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问:人间有这么多受苦的众生,靠佛菩萨来度我们,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如孝法师:那就要拜托我们在座的诸位佛菩萨了。
2.问:如果在世外桃源、社会大染缸和寺院这三者中选择一个地方修行,哪个是最好的?
如孝法师:我觉得修行应该在心里修,带着心走到哪里都可以修。
3.问:我们现在很年轻,现在是要狠狠地拼呢,还是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如孝法师:狠狠地拼,要拼个什么结果呢?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是心;狠狠地拼,我们叫作精进。可是,精进也是有前提、有方法的,不是拼死拉倒。所以,要有目标,要有方法,你在拼的时候还要保重身体。
4.问:有句俗话说得好,佛与魔就是一念之差。何为佛,何为魔?
如孝法师:你觉得呢?
问:我觉得佛即是善,魔即是恶。
如孝法师:你有没有想过魔也能成佛,佛也需要魔呀?所以努力就好,不要想那么多概念。
问:有时候我会用佛的心和魔的道去做事,但我觉得我的发心是好的。
如孝法师:佛说六度皆是方法,安忍——心要安,要忍辱;禅定,在禅定当中如理思维,错在哪里;还有持戒……佛弟子怎么能用魔的道呢?你要做魔弟子还是做佛弟子,先想清楚自己的立场。
5.问:我父亲很固执,总是不开心,我一直在尝试帮他减轻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如孝法师:法的流通是很简单的,普贤愿就够了,但是家是最难说法的地方,为什么难说呢?因为我们不懂得人心需要等待。因为他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希望他一天之内就开悟,这是很难的。
6.问:我11年前是信其他教的教徒,皈依之后,身边也有一些信仰别的宗教的亲人和朋友,怎么做才能让他们也走进佛教?
如孝法师:我们活着是为了改变自己,不是为了改变别人的信仰。
7.问:我内心里总忍不住对身边的一些人或者事做评价,
这样的念头总会跑出来,这种我执该怎么去除呢?
如孝法师:没有圆满的凡夫,不仅仅你有这个问题,我们所有人都有这个问题。我执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你用我执去执着《普贤行愿品》,无形中一切问题都会消散。
8.问:做一件事情,过一段时间最好就能有一个收获,修行不就是应该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的吗?
如孝法师:那是收小麦,不是收佛果。
9.问:如果皈依的话,家里是不是应该设一个佛堂呢?
如孝法师:如果家里人不反对,当然可以;如果家人反对,就把佛堂设在心里。
10.问:有个问题,我纠结了好多年,众生能不能度尽?
如孝法师:众生为什么要度尽?度尽了,地藏王菩萨不就没事做了吗?
问:既然度不尽,咱们学佛、觉悟、去度众生还有什么意义?
如孝法师:意义就在于度一个是一个。
问:《金刚经》上说没有众生可度,那我们现在是在做什么?我刚学佛的时候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众生度不尽,我很难想通这个理。
如孝法师:你要么在高潮,要么在低潮,佛说的平等心你还没有找到。
11.问:将来我退休了,也打算像常住一样住到寺院里来,像我这样的人多了,您不怕这里成为一个收容所吗?
如孝法师:我天天看这个地方,我从来没感觉它是收容所,我只感觉它是一个道场。
12.问:为什么我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心里总会有很多杂念?
如孝法师:不是你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有杂念,而是时时刻刻都有杂念。
13.问:我朋友很想相信三世因果,可是前生和后世他又没法看见,请问师父可不可以有一个方法让他真正相信三世因果?
如孝法师:前世就是你的昨天,后世就是你的明天。
14.问:有一天我诵了七遍《普贤行愿品》,诵到第几遍的时候,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往上拉,好像心都要飞出去了,我当时努力控制着,这是不是妄念?请师父开示。
如孝法师:如果不是妄念,它会是什么呢?难道是证悟?
15.问:我表面看上去比较坚强,其实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很脆弱,就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很长时间都难以调控。
如孝法师:不光你是这样,所有人都是这样。因为生命的储备不够,所以我们现在正在为生命做储备,这就叫作修行。
16.问:您说学佛法会开智慧,会获得生命的自由,那么您获得生命的自由了吗?我们跟随您学佛法,今生可以获得生命的自由吗?
