

        9)旋绕念佛来回绕着念佛,至诚恳切地恭敬念佛。

        10)跪念经咒长跪合掌,念诵大乘经咒。

        这个样子,三七、五七、三月、半年、一年乃至三年,业障重的白天这么修,乃至晚上还要修一心三观。修成了就好,修不成乃至一辈子修忏悔法,一辈子修忏悔法决定是能把业障消了,不会是消不了的。假如是业障轻的,你打一个七或者是三个七修观就成了,成了以后不修忏悔法也可以。长跪读诵大乘经咒,前边的九个法都修了,再来静坐修观,还是修一心三观。要是修成了那就好,再要是修不成,那就是业障没有消,就得天天再修忏悔法忏悔。“对治助开”要是修成了,那就是圆教的下品善根。

        8.知位次。须知贤圣位次,以免上慢下屈 

        已经修了忏悔法,修行有进步了,就要知贤圣位次,以免上慢下屈。圆五品到了正行六度的时候,理观成就了,有了三昧正定似乎是开悟了,甚至于似乎发现小神通,可是一定要知道贤圣位次。知道位次了要避免增上慢,增上慢就是未得而自己说是已得。你圆五品的后品还没有到初信位,你说我证到初信位那就糟糕了。这就增上慢了。下屈呢?一下自己发不起心来,算了算了,我不修了。不修了那你还能成佛吗?不能退心说我不修了,这个要不得。一定要知道凡圣的位次,知道了以后,就不会起增上慢,也不会退堕下来。

        9.能安忍。于顺逆境,安住不动,催进五品,入初信位 

        第九个也就是“过关察”,从圆五品进一步到初信位,要过关。过什么关?一定会有逆顺的环境随缘而来,所以你要安忍。安忍什么呢?顺境来了,能够忍住,你就能前进修行。顺境来了,你忍不住,顺着顺境而去,就会把你的功夫打失,叫你修不成。比如说,你的功夫用得刚好,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现前,人家请你去做方丈,这不就是顺境么?你说我坚决不去做方丈,抓住功夫不舍,这就成功了。你一下遇到人家请你去做方丈,你很高兴,去一做方丈,功夫用不上了,许多麻烦事来了,修不成,所以说顺境要安忍。逆境的时候,冤家仇怼来害你,来欺负你,辱贱你,无故地恼害你,这个要安忍的。要不安忍,烦恼一起来去跟他拼命,你跟他拼命去了,那还能修行吗?不行的。所以你尽管忍,尽管忍,把你的功夫保持好,不要叫功夫打失了。能安忍下去了就是安住不动,再精进勇猛,催进五品,入初信位。

        圆五品进一步入初信断身见,断身见从断惑来说,它跟初果是相齐的。藏教也有初果,通教也有初果,别教没有初果,别教就是菩萨,别教初住断见惑是菩萨,不是初果罗汉。圆教初信断见惑,别教没有罗汉,连缘觉也没有。到了圆教就更没有了。圆教断见惑是跟初果相齐,而智慧是超过初果百千万倍,甚至于是超过四果罗汉百千万倍。圆五品的后品似乎是断见惑了,所以要安定地用智慧来观察一下,精进勇猛不要执着。一入初信真正地断见惑,证圣位,就跟圆五品位的凡夫不一样了,六根就不染六尘,就自然入圣流了。从初信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成佛,这一下就顺利了。

        最难最难的是初信以前的圆五品位,无量劫的魔障都来了,它不让你了生死,你把生死了了它报不了仇。这是过关,也可以说是生死关。圆五品是凡夫,到了初信就是圣人位不退,六根不染六尘,永远不在六道当凡夫了。你过去就是有地狱的因,也不会再堕地狱的,饿鬼、畜生果报一刀斩断,这个圣位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到了初信,成了初信的菩萨就好了。圆五品的后期,顺逆的环境都要来做障碍,你能够安忍不动摇,而精进勇猛地把功夫抓紧,进一步就到初信位了。

