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一章 生命的真相|《生活的艺术③:学佛正见》

作者:释如孝
介绍:通过如实地观察,我们获得人身,需要很多种因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福报。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页数:700千字
ISBN:978-7-5188-0554-9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生命的真相


暇满人身难得,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通过如实地观察,我们获得人身,需要很多种因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福报。人身能够开发无量的价值,在无量的选择性开发中,我们能够明白真理的方向,并且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我们具足了人身的同时,有健康的体魄,有一个赖以谋生的正当职业,有着亲人的支持,能够遇到佛法、明白佛法,并且对佛法或者人生终极的目标抱着某一种期望和探索的勇气,这样的人身真的是非常得稀有,是暇满难得的!

        我们是如此幸运,有多少人是生来就贫穷、卑微,或者所处的环境恶业盛行,或者不能够有效地接触到有关真理的资源。所以,很多人的人身真的是没有实质的,没有内容的,犹如行尸走肉般。这种人大有人在,我们在感恩的同时,要懂得珍惜啊!虽然我们拥有一个圆满的人身,但是用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们要选择,让人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提高人生的价值,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发现和努力,获得一定的选择权。如果我们不去运用,这个选择权就相当于没有,我们就没有主动地去调整自己,就对不住自己。

        同时,我们看到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环境,人为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应该有一个同理的心,不见得我们一个人能够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世界一定需要很多人。所以,当我们明白了世间什么样的因出什么样的果,也就会懂得如何处理事情,对于人生的很多问题,我们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了自我成长的勇气,也愿意以追寻真实的快乐作为人生的方向。我们就会真正地达到成熟,不断地进步,也拥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

        无论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我们都不可以放弃对人生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我们应当不断地培养自己童真的心,要有一颗天真的心,这也是能让我们不断充电和认知的过程。知道暇满难得,知道人生无常,知道因果的可怕,知道轮回的过患,就要觉察到我们现在的生命存在着某一种危机——我们难以确定我们未来所拥有的一切会不会改变,所以我们更要提升自己!从这些对于人间的觉悟和觉察中,我们就会精简我们的思想乃至于我们的生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修行,它只不过是一种经验的传承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发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这个过程就叫作生活,没有任何一个法是我们生活之外的法,没有任何一个法是供起来而不需要去落实的。所以我们以这样的心态,保持着客观、公正去了解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所有文明的价值。

        佛法,在很多地方与其他文明有共同点,比如说对于善的肯定,对于生命意义的启发。虽有共同点,但是佛法它有着对世间的意识和对自然法则的定位。它鼓励每个人都达到自我的成熟和圆满,因为这个过程能让我们人生得到一笔非常丰厚的福德。这样的一种积极而自然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完善自我,在修行,在提升。我们如此的认知,才能够让我们有选择性地去兑现。


到底什么是轮回,如何从轮回中解放自己

        轮回到底是什么?它可以分为现象上的轮回和本质上的轮回。现象上的轮回,比如自然的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今年如此,明年也如此,我们总是回到一个原点。这些现象是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轮回。它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不是谁做出来的。

        佛法中所说的轮回是因为无明造成的。无明就是不明事理,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就随意办;因为随意办,所以我们的行为就变得不可理喻;因为不可理喻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别人受到伤害,就会按照同样的方法来回报我们。如此的因,如此的果。但是轮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办,这就是造成轮回的本质。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有了第二个就有第三个,这就叫作轮回,也叫作生命的本质。它是动态的,在这种动态的生命中,刹那生,刹那灭。

        这种种不同条件下存在的不同事物,它是有规律性的,而我们的心就是造物主,是一切因果的根源。如果我们不明白与他人互动的一些规律,就会得到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果。

        轮回还有一个相,什么相呢?男人有男人的相,女人有女人的相,而且不只一个相。比如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这些不同的时空交汇点,人是这些相唯一的载体。人是承受者,所有的轮回都是基于某一种相,就是有一个承载,因为它而发生。就好像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存在,所以一切杠杆的原理才能存在。

