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分享

第三章 温暖而不可思议的华严境界|《生命的艺术①:用“华严”成就生命的庄严》

作者:释如孝
介绍: 法藏大师对《华严经》有一句评价:“《华严经》到底谈什么呢?——法界因果,缘起理实。”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页数:350千字
ISBN:978-7-5188-0584-6

内容简介

                                                                第三章    温暖而不可思议的华严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名就是对整个经的一个浓缩,就好像我们有什么样的内在品质,别人就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与之相应的名字一样。中国人一直有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比如说过去对一个人的总结,特别是一些公众人物、帝王将相过世以后都会给他们一个谥号,以高度地概括他的一生。往往一两个字,名字越长就说明这个人的功德越殊胜不可思议。同样的“大”“方”“广”“佛”“华”“严”,每一个字都有所指。

        我们先来看一下“大”“方”“广”。“大”“方”“广”,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境界,每一个字都是从不同的、多维的角度阐述佛陀所证悟到的真理的不可思议。

        所谓“大”,就是指我们心性的本体,或者说真理的本体,它超越了大小相对,遍一切处,所以叫作“大”。同时,所谓的“大”,也是指佛的法身,或者换一个角度,指佛的精神境界的不可思议。它超越了想象,超越了滞碍,超越了相对,超越了大小,所以叫作“大”。

        那么“方”呢,我们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人格完美和有原则,叫作“方正”。还有所谓的方圆之道,天圆地方。“方”是代表佛的一种报身。佛的报身非常不可思议,他也在这个华藏世界当中,超越了我们人类的想象,当然这个也是自然的法则。我们人类受概念的限制而难以想象,我们觉得地球很大,可是如果按照现在的科学体系,把地球放在宇宙当中,它就像一粒微尘。如果说这么一粒微尘只是佛的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都是把它说大了,佛陀的报身通天彻地,非我们人类能够想象。但是佛的报身是有所显现的,就是卢舍那佛,就是我们每一次供养文中念的“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报身是由佛的功德和誓愿显现的,是永不生灭的,超越了概念,真实存在的。

        “广”,就是佛的法身和报身的作用。就好像太阳的光明可以遍照我们这个银河系,每一丝的光明,都是太阳的作用。那么佛陀的作用也犹如阳光一样不可思议,遍满法界。

        “大”“方”“广”三个合起来,就是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也叫作本体、现象、作用,佛法当中叫作“体”“相”“用”。法身、报身和化身是偏于真理性的,是佛的理格身,也叫作法则性身,法则的一种展现。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原来是一身,佛所证悟到的这个宇宙真理,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我们再来说说“佛”“华”“严”。“佛”,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是觉,觉察。每一个当下、每一事、每一物都是正确地随顺法界,随顺法则而显现出来的人格的一种完美。觉,念念不离;觉,佛是任运自然;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华”,是佛的无量的灿烂,他的身相的庄严,他的不可思议的功德的力量,他的那种美好,我们都可以用“华”来描述。在我们这个人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万华庄严、杂华庄严,各种各样的华,夺自然之造化,不可思议。佛,因为无量劫来修行利益别人的这么一种功德,所以无论是他的一个微笑,还是他的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非常光明灿烂,这就是“华”。

        “严”,是指庄严,佛以他无量的因,万行之因,庄严着他的果。万华之因,殊胜之果。果是佛,因就是无量的善行,无量的杂华庄严。

        我们会发现,“大”“方”“广”中有一种理性的成分;“佛”“华”“严”中有一种人格的成份。“大”“方”“广”“佛”“华”“严”,是从六种角度去诠释佛与真理的和合。我们可以想一想,伴随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和善,人不能够离开他人,但是人又有着种种不同的角度。佛做到了他所证悟的真理不会因为任何的角度而起分歧,他用不同的角度而得到一种完整的生命。

        “大”“方”“广”“佛”“华”“严”“经”,“经”为万世之常法,不可改变,这就是“经”。所以这部经的经名就标示了这部经的内容。它为什么成立?因为它有因有缘有果,它有本体,有现象,有作用。佛是圆融的,佛是生命的完整展现,而我们是少分的展现。所以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有唯明、唯知、唯觉的这么一种能够了解事物的能力,这是我们与佛平等的。佛把这一念心的光明,把他无量的庄严,不断地扩展,遍满宇宙,洞破了无明,并且聚集福慧,经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最后又回到了宇宙,与宇宙合二为一。同时又因为他的愿力,宇宙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说的华藏世界海。

