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九章 麦子告诉你因门六义|《生命的艺术①:用“华严”成就生命的庄严》

作者:释如孝
介绍:诸法因缘生,如果想要明白众生是佛的原理,就要在缘起当中,追寻它的因。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页数:350千字
ISBN:978-7-5188-0584-6

内容简介

                                                                            第九章    麦子告诉你因门六义


        《华严经》讲的是甚深的无尽缘起,非言思所能到,非推理所能到。《华严经》在圆教中开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的本怀,佛的证悟。诸法因缘生,如果想要明白众生是佛的原理,就要在缘起当中,追寻它的因。

        因是什么?众生在果中迷失,畏惧果报。实际上果是因的完整拷贝。因上是什么,果上一定是什么,就像复印件一样。果,只能接受,所以你想改变命运,一切都必须从因上去找。同样的,成佛的因,佛陀已经非常清楚地给我们指明了,是真实的存在,毫无疑惑,毋庸置疑。

        这个因到底是什么?

        在自然界当中,一切物质、一切现象都是和合的,没有一个物质是最纯净的展现。比如黄金,它的纯度可以达到99.99999…%,无量的9都有可能,可就是达不到100%,这说明黄金中有杂质,它是和合相。一切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追寻第一个因,理论上知道有一个纯净的东西,但是事实上找不到。一切自然的、人造的、所知的、所想的,都是和合相,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已经把人局限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和合相,因为我们所摄取的能量的补给就是和合相,空气、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没有一个东西是纯粹的。你可能说氢元素、氢分子是纯粹的,但是我们人没有办法跟它直接发生作用,只有在和合相当中才能产生缘起。所以,缘起是法界当中非常深的变化规律和原则。

        在人的身体补给中,一种是业所生的色法。按照中医的说法,叫宿气,也就是人天生的禀赋当中元气的厚薄。这在佛法当中叫“业所生”,因为它来源于过去世所造的业在这一世的兑现。

        第二种是食所生的色法。我们的食物本身来源于天地,我们寄形于天地之间,饮食的目的是为了接天地之气,让我们身体内的物质得以新陈代谢。

        第三种是时节所生的色法。比如夏天,外界普遍温度较高,很热,佛教称为火大,那么人也会吸收到火大的元素,生命的新陈代谢就处于亢奋的状态,这是一种季节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以上这几种能量补给都是和合相,和合相是我们在世间流转的途径,不可避免。由于在因上就是和合相,再借助于缘,每一个缘本身也是和合相,最后果也是和合相。所以生命的流转,就是在这种很深、很复杂的和合相互相吸收又互相排斥的运动过程中得以完成的,这也叫“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三界都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为动就可以互相吸收,这就是缘起来了,就在这种不断的缘起当中,我们的生命流离失所。内在的身心、思想是不安之相,同时,外在的宇宙、大地也是不安之相。我们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动,但是我们不知道地不震的时候它也在动。

        现代科学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运动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在运动当中就有了偶然性。业力有了运动这个因,就会碰到它的缘,这个缘又会把业力放大,而人不自知。缘上不知道裁减,因上更找不着,那怎么能获得生命的自由?完全不可能。

        佛陀作为智者,他完全了解这个原理,他所说的缘起、三观都是有科学性的,任何人都可以了解,所以佛陀才讲《华严经》,龙树菩萨才从龙宫取回这个《华严经》。再说回来,正是因为我们有佛性,我们才能够成佛。如果你无佛性,正如沙子里是榨不出油来的,你有什么样的缘,都不能够解决因上的问题。

        当然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也就是他的因缘不一样。在这个方面,佛陀有遮有开,在某一个阶段佛陀不这么讲,但是佛陀在《华严经》当中讲了,这是他所自受的法乐。他这样讲,并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这就是《华严经》的不共和殊胜,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自然界,在物质的缘起当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和缘不相应的事物,也就是找不到一个独立、纯净的物体来作为它的第一个因。在思想界,可以一直追溯到无明,可无明也是“有”的一个延续,它也是环环相扣的,你还是找不到哪一个是始作俑者。凡是缘起的事物都非常复杂,通于三世,但从时间段上看,对于宇宙来说都是一刹那。

        那么何为因?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包括推理到的,大概都叫作缘。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小麦是小麦的种子生的,但是最原始、最远古的时候,第一颗小麦种子是从哪里来的,那个因能不能找到?比如我们人,第一个人是什么因产生的?人生人,那谁生的第一个人,能不能找到?一切物种在最开始的那一个是谁,谁能够用逻辑推理或者想象找得到?