如孝法师:我觉得我获得的生命自由太多了,所以我很感恩。至于能不能获得究竟的生命自由,我还在努力。你们不是跟我学,你们是跟随佛陀学,我们大家的目标都是成为觉悟者。
17.问:在我父母的爱恨情仇当中,我完全偏向了我的母亲,对我的父亲非常不公平,他现在已经离我而去了,我回想起来感到非常悔恨和痛苦。
如孝法师:这只是一个人生经验而已。当我们了解到生命的原理以后,每件事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经验。人还是要活在希望当中,因为过去已经不可得,但过去的经验可以转为智慧,而不是变成烦恼。
18.问: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哪些行为是可以让我们积累福报的?
如孝法师:这样的行为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发心。比如你想帮助别人,别人需求的就是你应该做的,那就是在修佛法。
19.问:之前听别人说过,人这一生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命理、自己的努力以及机缘这三方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信命吗?
如孝法师:如果你要信命,你就不会信佛;如果信佛,就不信命。信佛了,我们就可以努力去改变。因和果之间虽然有一个过程,但如果你照着自己所选择的善因或者恶因去努力的时候,这个命理也拿你没办法。
20.问:我在修行的过程中,看到自己有很多业障,该如何放下这些业障更好地修行呢?
如孝法师:你看见业障长什么样?痛苦的样子?那是幻相、幻境。我们还是要简单地回到方法,应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这就是用功的窍诀,非常重要,这一切的存在都是幻相。
21.问:您说佛法还有禅修可以解决生命中的问题,我的家庭出现了暴力、矛盾,由于自己没有智慧,请师父开示。
如孝法师:你没有智慧,但你有经验;我有智慧,却没有经验。所以你的生活还是你的,我觉得生活当中有矛盾很正常,它并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这涉及很多因缘,你慢慢地去思考。虽然有暴力,但你可以慈悲地说话,不是不可以说话。
22.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很多东西会冲击人的价值观,您怎么看待“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如孝法师:你认为有卑鄙、有高尚,这是因为你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别人。卑鄙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卑鄙,如果他认为是卑鄙的话,他就不会这么做了;高尚的人也不认为自己高尚,因为他认为这样子就是自然的。
问:如果这样看的话,那我们现在还要坚持什么道德判断呢?
如孝法师:你要坚持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数别人的宝贝,那些都是参照物。
23.问:我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特别在乎结果,会为了这个结果去努力,这样自己挺累的,给周围的人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是不是一种我执?
如孝法师:执着是境,我执是心。当我执不断地寻找执着的对境的时候,我们就很累,所以要放松地去禅修,朝着正确的方向多努力。结果怎么样,不要执着于它。我们很多的担心都是因为执着于结果而没执着于过程。
24.问:我总是梦见过世的弟弟,在梦里他提出各种要求,自己的修行又不够,怎么才能帮助他呢?
如孝法师:我的修行也不够。亲人之间有很多因缘,因缘就是最大的法。所以很简单,你不要执着,还是好好地诵经、禅修,把功德回向给他就行了。要心无挂碍,真诚地回向。你的挂碍一来,回向就不灵了。
25.问:我看到有的人放生时处理不当,一部分动物还没被放生,反而死了,放生的人反倒说这是这些动物的因缘。我认为应该像买来时候一样活生生地放生,请师父指导。
如孝法师:你为你的圆满而纠结,他为他的不圆满而寻找说辞。世界没有对和错。
26.问:我特别怕一种动物就是壁虎,只要有那个东西在房子里,我就睡不着觉,有没有一种能让我跟壁虎在同一个屋檐下和谐生活的方法?
如孝法师:有两只壁虎,一只在墙上,一只在你的心里。大家碰到壁虎的概率非常小,你心里的那只壁虎还是要放下,给它放个生。
27.问:一个人要出家,师父会跟他说“你俗根未断,不宜出家”;或者说“你尘缘已了,你可以出家了”。一个人出家的因缘到底到没到,它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判断标准呢?
如孝法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8.问:我们成为佛弟子以后,如何给自己的家人祈福呢?
如孝法师:很简单,一切都在承担付出当中,为家人做一顿饭、安忍……六度万行都要用,少一个法门就少了一份快乐。
29.问:对过世的家人,我皈依后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如孝法师:把你所有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以“普贤愿”来统摄自己的修行,规划自己的修行,这样才能谈到把功德分享给他们。
30.问:信了佛之后,我相信了轮回,想让过世的家人重新轮回到我的家里来,好好照顾他,怎么可以做到?
如孝法师:你有这颗心就好,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佛吧。
31.问:佛家讲究慈悲、不争与奉献,我们从寺院回到各自的生活圈子里面之后,我们以慈悲之心对别人,但是别人可能对我们并不好,不去争可能就意味着给对方一个迎头给我们一棒的机会。我们在社会上到底应不应该争?