        我们讲轮回,是为了从这种规律性中找到自己生命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善待自己,开发自己未知的潜能,以便于超越轮回,因为一念心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这是非常科学的。但是很多人放弃了这种学习或者培养。他因为无明而造业,又在不断地造业中受苦……因为无明,所以很多人的出发点首先是被动的,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想获得主观生命的潜能,是不可能的事。要想明白这些主观的东西,就要从客观的存在中去总结规律。佛法就是帮助我们从复杂纷乱的万事万物中找到突破口。就像插座一样,你要找到这个插口,才能链接某一个资源。

        不管你信不信佛,这种轮回的规律性始终都存在,它很科学,很自然,也很真实,谁也不能够否认它。如果一个人脾气很大又不从内调整,去改变自己,那么他的脾气一生都会这样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禀性难移。这种秉性有没有可能改变?佛法说我们可以重组生命,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能改变自己,这就叫作学佛。人的认知和实践能超越提升,这是自然中最伟大的。

        《药师经》说,命运有定数也有偶然。也就是说,有些事件的发生不一定是定数,也可能是突发事件。若究其原因,可以说最大的错误来源于轮回。如果我们在轮回中,那种不安全的因素就始终存在。生而为人,就会面对很多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不可控制的因缘,所以我们不能掌握。轮回源于无明,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无明的因缘能让我们身心得到延续。但是又有一个“最大的价值”等待我们开发——我们通过修行可以获得自己生命的解放。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生命,虽然在很多的偶然、不安全的因素中艰难地存在着,但是它依然可以发挥一些不可思议的作用。换句话说,很多人都为自己的亲人而活,如果亲人的离开可以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缘,这就会激发我们向未来努力。我们修功德,他们也会沾光。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也会看到所有的众生都有痛苦,所以我们还是要打起精神。每一个佛弟子,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在没有获得佛法之前,是很难打起精神的。很庆幸我们与佛法结缘,所以要明白佛法的原理,珍惜佛法、珍惜自己,这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要知道不仅你我会遭遇不幸,很多的人都会遭遇不幸,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当我们认清楚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不再会抱怨,只会精进。


人生之苦,始于迷惑

        对于佛法所说的苦,值得我们探讨的是苦的因缘,而不是继续在苦的现象里面执着。

        苦来源于惑,来源于业。一个人如果有迷惑,就没有办法避免造业,随着生命的相续,在未来一定会结出一个果。就好像在适当的时候种下了一粒小麦种子,种下以后你不用管它,它自己就会长。同理,我们种下一个迷惑,种下一个业种,它就会不断地长,当它破土而出、瓜熟蒂落的时候,果就会显现。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的产生也是有因有缘才有这个果。自然是一个记录器,也是一个伟大的造物主,它能够根据不同的业给予相应的对境,产生相应的果。所以,当你的生命得到净化,能够破除自我迷惑的时候,这些惑、业、苦都可以破除。

        佛法是研究本质的,而不是研究现象。现象要去总结就太简单了——惑、业、苦三个字一网打尽,一览无余。可是我们凡夫根本不了解这个道理,因为我们面对这个真理还有我执。佛陀是佛弟子的眼睛,这个眼睛一睁开,才能和世界对接,才明白物质世界是按照什么规则去记录的。正如现在的手机能够储存信息、交流一样,佛法就像一个人的大脑,它具备了精神的功能。

        佛陀在很早就说到“心物一元”,这个手机它再有能耐,没有人操作它也没办法。我们的生命再不可思议,是谁在操纵它?是我们的心啊!所以,始作俑者是谁?是谁在迷惑?是谁在造业?又是谁在受苦?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就会事半而功倍,一下子把握住事物的核心了。

        我们现在就是正在做这个事情,禅修非常重要,没有禅修不能够破除迷惑,业和苦必然产生。所以,我们要在根上给这个树木灌溉,不能在花叶上面灌溉,你在花叶上再执着也解决不了根上的问题。生命的化合,也就是佛法中所说的缘起,是非常神奇的事情,我们能够了解多少呢?虽然我们不能够了解,可是我们按照这个原理去洞察的时候,生命就会改变方向,一切都可以改善。

        这是人生很重要、具核心价值的一件事,所以大家要坚定信心,不要在现象中解读,现象怎么解读都是我执,换汤不换药,不解决问题,都是在现象里打转,没有进入本质,没有意义。