        虽然因不能找到,但是在每一个当下,一切的物种都是有记忆的,小麦的种子中也是有记忆的,它完整地遗传了远古的信息。包括地球也在它冰封的地殼的深层,埋藏着它一个深刻的互为缘起的产生过程。虽然我们不能知道第一粒种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但是我们却能够知道,在当下我种下一颗小麦种子,大地很慷慨,大地的这个缘不可思议,它会放大,放大出一把小麦回报给我们,它很讲信用。在各种因缘当中,我们会看到每一粒小麦都有它的对应性。我们就先通过这么一颗小麦种子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果、缘、因试着探索和了解一下生物的因,何为第一因。

        作为法,作为缘起,它有一个基本的定义。我们讲,诸法必然有其自性。比如小麦就有小麦的自性,它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不和外物发生混乱。小麦不是玉米,对这个事实,也有不同的名言和不同的载体,这就是第一个要素。

        诸法各有其因,各有其相,各有其界。小麦有了这个界以后,它不和其他物种发生混乱。它有它的相,小麦的存在有它自己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外面的皮、里面的面粉、中间的胚芽、小麦头上的绒毛,这些都一直不变,所以叫作它有自性。这一颗小麦有它的相、它的界,它的界就在它这个相所诠的范围内,超越了就不是它了。它有它的因,它的因我们先放一放。我们先从小麦的种子说起,说一说小麦的种子对于缘产生的果。

        它首先要在适当的时候,要在适当的地方,要有适当的人。因为小麦不会自己动,这是它的特性,所以要有人把它撒到地里面。而这个人要先把地整好,同时他也要有一定的智慧,知道什么时间去撒种。他撒种的时间要对才行,如果撒种的时间不对,小麦长出来的就是草,不结麦穗,所以时节也是它的一个因缘。它被种下去,第一个缘成熟了,或者说有了种小麦的人,它最主要的缘成熟了。

        种下去以后,还要有适当的温度、水分,这样一个缘一个缘,接连不断地在小麦的种子上产生作用,小麦就发芽了。这是它的第一次空掉,它里面的淀粉没了就空了;胚芽没了,变成两片细细的叶子,它的相变了;然后它破土而出,整个壳也没有了。接着它向下生根,根就产生了;向上生秆,秆又产生了;再向两边展叶,叶又产生了。再不断地长、不断地长,麦秆更高了,产生了节,节再往上产生了麦穗。麦穗刚出来的时候,它先生出了一个麦芒,麦芒生出之后产生了花粉……都是不断地变变变,变来变去,从相上不断地变。我们看不到种子,原来的种子是因,没有了。现在的缘有无量,它的果还没有出现。等它的果出现了,它和种子还不一样,它首先是一个绿色的,是半粒的,再长着长着,等到芒种的时候,基本上颗粒饱满。但是它的缘还没有成熟,最终的果还没有出现,它的颜色还没有从青转黄。当它从青转黄的时候,自然界当中就有很多报信的鸟来告诉人们它成熟了,这时候果才出现。

        法界非常微妙,它和整个天气相应,和整个人类都是互动的,没有一个是不互动的。当小麦果粒成熟饱满,叶子就枯黄了,这就到了收获的时节。如果你不收获,它自己也会掉下来,它要延续它种子的存在。它有它的愿望,愿望是未来。

        在这个变化当中,面对这一粒种子,如果我们要做推理的话:这粒种子,叶子是从种子的哪一个部分产生的?根是不是从小麦种子的皮里面产生的?因为我们看不见它是怎么变的,它刹那刹那变得很快,无数的变化,就像神话一样。借助现代的科学仪器,也不一定能把它的那种变化看得清楚,它的变化就好像母胎当中的婴儿一样,永远是一个秘密——它是怎么成长的?它是怎么成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它怎么会有知觉?这些永远不是我们用仪器能够了解到的。

        法界非常不可思议,你想不出来,你也说不出来,所以叫作不可说,不可想。不可想就是不可思,不可思议,也没有办法解决。借助现代的科学仪器,我们不断地分析小麦的脂肪、淀粉、蛋白质这些东西,可就是搞不清楚什么是让它成为小麦的最原始的因。如果是某一个比例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就是小麦的话,那我们人类是可以做到这种比例的配合,可是它不叫小麦,那叫营养早餐。而且它的皮也不是没用,它每一个地方都不是没用的,多一个也不行,少一个也不行。你说这个麦芒长得不好看,不要它行不行?不要它,果不出现,差一个缘都不行。少了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不行;少了人,它自己也长不了;种在石头上也长不了,哪一个缘都少不得。