        所以这部经不可思议,非常圆满,能够与这部经结缘,我们将会看到整个佛法的要点在哪里。华严宗的三祖贤首国师,他的法名就叫作法藏大师,他是二祖智俨法师的弟子,四祖澄观法师的师父,“贤首”是武则天赞叹他的功德和智慧给他的封号。在唐代,华严宗非常灿烂。法藏大师非常了不得,他在法门寺为了利益众生,在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前,燃指发愿:要明了如何才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希望能够与佛陀接上殊胜的因缘,让他的法身慧命在誓愿力的护持下能够获得开显。

        法藏大师对《华严经》有一句评价:“《华严经》到底谈什么呢?——法界因果,缘起理实。”

        何谓“法”?“法”,是诸法的总称。诸法——春夏秋冬,男女老少,宇宙万事万物,这就是诸法。

        何谓“界”?“界”有三个含义:一切诸法皆有其相,一切诸法皆有其因,一切诸法皆有其自性。何谓“一切诸法皆有其相”呢?比如说此方不是彼方,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就是中国,夏天就是夏天,不管这个法它有没有被命名,或者是用英文命名的、或者用中文命名的,这只是概念上的差别,对于它的本质来说,是不变的。所以夏天是一个名字,它所诠的理是什么?就是热。夏天有它的因缘才得以出现,春天结束以后,夏天就会来,不会说春天结束冬天就会来。它就有它的法则,有它的自性。一切诸法皆有其相,夏天热就是它的相;一切诸法皆有其界,夏天也一定与它的界相应。比如说春天结束的那个刹那,以及秋天要开始前的一个刹那,这个中间就是夏天。它的来由是从春天来的,是春天的一种扩展和发展,春天是夏天的因,所以春天的因不会结冬天的果,这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不以人的意志和看法而转移,这就是它的自性。一切诸法的界,皆有其相,皆有其因,皆有其性,这就是对于万法的一个总结。

        “法界缘起,因果理实”,这是贤首大师的话。“法”“界”两个字我们解释了,“因果”大概也涉及到了,在自然的宇宙和人生当中,一切事情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人类一直在苦苦探索的。我们一切的知识文明,实际上都是对这些的探索,如实地知道或者错误地知道。错误地知道就违背了自然的法性,那么一定会看到所结的果是不乐的、不善的,是萎缩的,是不长久的;随顺法性遵循法界的自然,人将从感性的经验和错误的认知当中不断地获得升华,获得对于现象的洞察和了解,从而超越现象,获得人生的安乐和幸福。这是自然的法界,所谓大音希声,因和果之间,一定是隐隐约约,千里之外你才能看到它,今生来生,所以人会在因果之间迷失。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为菩萨的智慧已经发现事物是它的原因造成的,因上不能改变,果上就没办法改变。所以,要想提升生命的品质,就要不断地用智慧力去观照这个因。“众生畏果”,当一个结果出现的时候,比如疾病出现,病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养生或者怕麻烦造成的。我们老是要走随心所欲的路,但是我们又没有那个方法,没有那个方便,不能够利用自然,反而被自然所利用。人类一辈子都是享用着大地的一切所产,人觉得人吃大地所产是天经地义,所以忽略了它;但是大地吃人就一次,我们的生命终归会回归大地,尘归尘、土归土。如果你把这看成是一种相生相克的话,我们也不知道谁胜利了还是谁失败了,这都是看和自然的法则相应不相应。违背自然的法则,说得再好,无论如何地自我欺骗,最后总会加倍地偿还回来。

        从作用力、从现象上来讲,叫作有因有果,这是从表相上讲。从本质上来讲,就叫“缘起理实”——因缘所生,条件所生。如果这个结果是在某一种条件下产生的,当你把它的条件用一种正确的理念去兑现的时候,它的因改变了,它的果也会改变。如果不了解缘起,人就没有办法提升自己,总是在感性的、违背自然法则的、不断的错误当中,没有出路。“理实”,就是理和事实,事实和现象,现象和本质。理是对事物宏观规律的掌握和发现,理实是规律和事实之间不断地对照。所以“法界”“因果”“缘起”“理实”,就是从这八个字的角度去探讨《华严经》的本质。

        以上是将《华严经》的经题和宏观的轮廓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接下来我们谈一下《华严经》不可思议的力量和作用。在历史上为什么人类发现了它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和作用而不断为智者所遵循呢?当你明白其内在原理的时候,你是容易相信的。如果你能相信,在我们有选择性的接受,从我们有限的思维当中去发现它的合理性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接受了。如果超越了我们的思维和想象,我们就没办法接受。每个人都是以这种模式看待自己的生命,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就可以理解,有的人就不能理解。所以《华严经》说,要向众生去学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它的实践。从理论上的认知到实践上的落实,是《华严经》的两种学习方法。在历史上,按照贤首国师的记载,他一生中的很多生命现象都在《华严经》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他也是通过《华严经》了解了人生的终极真理,所以他非常想和大家去分享,一生都在华严上不断地介绍一些方便,以便我们能够进入。