        10.离法爱。莫著十信相似,策入十住,真实入中道 

        到了初信位还是有障碍的,还有什么障碍呢?得了佛的妙法而起法爱,这个法爱还是行不通的,要离法爱,离法爱时初信位已经断见惑了,断的是烦恼而得的是妙理,是佛的无生智。你法喜充满,起了爱法的心,这个东西还是要不得。“莫著十信相似”的法爱,这个是要不得的。从初信到十信,七信断思惑、八信伏尘沙惑、九信断十品尘沙惑、十信断二十品尘沙惑,已经是相似位了。相似位就发起了无量的广大神通智慧,有法爱是要不得的。要三轮体空。在凡夫位就要锻炼三轮体空,证了无量的妙法,他还是爱得很,对法还是不能空。我空、人空、法空,他把烦恼法倒是舍了,不爱它,而爱无上神通妙用法,这不行的,要把这个法爱去掉。“策入十住”,就是要以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精进勇猛地舍离这个十信的相似位,进一步入初住,破无明。一入初住破无明,最后就真实证到真空妙有的中道了。破无明,真正入了中道,也就入了法界藏海,入了大智慧海,到初住位就好了。

        大乘圆教修十波罗蜜是无规律性的,这个十乘观法是有规律性的。有规律的时候,做真功夫一定要断见惑,断思惑。破二十品尘沙惑,这才是硬功夫,然后是破无明。不是光在理论上说我明白了,没有真功夫是不行的。大乘圆教才有这个规律性的十乘观法,本来藏教、通教、别教都有这十乘观法,这里我就不写了,写出来太麻烦。我们只有一百天的时间,把这些都讲,是讲不完的。学天台是要学三年的,咱们三四个月哪能都讲得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种圆教的因,得圆满的佛果,所以把圆教的十乘观法写出来,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佛的善巧方便叫你来度众生,你用十乘观法就一定能入中道,破无明,证法身。

        在这个中间,行不通,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修“十科行轨”,它是有规律性的。咱们最初发心的众生业障重,就修这个,专门修忏悔法,修一辈子都行,一定有成就。我虽然没有按照这个次序来修,但是拜了几十年佛、念了几十年的《大悲咒》,无非就是忏悔。我要是不忏悔早都死掉了,不但是死掉了,死掉了恐怕还得下地狱。几十年来我就是修忏悔法活到现在。咱们业障重的凡夫,就专门修这个忏悔法,也不一定用这个“十科行轨”,你喜欢修哪个法门就修哪个法门,专门地一门深入。你光拜佛也行,一边拜佛、一边求忏悔也行,一边拜佛、一边念佛也行,或者是读诵大乘经咒专门去忏悔。这十科也不一定完全都修,你只要忏悔就行。业障重的还要专门忏悔。只要以忏悔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就行。

        五逆十恶的众生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往生极乐世界,他的罪业犹如“片雪入炉,随炬而消”。众生在娑婆世界罪业大得犹如百万吨巨石,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莲池海会诸大菩萨,无量的神通智慧大加持,他五逆十恶的罪,等于天空中下了一片小雪一样。大冶洪炉的那个热气,离几十丈远就把雪片化灭了,功德就有这么大。

        我们业障深重啊,求生极乐世界是最好最好了。五逆十恶的众生都能往生,况且我们不是五逆十恶。就算是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念十声佛号就能往生。就算是五逆十恶的众生,我们也不至于只念十声佛号。能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呢?蕅益大师断定说“能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就是看你对极乐世界有没有信心,是不是至诚恳切地发愿,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有信、有愿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有信愿决定往生。品位的高下是在功夫的深浅,只要你有信心、有愿力,就决定能往生,这是肯定了的。

        极乐世界有九品,你往生上三品、或者中三品、或者下三品就看你念佛三昧功夫的深浅,看你修戒定慧功德的深浅。建立道场弘法利生修福修慧,念佛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三日三夜、五日五夜、七日七夜,念佛一心不乱,都是念佛三昧。