轮回虽苦,放下即得解脱

        我们的人生不在书本上,不在别人对你的看法中,也不在某些成熟或者不成熟的做法、思想中,它真的是血与泪的痛苦磨砺,这种磨砺是人生稳稳当当的垫脚石。所以当自己找不着方向的时候,就看一看脚下这块垫脚石,看一看就清晰了。怎么去看?没有禅修是看不见的。世间有太多的信息,人心也是如此,每天转瞬间就是无量的牵引。心要没事,这世界就再简单不过了。有禅修,就有保证,我们对于佛法的某个理解,根本不足以支撑我们这一生。人生也是这样的,如果自己不珍惜,谁能够代替我们去珍惜呢?佛陀,还是自己的师父?都不能代替。

        所以,简简单单地学佛,要真真实实、踏踏实实地照着自己对于轮回的畏惧、对于生命的探索,自己去照顾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照顾你。有了共同的道场,有了共修,情感上的互相支持与伴随,我们就会比别人幸福。这可能不完美,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这已经是绝品了,你还想要什么呢?你再要就都是幻想了,所以面对现实去做勇敢的抉择,简简单单的,该脱落的必然脱落。

        秋天到了,谁能让它回到春天?不可能。所以现实就是现实,“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虽然很多人是人,但是他们不愿意照着人应有的样子去做。但是你知道么?很多恶道的众生,它们多么希望能够按照人道的规则去做,但是它们已经没有机会。自然的法则是很无情的,要放下那些自我的知见,放下那些学问中的条条框框。

        人生,总会有收获的,大家都有成熟的人生,都承担过自己的生命和事业。我想,我们要把这种自强、这种决心提炼出来,要把真正的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我们无尽的生命做好规划。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坚强,那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所以勇敢一点,轮回虽然苦,它也只是一个幻觉。要懂得放下,那么这种幻觉对你来说就不存在了,就这么简单。有这么多选择,但最后你选了什么,什么才是你的?很多存在的东西跟我们没关系,那不就简单了?

        所以管那么多干什么!管好自己的念头比什么都管用,别人好是别人的,各人吃饭各人饱,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生命是个共同体,我们学佛自己吃饱了,别人也就能分享了,这才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世界上佛法有这个功能。


换个角度看问题,苦就是乐

        支撑我们生命的,是对生命真实的了解

        佛法说苦和乐都是一种现象,它们只是我们主观的一种反射。你换个角度看的时候,苦就是乐,为什么?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一种乐。因为苦教会了我们很多启发性的智慧,很多事情经历过了,事情都是暂时的,可它给我们的启发都是真的。

        你看这么多的帝王将相,成就那么伟大的事业,一切都成为过去了,他们和我们一样最终都是一堆黄土。可是人家的生命高贵,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他从中真正获得了安慰,了无遗憾。佛法告诉我们,实际上能够支撑我们生命的,都不在于现象,而是对生命真实的了解。当你了解到生命的时候,就是先知先觉,我们就会带着平等的心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风波,这就是“无我”。

        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换角度看问题,能够把苦的看成乐的,如果不是自我欺骗的话,你就会从中获得智慧,而且不是很狭隘的智慧,不是为了解决苦。很多人自我欺骗,自我安慰,那是阿Q,不是真正的勇敢者走的路。要真正地理解苦、化解苦,才能真正掌控苦。

        真理让我们从高处着眼

        我们如果把生命放大了看,一切都能看得清楚。如果我们没有大背景、大理论的话,就会掉到事相里面,看不到真理。我们经历的很多事,只得到了一时的道理,当你再往前走,你就会发现这个道理不能主宰下一个事情。当你获得真理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从高处着眼,因此一切事物变得很简单。看清楚了这些道理,看清楚了这些事,你也找到了内在的快乐。

        当你获得这些道理的时候,别人没有办法理解你的生命状态,而实际上你的内心有大乐的存在。就像君子一样,他的慈悲心是坚固的,他给很多人带来利益,感觉很欣慰。这个欣慰没有依托,它不依托于肉身,也不依托于心灵,就像太阳一样一直存在,它在不存在中得到了存在,只是别人没有办法分享他的大乐。

