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二章 如何合理安排闻思修|《生活的艺术②:学佛问答》

作者:释如孝
介绍:人生无常,我们如果不能够践行佛法、落实佛法,那佛法对我们的意义真的不大。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页数:700千字
ISBN:978-7-5188-0554-9

内容简介

第二章 如何合理安排闻思修


如何安排自己的闻思?

        问:我最近在看各种佛法的书,特别贪多,但是还没看到实质内容,该如何对治对书的这种贪心?

        如孝法师:我们要把学和修划分一下,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有效地管理的话,修行会变成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最后会弄得修都不想修了。

        一般来讲,如果是实践道的话,要看自己的心,我们现在不管是止观还是念诵,各方面都是和自己的心打交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陀给我们说的很多种方法,是根据很多人的不同状况而说的。有的时候,别人的一个状况也许在我们这一生里都不会出现,所以那个方法可以放到下一生碰到这样的问题时再说。但是所有的答案最终都指向一个,就是如何降伏烦恼、如何规划生命、如何完善生命。我们要注意,完善生命和兑现贪心是两条路;而贪心兑现出来了你才能发现,没兑现出来的时候你看不见。最后兑现出来了,你才发现满屋子都是书。这时,你看到了心的踪迹,就知道心在向外求了,你并没有看自己心里那本书,这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的。

        如果踏上实践道去看心的话,外在的书是有用的,在什么时候有用呢?当你有所感受的时候,拿书来印证,那时这本书就变得如黄金一般;而现在,它就像一把剑,悬在你的头上,也许对你是障碍,也许能帮助你。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学会处理。

        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个实践道,它非常具足效率。人生无常,我们如果不能够践行佛法、落实佛法,那佛法对我们的意义真的不大。所以要去实践佛法,降伏烦恼,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去供养佛法,佛陀一定会赞叹的。

        并不是说你就不用看书了,把时间精力安排好,例如一个是70%,一个是30%;而且,你看书不能今天拿起这本看一下,明天拿起那本看一下,这一定会把你搞乱的。比如你最近对用功很有信心,那你就看一下有关静坐方面的。但是佛法里静坐的方法有八万四千种,有时候它能够用得上,用不上的话你也不要纠结,就把它放到那儿。这个我们慢慢去体验,体验的时候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你通过看书就知道自己的坐姿对不对,它也有一个互相促进的作用。

        所以,我也不是说你不看我的书,看别的书就不对,它们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方法,你先把我们的方法弄清楚,再去用别的就会比较好用。你要有一个主线,然后再有一个辅助的线,这样就会省心省力。

        当然,佛法的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人生经验,你所有的人生经验在学佛这条路上全用得上,只要我们不着急就好。着急的时候,我们本来积累的经验就用不上了,就会患得患失:一会儿要成佛,一会儿又自弃,一会儿雄赳赳气昂昂,一会儿又灰心丧气,这样是不对的。

        学佛要有一颗平稳的心,如何能够产生平稳的心?你要朝着一个目标去。你先问问自己:我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吗?或者是满足自己的感受?还是想真正地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想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

        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就如同一棵疯长的树一样,你会把很多不必要的枝条剪掉,这棵树看起来就不乱了。我们看到一棵疯长的树,心马上会受到它的影响,会变得非常乱。同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和修行,没有一个修行的全盘规划的话,我们就会像树一样疯长,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没必要的地方,所以统筹非常重要。


在家里不能像在寺院一样每天修行,怎么办?

        问:在家里不能像在寺院一样每天修行,怎么办?

        如孝法师:这不是问题,在家里修行的时间实在太少的话,可以如理思维:我的福报、因缘不够,我需要自省,要生起出离心;要思维暇满难得,生起惭愧心。通过如理思维紧紧拉住心的缰绳,让心不至于到处晃荡。

        不要总在原点打转,心念游离在一个法门又一个法门上。如是用功,就像烧开水,今天烧一点儿,明天烧一点儿,什么时候能烧开呢?佛法不易,修行急不得,要有耐心,饭得一口一口吃,但也不能盲目自大或妄自菲薄。

        佛法是次第之道,是正念之道,是因果之道。如是因,如是果,要想种因,就要在当下护念!当下正念,念念相续,不然都是烦恼。切勿以为懂得一些佛法的概念,就了知正念了,那不过是自己的妄想而已。


在家该如何做功课?