如孝法师:不管争不争,佛弟子都应该努力去创造,多了就无须争了。
32.问:有时候我们付出很多,不求回报,会不会造成对自己的保护力过弱?
如孝法师:不要担心,古人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善人有善人之道,老子《道德经》上也讲“上善若水”,柔弱反而是最坚强的,不要怕,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你不要把社会想象成那个样子。
33.问:我觉得好的身体对修行非常重要。比如佛陀当年喝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成为他了悟道的一个因缘。请问师父,怎么看待身体对修道的作用?
如孝法师:佛陀喝了牧羊女供养的奶,确实是他悟道的一个因缘,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缘。佛陀是以平等心去观待这些事情的,而我们看了这个案例,在运用的时候,会以为喝了奶就能成道,那你喝一辈子都成不了道。
34.问:我工作比较忙碌,如何用佛法来调整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化解生活中的难题?
如孝法师:佛法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如果能把心集中在一个地方,世间的事没有一样是你办不到的。
35.问:我母亲是基督徒,我是佛弟子,如果有一天我母亲往生,我该为母亲念基督耶稣还是阿弥陀佛呢?
如孝法师:无论你念什么,能够让你母亲的心安宁,你就达到目的了。
36.问:有人说,道教是中国本有的,佛教是外传来的,所以很多佛经都看不懂,很难接受。
如孝法师:懂又怎么样,不懂又怎么样?有句笑话说: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
37.问:我们学佛在受益的同时,也希望分享给家里的人。以我们现在对佛法认知的程度,如何让他们也受益呢?
如孝法师:没有一个方法是针对一切人的。首先你自己要了解佛法的正见,按照正见、正行、正修次第去修。然后看他们能接受多少,善巧地去分享。所以没有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取决于你用心的程度。
38.问:我准备在家设个禅堂,不知道佛像的位置应该朝哪一个方向?
如孝法师:朝着“心”的方向。
39.问:我这次将爱人带来学习禅修,他第一次接触佛法,这几天的学习不是很投入而且有点小反抗。我很希望他能在这次难得的机会当中得到更多的心灵感悟……
如孝法师:你不要绑架人家,他能来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你希望他学得多、学得快,我觉得还是让他出家比较好。事物就是这样,欲速则不达。
40.问:自己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人和事的时候,如何才能从心里面去祝福他们?
如孝法师:别人可能是错了,但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我自己呢?我自己为什么要为别人烦恼呢?所以祝福别人实际上也是祝福自己。
41.问: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损害到很多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是应该去指正他还是应该修自己就可以了?
如孝法师:如果你有智慧,你能够教导他,他能够接受那当然最好。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定是指责,只会让这种矛盾升级,你觉得呢?
42.问:我们做好事,像放生、捐款、念经之后要有一个回向。为什么要回向呢?
如孝法师: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个功德。
43.问:佛的宽容是无限大的,如果我们被蛇咬了,我们还是要把它放生吗?
如孝法师:如果你想学佛,当然可以做到给它放生。
问:就是不管它怎么伤害我,我也要把它放生掉吗?
如孝法师:那是因为你有目标,你想成佛的话总得有点付出吧。
44.问:如何能保护佛法,不让佛法被诋毁呢?
如孝法师:诋毁者分有意无意,不了解的人诋毁也许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情况也是与佛结缘的方式。如果佛弟子能够好好修行就可以正确引导别人,才能护持佛法,转变缘起!
45.问:我自己在观察自己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来源于我内心的一种恐惧。怎么能够找到心中的家园,让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恐惧或者有安全感呢?
如孝法师:我们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只是你还没有收到。
46.问:我发现我的心老变,特别无常,怎么办?
如孝法师:你还要变,继续让它变,不要管它,因为管不了,总有一天你就会找到对治它的方法。
47.问:打坐一定要在禅堂吗?
如孝法师:我们是在心里打坐,你是在禅堂打坐。
48.问:每次共修的时候就觉得修法很重要,可是一回到家或者在生活当中一忙起来,如果很累就觉得睡觉很重要,要怎么样才能更有动力地坚持禅修?
如孝法师:那么你就睡一觉再禅修。
49.问:在临终的那一刹那,我要怎样修才能了脱生死?
如孝法师:禅修。
50.问: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孝法师:穿衣吃饭。
51.问: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得到福报呢?
如孝法师:就是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去禅修。
52.问:有时候我感觉这个真实的世界过于残酷,让人看不到希望。
如孝法师:处在无明当中,现实确实非常残酷。可是在同样的世界,佛陀活得非常尊贵,所以他为终结这种残酷提供了方法。佛陀是残酷的终结者,是美好的发现者,是善良的鼓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