        “无我”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

        为什么人不愿意学圣贤?他们只看到了圣贤责任过大,没有看到圣贤的快乐,可是圣贤知道自己有多么快乐。生命一定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要拨云见日,要多留点心,你就会发现生命实际上给我们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可是你在局部的时候永远都得不到。什么叫“局部”?就是自我的角度。所以,佛教说“无我”,“无我”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如果达不到“无我”,得不到真正的安慰,人一生的努力最后都变成走向自我的途径,真是太痛苦了,比生老病死的痛苦还要强烈百倍。而且上得越高摔得越重,历史呈现给我们的都是这个规律,很无情。


若失因果余皆失

        佛法告诉我们要相信因果。个人有个人的因果,社会有社会的因果!因此不要抱怨,而是要积极地修因求果,敬畏因果是培养智慧的方法!生命的提升,要这样去理解与运用因果。很多现象都有它深层次的因,明因修果,方法方向要正确,朝着这个方向走。人生中,这应该是慎之又慎的事。

        因果第一是常识,再修知见是见识,发起行愿为勇识,若失因果余皆失!

        若无信心起外魔,不断烦恼起内魔,若错因果起天魔,若无正愿自成魔!


因、缘、果——你不可不知的真相

        一切都在因果中!

        世间的因果我们看不见,是很深、很隐秘的,但它一直都存在。有的人一生马马虎虎的,看不到因果,对于修善生不起决定的信念,也不知道出离对于人生的价值,所以他在世间沉沉浮浮、迷迷惑惑。

        因果既是有漏法的法则,又是无漏法的法则。但是,因果所牵扯的面非常广。因果中,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另外还有一个是缘。

        因,可以有无量的因,也会成无量的果;无量的因在过去,无量的果在未来。但是当下的“缘”却非常复杂,它是构成宇宙、山河、大地这些幻相暂时存在的根本力量。我们基本上都是在“缘”中生活的,因和果都是难以体察的。我们当下体验的“果”是刹那生灭的,它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那种终极的果。

        我们在因地中,每一个人唯明、唯觉,主观能动的心就是我们成佛的资粮。它可以去修善,它可以去开拓。这一点点的明光,就是所谓的自性。自性非善非恶,是一切万法之本源。当你能够知道自性是成佛的因,你这个果就有无限的风光。在这个缘中,随顺着有漏法“缘起果报”的同时,你可以积极地去开辟自己未来成佛的果。

        一个有正见、正念、有人生规划的佛弟子,有两种因果同时出现并起作用:我们接受过去的因果,显着种种的相,面对着种种的人,承担着种种事的同时,内心却在默默地发愿——要开辟我的未来!发的这个愿基于佛陀所说的法,不断地聚集福慧资粮,不断地升华更新,最后完成生命的净化与提升。这就是这一期人身的价值所在,也是作为一个佛弟子内在的、不可思议的因缘,这都是在缘上努力。

        这个缘不可思议,而且是非常积极的,可以无限复制的。你能够信得过自己,信得过佛陀对你的肯定,你也愿意用一生去努力,那就要在缘起上去把握。一切缘起中最重要的是“愿”,没有愿就没有行!

        “愿”就好像炼金术一样,把我们矿山中的金子提炼出来,我们的未来就会获得究竟的安乐,乃至于让人都能够灭苦得到安乐。因为法是普遍性的,佛陀所说的法是对佛弟子都有作用的。我们自己行持法,就在传递这种法,所以能够和众生分享,就在偿清我们过去的宿债。在这个刹那的生命累积中,就会获得无量的果报。


因果与无常:用心耕耘,必有收获

        佛法说的无常、无我、苦,换句话来讲,这都叫作名法。无常就是指一切事情都在变化,有变化的可能性。正是它可以变化,所以“坏”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转变为“好”。如果坏不能够变,那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了解什么是无常。