        我有个戒兄,他过去有善根。我们受戒的时候,一戒堂的戒兄弟就数他的威仪好。怎么威仪好呢?他有定力啊,没有出家以前,皈依当居士的时候就修定,他一修,定就现前,这是过去的善根。出了家在戒堂里就数他的威仪好,眼睛都不睁,行住坐卧安详得很。因为没出家以前就有定,出了家也不是光坐在那儿就有定,后来他受了戒到四川宝光寺大殿当香灯师,每天就是打扫卫生、烧香、点灯。不是不做事,他在那儿当香灯师,他说:“我一年都不打一个妄想。”这就是念佛三昧成功了。你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光是坐在那里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叫你一办事你就乱了,不行的。

        担柴运水、迎宾待客、建立道场、弘法利生,能常住三昧正定中,那才算是定慧成就了。

        三昧正定的功夫是有深浅的。往生极乐世界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品位的高低主要是看你功夫的深浅,功夫深了品位就高,功夫浅了品位就低。把这个道理知道了,业障重的人求生极乐世界,是仗佛的神通愿力,成佛就快。所以业障深重的时候,修圆妙的观行修不成,那你就修忏悔法。业障忏悔了以后,雨不下了,云彩散了,太阳出来了,这时候你看太阳多大的光!

        你说你的智慧大,会讲经说法,你来做功夫试一试,你功夫做不成的,业障障的就让你定不下来。上海有一位法师什么经都会讲,他轻慢参禅的老修行说:“‘老木瓜’光会坐在那里,你们这些‘老木瓜’都知道个啥?”他会讲经,人家不会讲经,说人家都知道个啥,一天光会坐到那儿,也不学教。人家就激他说:“高旻寺今年冬天打禅七,你也试着打个禅七,也去装装‘老木瓜’,你去试验一下看坐得住不?”他说:“好。”结果他一个七没打完就跑了,回去当法师去了。不行的啦,五心烦躁得坐不住,难过得不得了。以后再也不诽谤“老木瓜”了,“老木瓜”还是厉害。人家能坐到那里巍巍不动,他就坐不成,坐到那儿心里定不下来,尽受罪。呵呵,算了,不受这个罪,跑了,不打这个禅七了。

        虚云老和尚收了一些皈依弟子,他们听说虚云老和尚在禅堂里开了悟,了不起,就请求老和尚说:“今年冬天您老人家打个禅七,我们也来参加。”老和尚说:“好嘛,你们也来打禅七。”那些人三天没坐下来,都跑光了,都坐不成。你看这是不是闹笑话。禅堂里一早上三点钟就起来,到了晚上十二点才休息,那些人瞌睡得没有办法。老禅和尚双腿一盘,坐到那里巍巍不动。一支养息香近乎两个钟头,那些人坐到那里受不了,简直是要命,就是把腿支起来,也坚持不下来。把腿伸展坐那里,人家禅堂不许可。嗨,三天就跑得光光的,还打啥七?你给我坐到那里修修定我看看,不行的么。

        (此段视频有缺失,未能衔接上。)

        它现出种种幻相来,就把你迷住,就叫你心不安,用不成功。最初修学的人,以此十法前进,依这个忏悔法,大家修忏悔。假如圆妙的道理明白了,修一心三观、一境三谛,一修就成了,这是过去无量劫的大善根。他过去无量劫持戒修行,忏悔业障,是个大修行人。过去没有善根,造的有业,你今生不行的。所以先修忏悔法,把业障消了以后,你的智慧就提高了,就慧日朗照,跟太阳上面的云彩散了,太阳光就散发出来一样了。忏悔法修成以后,我们再来修圆教的十乘观法。