        作为小麦的这个因,它对缘的时候,变化非常复杂。既然知道在小麦的现象当中,我们找不到它如何成为小麦的答案,那我们现在通过果,通过缘,通过原始的种子来对照因和果就会发现,种的是小麦,长出来不管它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最后它给你的还是小麦。所以有一个是必定的、非常明确的、决定性的结论:小麦的种子就生小麦。这个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而且有它的科学性,这就叫作“性决定”。

        这个决定性和缘没有关系。如果是缘能决定的话,天上下着同样的雨,雨当中应该产生小麦,所以它和缘没关系。也和大地没关系,大地就像复印机一样,你给它什么,它就复印出来什么,你不能说复印出来的这个东西是复印机帮你造出来的,那不可能,所以是性决定的。小麦的这种自性,它是有的,所以它的因果是有的。小麦之所以能够成为小麦,是它的因决定的。小麦本身的这种存在,就叫作“有”。它这种“有”很有力量,你怎样改变它都改变不了,它一定会成为小麦。它能够成为小麦和缘没关系,这是第一种状况:性决定,也叫作有,有力,不待缘。不待缘就是和缘分没关系,小麦这个事物是绝对有的,这就是因门六义当中的一项,叫作“性决定”。

        那么作为因,它对于缘来说,因是一个整体,我们看到因它有自性,可是我们有没有看到它的自性在哪里?在小麦存在当中,有没有一个决定性的因来为它自身做注解?它只是和合相,碳水化合物这些而已。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是因缘有,不是真实有。因缘有,我们就叫作“空”。所以在它的因当中,同时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只是我们看不见,我们也不知道,它不是磁场,也不是淀粉,也不是神,它是“空”和“有”同为一体的一种存在,“空”和“有”是同时的。如果小麦的种子不能够“空”,那它就无法长出新的麦子,所谓“空”就是会变化,会“没有”。

        小麦种子里面的淀粉见了水,会长出麦苗,两片叶子长出来,这时它已经“空”了,这是它的“空”在产生作用。所以在它原始的因当中,它这个“空”非常有力量,它这种“空”我们叫作刹那刹那的显现,也叫作“刹那灭”。淀粉没了,种子灭了,到最后一个刹那,一切都灭了,只有果产生了。如果没有这个“空”,果能产生吗?不能。这是它展现的另外一面,这个“空”非常有力,它也和缘没有关系,它一直显现出能够让一切发生变化、让一切失去原来相的这种空掉的能力,叫作“刹那灭”。“刹那灭”当中具备了三项:空,有力,不待缘。它本身是空,这种空很有力量,不需要缘分它就能够空掉一切。

        我们人也是这样,生死是同时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会觉得很高兴,一个生命诞生了,并没有想到他会死,谁也不会这样想。实际上,我们的身体结构中有两种酶:一种酶,在氧气呼吸的作用下会让你不断地茁壮成长;另一种酶是与生俱来的,有氧气的时候就处于睡眠状态,不发生作用,当我们的呼吸一停止,它马上就会产生作用,我们的肉身就会被分解。所以死也是很微妙的艺术,我们人不知道,但它确实是那样,因果同时,生死也同时。

        在因当中,有“空”,有“有”;面对它的缘,它有需要或者不需要;它有的时候很有力量,有的时候没有力量。

        从“有”的角度去看,既然有,就不需要缘了吗,变出种子不断地复制不就完了吗?但在这个方面它非常脆弱,没有一点点力量,一切全是缘说了算,这就叫作“恒随转”,它都是随着缘分转,这是它永恒不变的特性,所以叫作“恒随转”。“恒随转”是“有”“自己没有力量”“待缘”这三项组成的。如果在“有”当中,它只产生自己的结果,这时“有”它非常有力量,但需要等待缘分,它也是把一切交给缘,那就是“有”“自己有力量”和“待缘”,这就叫作“引自果”。所以加上我们之前讲到的性决定,在“有”当中我们看到了“恒随转”“性决定”和“引自果”三项,分别是“有、无力、待缘”“有、有力、不待缘”“有、有力、待缘”。这是“有”中形成的三种因和缘的互动而产生的规律性。

        回过头来再看它的空性,空性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或者力量,在果当中也有,就好像一种遗传的密码一样,或者它本来就有,或者它一直就有,但最重要的是“果俱有”,它果上要产生这种能力。在果上要等待缘分,等果成熟以后,才能显现出果中的这种空,它是“空”“有力”“待缘”,就叫作“果俱有”。如果是刚刚我们讲到的“空”“有力”“不待缘”,就是“刹那灭”,如人从出生到死亡。作为空,还剩下了最后一项:“空”“无力”“待缘”,也叫作“待众缘”。