        1.问:我们离开寺院以后,在家里怎样正确做功课、正确修行?

        如孝法师:皈依以后,每个人的家庭、工作环境都不一样,在功课的时间安排上自然也不一样,但是我们禅修就是一个核心:围绕着自己的心,要让它放松、专注。你会发现放松专注不仅仅是禅修的态度,也是工作和做人的态度,所以,把这个功课做好就可以了。

        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一个就是念诵,这个很容易掌握,如果还不能掌握,就把录音带回去;另外一个就是经行,每个人都会走路,只是稍加改善,这就是禅修。

        2. 问:我们每天要花多长时间打坐?早上还是晚上打坐比较好?

        如孝法师:早上也好,晚上也好。时间上多多益善,但是也不是说生活就不需要照顾了,要是在家里天天打坐,那样肯定会生出麻烦。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就好。我们打坐的目的是学会一种方法或者观察人生的角度,它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受用。

        3.问:工作时住公寓,这种环境不允许我每天都打坐修法。请问有没有其他方便法能保证每天都能修法,保持相续?

        如孝法师:如果你把修行当成你的生命一样去珍惜的话,总会想到办法,我现在也是用零敲碎打的时间去修行。办法总比困难多。


什么时候诵《普贤行愿品》最好,必须从头到尾全部诵完吗?

        1.问:《普贤行愿品》可以随时随地诵读吗?比如在办公室,还是最好固定在每天早晨打坐诵读?

        如孝法师:如果你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都能打坐诵读当然很好了。实际上,诵读《普贤行愿品》的要求挺高的,诵一遍最快也需要七八分钟。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难把它在七八分钟之内完整无误地诵完,常会有很多闲岔干扰你。如果有完整诵读的条件,当然很好;如果没有,也不要勉强。平常散修,我们一般是修“三皈依”。“三皈依”是《普贤行愿品》的浓缩。《普贤行愿品》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要行愿。如何行愿呢?佛、法、僧代表了一切,我们回归三宝就是在行愿。

        2.问:每次读《普贤行愿品》都必须从头到尾全部读完吗?

        如孝法师: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修七支供,它是加行的部分。前面的七支供也算一个小圆满。另外,也可常诵“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这四句,它代表了《普贤行愿品》的精髓。但最根本的还是三皈依。


感觉禅修很苦,还有其他修行方法吗?

        问:我感觉禅修很艰苦。禅修之外,还有什么方便法门能让我们增长智慧吗?

        如孝法师:你要追求效率,那么痛苦自然就要加倍,这是自然的规则。飞机很快,但是每个人坐的时候心里都毛毛的。禅修是最稳当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没有禅修,佛都成不了佛。只不过,禅修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它们有效率的差别。如果在禅修之外,还有什么方法的话,我也很想学习。


除了《普贤行愿品》,还可以念诵其他经文吗?

        问:禅修时,除了《普贤行愿品》,还可以念诵其他经文吗?听别的师父说,《大悲咒》和《心经》都很好。

        如孝法师:多就好吗?如果我告诉你,《大藏经》还有《大藏经》的好,那你要怎么办呢?不要打妄想,一件事都搞不定,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我并不是反对你念《大悲咒》,念《大悲咒》当然好,没有好不好的问题,问题是你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现在你是在向一个专修的道路靠拢,既然花了七天的时间去学《普贤行愿品》,那么先在专修上面多用功就好。

        不是说别的不能学,但别的不要当成主修。如果你过去是以别的为主修,那你念《普贤行愿品》也是一个辅助。我们称《普贤行愿品》为“普贤愿王”,就是说它是佛法的精华,很多修行都是在《普贤行愿品》的境界里面。


如何才能快速破情见得成就?

        问:如何才能快速破情见得成就?

        如孝法师:要先打扫干净心的房间,靠《普贤行愿品》速得成就。《普贤行愿品》的念诵是完整的法,旨在全面增长资粮,调整意识,从生命深处“挖”出沉下去的滚滚业识。我们应在禅定当中“挖”。“挖”一下是一下,一“挖”一个坑,能“挖”掉很多东西。不依止《普贤行愿品》却想“破情见”,也未必能达成所愿。只要看看我们身处的时代,就会知道末法时期可搭的班车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