第三节 华严十玄门

        我们所讲的圆教大乘的圆妙道理就是华严义,也就是《华严经》的妙义。咱们现在不能讲《华严经》,《华严经》有八十一卷,我们现在讲的是《华严经》的心髓纲要,华严十玄门就是《华严经》的心髓纲要。这个心髓纲要,是破无明证法身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能做到的。十玄门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才可以了解的,要真正证到,只有破无明证法身才行。修十乘观法,最后才能证到十玄门。怎么叫十玄门呢?就是玄妙的法门,不多不少十个玄妙法门,所以叫十玄门。

        一者同时具足相应门:如海一滴,具百川味

        同时具足什么东西呢?同时具足十法界依正二报的性相及依正妙理;同时具足一切万法,即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的道理和一念就有三千性相的道理。“同时具足相应门”,怎么讲呢?你不懂得,给你作个比喻解释一下,“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就是给你的解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实相妙理,仅仅是法界海中尝了一滴水。具百川味,长江、大河的水都归于大海,海水具足百川味。这是讲同时具足相应门所做的一个比喻。如海一滴,具百川味,里面含无量的妙理,要明白你得学华严。

        二者广狭自在无碍门:如一尺之镜,现千里影

        广就是广阔宇宙,狭就是一微尘,一微尘就是狭。“广”来容纳这个“狭”是可以的,就像房子里面可以装人,但是人的嘴,要把房子装起来,这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广阔的天地容百千的大楼,这是没有问题的,要让大楼把宇宙容在里面那就不可能了;或者一微尘把十方宇宙容在里面,这个就更没有人能相信了。“广狭自在无碍门”,它是没有障碍的,这你要相信。

        把这个玄妙门来做个比喻,如“一尺之镜,现千里影”,你相信不相信?“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你能相信吗?“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能不能相信啊?你不相信就给你做个比喻,比如你拿一个一尺大的小镜子站在山头上,就能把千里环境映现在这一尺的小镜子里。镜子并没有扩大,还是一尺,你站在高山上,千里山河大地,都在你这一尺的镜子里映现,这就是“广狭自在无碍门,如一尺之镜,现千里影”也。

        三者一多相容不同门:如一室千灯,光明互照

        这个怎么讲?如“一室千灯,光明互照”,这你该相信吧,一就是一个,多就是百千万亿,相容就是互不障碍,一个容百千、百千也容一个。“一多相容不同门”,怎么不同呢?一千个灯就是一千个灯,一万个灯就是一万个灯,不能说是一千个灯就是一个灯,不是这样理解的。这个道理不懂下面给你作个比喻,如“一室千灯,光明互照”,像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它能容下几万人,而这灯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灯,大灯小灯都有。它每一个灯都能把大会堂照见,一就是指一个灯,多就是千百个那么多,而光明把屋子都照满了就是相容。不同呢?不同的一千个灯你不能说它是一个灯,这就是“一多相容不同门”。不同是有一千个灯,相容是光明互照。如啥呢?如一个屋子点了一千个灯,光明互相照耀,谁也不干扰谁。

        四者诸法相即自在门:如金与金色,不相舍离

        “诸法相即自在门”怎么讲呢?“如”,作个比喻,“金与金色,不相舍离”。金子是黄色的,黄色的就要放黄光,而这个黄光它没有离开金色,金色也没有离开黄光,所以它两个是离不开的。“诸法相即”,无量的诸法,相即就是相同。自在门呢?就是无障碍的门。给你作个比喻就是“金与金色,不相舍离”,没有障碍的,不即不离是一个。这个说的是个什么呢?就是心,心就是这样“一念有三千性相,百界千如”,这就是一个心能容一切万法的道理。诸法相即呢?这个有事有理,拿理来说就是众生的心;拿事相来说,咱们众生没办法解释,因为众生见到的事相都是有障碍的,不能互融。破无明证法身的菩萨是“大能容小,小能容大。诸法相即,自在无碍”,这是圣境。