有力

不待缘

性决定

有力

待缘

引自果

无力

待缘

恒随转

有力

不待缘

刹那灭

有力

待缘

果俱有

无力

待缘

待众缘

        以上就是因和缘互动的六种状况。一个事物,如果你找到它的因,因一定也会互动,面对缘就产生这六种结果,这就是因门六义,可以不断地成为圆见。我们众生看到的都是一切事物“有”的一面,看到的只是缘,没有找到因。我们只是在和合相上不断地去寄存,像一个寄生的生物一样,不是一个主体性的生物。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的“佛性”这个因就被掩盖了无法彰显,而佛是把他的因发挥到极致了。我们现在虽然是在缘上产生了问题,但是我们因上有啊,就像我们本身就是菜籽油,只是没榨出来,我们不是沙石。如果是沙石的话,你再怎么样努力也是不可能榨出油的。

        这个缘起,因门六义肯定了平等的法门。所以我们会看到,佛教一直说平等,平等到底在说什么?这是佛陀最伟大的发现,也是圓教的开始,这是一个起跑线。如果你能够把因门六义搞清楚,你就会获得信心。所以华严的第一个境界,就是信。

        有关信的问题,你到底信什么?你能不能够自信?如果你能够自信,那么你也能够理解佛,也能够相信佛所说的法,因为这些对你来说都是一个问题,一个原理。所以你看到什么就会信什么,这决定了信的层次和起跑线的不同。从信、解、行、证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用圆教的信,起圆教的解,修圆教的行,就证成佛的果;你用顿教的信信真如,用顿教的解解真如,用顿教的行行真如,用顿教的证证真如,你就证到了菩萨;你用始教也是同样的道理。小乘教也是同样的,起小乘的解,修小乘的行,成小乘的果。所以小、始、终、顿、圓有它们的连贯性,但是也有它们本质上的不同。这就是华严,佛陀自己宣说自己所证到的境界。

        本来佛说完这个法,一切法都说了,但这是从契理的角度谈。可是众生对于这个甘露不能完全领受,我们的消化系统接受不了,所以佛陀就在里面再加点水,再调一调,慢慢地让我们吃,所以其他的法都是属于契机的部分。《华严经》所宣说的是佛陀的本怀,这样说不是我们对不同的教有褒贬,大家一定要了解到这一点。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羡慕佛果,相信佛果,就好像说别的教不殊胜似的,实际上都非常殊胜,那要看每个人的缘分。但是你要明白,在佛教的历史上,对生命的解释各有不同,特别是因门六义,它是解释佛性的,解释成佛的原理的,在其他的教当中没有这层深意,所以你能听到因门六义是非常殊胜的。

        因门六义可以解释自然现象的原始的因,也可以解释佛果——成为佛以后为什么是亦空亦有。佛现在是空,他的空当中有一种慈悲,我们接不到,我们不相应,因为我们不相信。所以,你是否能够相信佛,是建立在你是否了解佛,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基础上的。当然这些都是说一说,实际不是那么简单的,它的事相和它的行持非常复杂。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有了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他要对一切和合相照单全收,这才是一个圆融的人,要圆融无碍。

        什么叫圆融?心量广大。作为一个人,要拓展自己的心量是最难的事情,就好像你本来是一粒小麦,你现在要成佛,太不容易了,那是跨界的事情。我们一个人拓展心量的难度,比小麦成佛的难度还要大,因为你找不到原理。就算你完全放下,你也拓展不了自己,你是执相而求,咫尺千里。除非你明白了华严境界,找到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成功的个案,那才有可能。

        所以,当你看到生命的果报如此殊胜的时候,你的心量自己就大了,因为你看到结果了。世间人也是这样,小小的挫折他为什么能够忍受?我们会看到,全世界大多数的政治家为什么能忍受?因为他们都在等待一个结果。这个世界,人都是因为希望而存在,因为希望而能忍,所以一个人有没有希望很重要。我们不可以失去希望,成佛这种果报是一种希望所在。实际上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寄予了一个厚望——“在未来有一个果报出现”,这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动和行为。所以按照同样的原理,我们也在创造,那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希望成佛呢?那你心量自然大了,你也没什么值得烦恼的,你也知道一切都需要付出。你也要花一点成本,要拿出一点时间精力,要去投资才有回报,这样你就不觉得修行难了。但是你也不能迷信,不能自己画饼充饥,那是自我欺骗,那就走到事法界去了,没有理由,没有由头。

        所以我们说一因二相六圆融。一因二相,就是在这个因当中有“空”和“有”这两种相;然后是三观四法界五教六义。一二三四五六,大家就记好一点,一因二相三观四法界五教六义。

        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