        当年武则天派人到西域把八十卷的《华严经》请回来以后,法藏大师也参与翻译,其中还有一位来自于阗国的大德叫因陀罗般若,他在翻译的时候给法藏大师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不可思议的事件。

        他在于阗国修行的时候,有一位同参道友,名般若弥伽薄。当时这位般若弥伽薄还是一个小沙弥,还很小的时候,由于他的善根和因缘,他对《华严经》的信心很大,所以他每天都诵《华严经》,非常欢喜。有一天,在他面前突然出现了两个人,他们说:“法师,请你慈悲帮我们一个忙。”他说:“什么忙啊?”“生死攸关啊,你如果不帮我们,就会有很大的一场战争 爆发,众生就会陷入灾难。”他说:“我一个小孩子,又是一个出家人,没有钱,也没有力量,我怎么能帮你们呢?”他们说:“法师你不知道,我们需要你的帮助,请你来为我们诵《华严经》。”“那你们从哪里来?”看到那两个人指指上面,他想可能是天人。他也很害怕,不知道天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不过出家人他有这个因缘,他有这个慈悲,他也不能不答应,就说:“怎么去?”那两个使者说:“法师,请你闭上眼睛,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于是小沙弥就闭上眼睛,转眼之间到了一处大光明的地方,帝释天王亲自来为他打伞,说:“法师,请您坐上我的宝车。”他问:“发生了什么事?”“阿修罗无故挑起事端,说我们天界的这个果实根在他们那里,说我们不应该摘果子。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事件,就兴兵讨伐我们帝释天国。”小沙弥说:“我能做什么呢?”天王说:“法师,请您诵经就好。”沙弥想:这是我能做的事情,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于是就答应了。只见诸位天众前面燃烧着不可思议的妙香,幢幡宝盖,天乐陪伴,天界的宝车无风自动。来到了战场,他就只是一念端坐,开始诵他的经。

        佛陀的这种妙法的功力,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发愿:“我若向地狱,地狱火熄灭;我若向修罗,嗔心转慈爱。”这个愿就有这样的一个力量,法的力量,法界的光明藏它能够转化我们的思维。阿修罗就是有我执嘛,但他在这个法的光明当中突然就恢复了他的佛性——“哇!打仗是很没意思的事情。”一念溃逃,天众都很欢喜:“哇!我们又发现了生命的另外一个境界,我们每天只知道享乐,也没想到阿修罗会无端生事,我们也应该精进修行。”双方都蒙法的利益,提升了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境界。

        这个沙弥也很高兴,帝释天王也就是我们说的玉皇大帝,对他说:“法师您太伟大、太好了!化干戈为玉帛。您说您要什么,我该怎样来报答您?”沙弥说:“别的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一样东西行不行?”天王说:“你要什么尽管说,没有问题!”“我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只要这一个。”帝释天王一听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他说:“法师,这个不是我能给你的,如果我能给你,我自己也能够受用啊,我也早就解脱了我的局限了啊。”法师说:“那好,我来努力,我自己努力。”诸天就把他送了回来,他又回到了于阗国。这位沙弥从天界回来以后,他的身上粘到了天界的香气,一生走到哪儿都有特别殊妙的香味,有的病人闻到这个香味就会好,真是不可思议的生命现象。这位般若弥伽薄法师,临终的时候非常欢喜自在,他说我要去佛国了,跟大家告假。

        贤首国师有一本《华严经》,是北齐一位法师抄写的。那位法师福报非常大,信心也非常大,和《华严经》的因缘也非常深,他用各种沉香、檀香,造了一个佛堂,然后用各种殊胜的妙药磨成粉,制成纸,然后再用珊瑚、青金、朱砂等七种宝磨成粉,斋戒沐浴以后,选了一个最好的、最柔软的笔,每天抄写《华严经》。每一次抄写的时候,都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不断地礼拜忏悔、斋戒沐浴、天乐供养,之后才开始抄经。他一生的福报非常大,他的心就在华严的境界,于是他尽自己所能,终于抄得这一部《华严经》。它这部《华严经》抄好以后有很不可思议的功德。

        从华严初祖,经过五代人的努力,终于把整个《华严经》完整地诠释了,刚好是从李世民到唐武宗灭佛之前这么一段时间,是整个唐代文化最灿烂的时候,人的福报具足,《华严经》出现于世。在此之后,《华严经》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为日本和韩国所继承。在清代末年,杨仁山居士,还有很多的法师,

        他们去日本求法,又得回了这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