        凡夫只可以拿心来代替,说心可以容法界,你的心容法界,我的心也容法界就是互无障碍。事相上我们凡夫众生办不到,也根本不能理解。给你作个比喻“金与金色,不相舍离”,就这大家还是不好懂。你知道破无明证法身,人家能把诸法相即融成一体,而自在没有障碍,那咋样呢?破无明一品的菩萨能使大地变黄金,能化地狱为净土;能把自身作大千世界,能把大千世界作自身;能把大千世界化为虚空,能在虚空现大千世界。这就是诸法相即自在门。作个比喻还是不好懂,要知道破无明证法身是自然的得神通自在。

        五者秘密隐显俱成门:如秋风片月,晦明相并

        秘密就是看不到,显是能看到的,俱成门是同时能站住脚的。咋是俱成呢?作个比喻,如“秋风片月”,好比是八月初一晚上的月亮,或者初七、八晚上的月亮,总而言之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十五晚上的月亮不叫片月。“晦明相并”它是同时的,月亮牙有光明,而那个月影子也存在着,月影子跟片月它两个是同时的。月影子就是秘密,它隐着,显就是那个月亮牙有光,黑暗与光是明暗同时的。

        六者微细相容安立门:如炳然齐现,犹彼芥瓶

        微细就是小得很,相容就是没有障碍而互相融合。安立门呢?是个个都存在。破无明证法身的大菩萨,以及佛的圣境就是这样。我们现在是知道一点点,目的是让我们慕果修因,羡慕佛菩萨圣人的神通妙用,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一定要达到这个程度。要说起来,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很快就会达到这个程度。“微细相容安立门”大家不懂得,比如一个琉璃瓶子,瓶子里面装的都是菜籽,往琉璃瓶子里面看,菜籽是一个一个的明明了了。微细相容呢?那些菜籽都在一个瓶子里面装着,相容了。安立呢?一个个菜籽都看得清清楚楚,因为琉璃瓶子都是透亮的能看见。这是作个比喻,破无明证法身的菩萨就是这个境界。

        七者因陀罗网境界门:如两镜互照,传耀相吸

        “两镜互照,传耀相吸”说的是两个镜子对照,这个镜子照的是森罗万象,那个镜子照的也是森罗万象,两个镜子互相一对照,把这个镜子里照的森罗万象,可以引到那个镜子里面去,那个镜子里头的森罗万象,也可以引到这个镜子里头来,那就是“因陀罗网境界门”。

        圆瑛法师在上海做华严大会,天天念《华严经》。法会共八十一天。圆瑛法师把大会庄严得跟极乐世界一样。大殿上装的都是镜子,底下装的也是镜子,周围全都是镜子,一个镜照全景。在绕佛的时候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光念这一句,每个人手上拿一朵花绕佛。镜子里一看,一个镜子就是百千万亿的人,镜子互照就把对面百千镜子都含照进去了,那边的镜子把这边百千镜子也都含照到里头去了,那叫做华严海会。人见了是欢喜得不得了。光念这一句“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念得好听得不得了。我是听人家说的,我自己可没参加这个法会。

        我在五台山的时候有位法师讲《华严经》,我在那里听了半年,《华严经》讲圆满了就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每个人手上拿一朵花,可没镜子,念得也是好听得很,有无量的加持。《梵网经》说大梵天王宫的虚空罗网,每一个罗网孔孔有一个宝珠,百彩的光明,一个珠子映现整个大梵天王宫的妙境,那就是“因陀罗网境界门”。说是“两个镜子互照,传耀相吸”,华严海会是百千个镜子,不止两个了,你看人间也能够演出圣境。所以这个人间的大法会,能够令众生种无量善根,全在于个人的智慧。