        因果也符合无常的逻辑,为什么?因为因果是现象普遍存在的总结,而这些现象都是一段一段的。比如在陕西,秋天种下小麦,到来年的夏天就收了,这就是因果。它的成长分很多个阶段,春天种,秋天收,这样一段一段的现象叫作无常,它的本质符合因果。正是因为因果是无常的,是阶段性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坏转向好,从凡夫到成佛。但是并不代表你不通过努力愿望就能够成功,努力也是要依靠无常的本质才能转换的。从人到佛是因果决定的,它经历的过程我们叫作无常。正是无常让我们感到美丽,让我们得到机会。当你了解到事物的客观现象以及它根本的因决定着根本的果的时候,我们的努力就有了方向。对于外在的一切,你明白了它的原理,就不会再畏惧、退缩。你该做什么,在做的时候就会很自信地知道自己能收到什么。你种了小麦,一定会长出小麦,而且种一个绝对不只收一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六度万行”,就算老天爷不让你收成,不下雨,那我们就要自己挑水灌溉。首先要把种子种下去,你不种那个善因,它能长出来吗?不可能,所以就看你想不想去干这件事啊。你光想着种小麦,种了种子就收了,光想不做行不行?需不需要愿力?

        所以,修行是一个全方位的生命运作,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都需要,少一个都不行。从因到缘,这些都具备了,果才一定会成熟。所以果一定是可以控制的,换句话来说,我们用心修行必然是会成功的。你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落实,它一定成功,你运用了无常,把无常运用到了极致,无常就不再可怕,你成佛了。


福报——我们生存的依恃

        一切事物都是因果法,从因到果有一个过程。就好像我们从种下种子到收获之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去养护它。福报这个东西很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福报,但是我们从现实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现象可以证明它,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而已。

        每个人的福报、因缘都不一样,所以注定了有些人付出很少,回报很大;有的人付出很多,却没有回报。只有善、利他,我们才叫作福报。

        佛法中的六度是福慧的集中体现。忍辱基本上是福报的来源,我们世间人也说平安是福嘛,平安从哪里来?从忍耐中来,所以你今天不修忍耐,你就不可能平安。一个有限的人,要和整个人类去抗衡,要和自然法则去抗衡,那他永远不会平安,也永远不会有福报。

        布施也是同样的,布施是给予。我们给予大地种子,大地有信用,它会给我们回报。布施是先给后得,我们要想得到氧气,首先要呼气,才能吸进来气。你说我只要吸气,氧气多多益善,你都不呼出去,又怎么能够吸进来呢?这是自然之道,布施者自然之道也。

        持戒,有两方面的作用,你通过持戒,不杀生,不仅仅能够产生福报,也会产生智慧。所以说,六度万行,特别是六度,集中地体现了福慧。它是因果法,自己种,自己收;现在种,未来收。你要有信心,要去等待,等待的前提是你要种下种子,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积累福报。

        福报,过去祖师有讲:人天路上,福报是最重要的。福报是我们生存的依恃,如果一个人没有福报,就得不到人身。或者说福报有点少,得到人身但带的资粮不足,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他,父母也是负债累累,这就是他的命。自己过去世没有培养,没有布施、忍辱,所以福报很差。那这没办法,只能够知耻而后勇,努力去培养。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事情是凭空而来的,自己的命运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如果不信,就可以从当下去努力,看看有没有结果。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努力方法都不对,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盲目地、被动地、错误地去追求。比如当代,一些人追求福报的方法就是去破坏自然,结果呢?这不是福,这是祸。任何事情,它都有着自然的因果、自然的法则,我们要去遵循。福报要不断地累积才有可能获得。人没有福报就没有善缘,没有善缘,就像在公路上的一滴水,马上就会被太阳晒干。有福报,同样也是一滴水,但是是在大海中,永远不会干涸。

        环境就是你的福报,你看看你的环境,就知道自己的福报怎么样,自己的平台怎么样。你要进入另外一个平台,但你没有进入那个平台的思想,也不知道珍惜,对于任何事物都是索取,而不给予,那你怎么会拥有那个平台呢?所以一切法都是通的,因果的法是自然的,福报一定也是这样的。

        智慧,相比较就更难了,“十年富,才能十年贵”,你看看做企业的,做了十年有钱了,他才想到没有地位,才去追求贵。得了十年贵,这时候他要立德立言,回过头来看,才觉得在未来还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行。所以要做十年的人上人,才有可能往贤的方向进步,这时才要去立德了。要立德,怎么立啊?还需要十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贤是什么呢?从物质往精神的转化。真正的生命体,是以精神为衡量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