        八者托事显法生解门:如立像竖臂,触目皆道

        这些妙理大家不懂得,托事就是借事相来显这个法,叫你生出智慧来了解。这个有些不好说,“托事显法生解门”,作个什么比喻呢?如“立像竖臂,触目皆道”,这说的更是莫名其妙,就是给你解释,你还不懂得,没办法懂。拿一种事相来显这个法,叫你生出智慧来了解,可还是不好懂。还不好懂咋办呢?哎,学僧问赵州祖师:“如何是西来大义?”他说:“庭前柏树籽。”那就是这个境界,你去悟吧。还有祖师给你直接说:“山河及大地,全是法王身”,已经给你指明了,你没开悟还是个没开悟。山河及大地,完全就是法王的法身,给你说透了,你还是个不懂得。开悟了你就知道,不开悟你还说是人家不给你讲。山河大地还是山河大地,不是法王身还不是法王身,你不开悟就是不行。托事显法叫你生解,你还是不知道怎么个了解?这一个“立像竖臂,触目皆道”也就是山河大地都是法王身,不懂还是个不懂,所以叫十玄门。没办法明白知道,这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将来破无明证法身,一定会达到这个境界。

        九者十世隔法异成门:如一夕之梦,滉漾百年

        何为十世?十世就是过去有三世、现在有三世、未来有三世,这是九世了,现前这一念作为一世,这就是十世了。这个十世以前没讲过,现在给大家讲一下。怎么过去有三世呢?过去有过去、过去有现在、过去有未来。以过去来说,咱们的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昨天就成了今天的过去;现在呢?今天是现在,现在它不停,哪个是现在?这一阵是现在,它马上就过去了。未来呢?明天是未来、九月是未来、十月也是未来。未来永久都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三世、现在三世、未来三世,这是九世,加上现前一念,共计十世。

        “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世的一切森罗万境都隔法着,不能共融,怎么叫隔法?过去跟现在隔着,现在跟未来隔着,十世隔法,法是隔离的。异成呢?异是环境不一样,各别不同。成呢?共在一起就成了。十世隔法异成门怎么讲呢?作个比喻,“一夕之梦,滉漾百年”,一夕之梦就是一夜做了个梦,梦里过了一百年,那这一百年的事情多得很,这就是十世隔法。异就是很多而不同;成呢?成了一个梦,醒来以后明明白白的。时间呢?一夕做了一个梦,一夜很快就过去了,可是梦境中已经是过了一百年,这是十世隔法。异者指一百年的幻境多得很,成呢?成就了一个梦。梦境是明了的,醒来以后是空空洞洞的。

        十者主伴圆明具德门: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

        十玄门最后一个“主伴圆明具德门”。“主伴圆明具德门”说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为主,无量的诸佛到娑婆世界来都是伴;释迦牟尼佛是教主,无量的诸大菩萨、声闻、缘觉海会围绕,这就是伴。“主伴圆明具德门”怎么讲呢?作个比喻,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这是什么道理?主就是北极星,它是有光明的,北极星不动,北斗七星围着绕圈,这就是伴。圆教的究竟佛果就是主,破一品无明乃至破了四十一品无明的都是菩萨,围绕着毗卢遮那佛。“主伴圆明具德门”,破了无明的菩萨都有功德,其海会围绕,就好比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那样。

        华严十玄门咱们现在没法讲,写出来是为了在大家的八识田中种下一个无上菩提因。要把这个搞明白,就得去看《华严玄义》。《华严玄义》是专门讲《华严十玄门》之妙理的。

        解释《华严经》的有三种经典:

        (一)《华严经疏钞》八十卷,是最圆满的大解释。

        (二)《华严经合论》四十卷,是李通玄居士著述的。

        (三)《华严玄义》是讲华严十玄门的奥妙之理,一定要有三昧正定,有三昧正定多少能够领会一点儿,没有一点儿禅定功夫就会莫名其妙,底下做的比喻你也是不好懂的。

        十波罗蜜讲到这里就讲完了。十波罗蜜是从最初发心就要修起的,一直到了初地菩萨布施就已圆满,而实际上到十地菩萨才圆满。啥原因呢?别教是初地,圆教是初住,百佛世界以内叫圆满,百佛世界以外就达不到了。这是按照范围来说布施度圆满,实际上一度圆满,十度就都圆满,成了佛就究竟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