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五章 唤醒佛性
第一节 生命的潜能
我们已经大概说了出离的重要性。出离是基于真相,基于苦集灭道,基于世间的生灭而做的一个理智选择。在这个世间,我们可以以种种的理念去观察,去分析,从而找到一条出路。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甚深的观察当中,我们发现每个人契入生命的角度不一样。基本上来说,人都具备三种美德——大雄、大力、大慈悲,它们相当于我们中国人一直谈到的仁、智、勇。
所谓的仁,是慈悲;所谓的智,是大雄;所谓的勇,是大力。仁、智、勇叫做“三达德”。世间确实有苦和集的存在,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的佛性也真实存在。当佛性展现出来的时候,就具备仁、智、勇的品德。每个人都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有时候我们自信满满,这种自信是一种力量。那么自信的源头是什么?源于我们对人生正确的了解。比如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或者价值观,这些都是智慧的源泉。当我们能够正确了解的时候,通过智慧的分析,通过对世界观客观地掌握,我们会恢复自信,会从自我的惶恐不安中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切都来源于心,而从心中迸发出的慈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德。当然,不仅仅人类有慈悲,所有的有情众生皆具足这份美好的品质。比如,我们都听过虎毒不食子。所有的动物都能流露出对子女的那份慈悲。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我是比较震撼的,也多次引用过。四川西部有一个草原叫若尔盖草原。2010年的时候,那里有一对狼爸爸、狼妈妈,生了几个小狼以后,由于当时找不到食物,它们就把附近村庄的几头牛羊给吃了。村民们很愤怒,最后下了套子,把狼爸爸给逮住了,逮了以后就把狼皮给剥了。这个狼妈妈每天晚上绕着村庄哀嚎,声音很凄惨,这些村民感觉到惶恐不安,但是逮也逮不着,怎么办呢?
村民知道它们没有食物,就给食物里投了毒,毒量不是很大。当狼妈妈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向窝那边跑,村民在后面跟踪。它快到窝跟前的时候,已经没力气了,它就爬,一边爬一边做着一个惊人的举动——它把自己的皮毛活生生给咬碎了。它可能认为人类之所以把它的丈夫抓走,是想要皮毛,所以你们抓我,我就把皮毛给弄碎,不让你们用。这只母狼最后拖着血淋淋的身体爬回去,给孩子喂了最后一次奶就死掉了。
当这些村民顺着痕迹追过去的时候,都很震撼,甚至有点儿想不通。村民被狼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这只狼太了不起了,它怎么会知道我们抓它是想要它的皮呢?它把自己的皮毛活生生地咬碎需要多大的勇气?要承受多大的痛苦,不可想象。另外一个是它的慈悲,它在那么痛苦的状况下,还要回去给它的孩子喂最后一口奶。从这个狼妈妈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到智慧、力量和慈悲。当然,它只是知道人类要它的皮,它的智慧无法与人类相比,但它的力量和慈悲,是人类望尘莫及的。
生命的力量,真的让人非常震撼。可能我们不能够完整地评价自己,因为我们也是在围城里面。当我们作为旁观者,我们觉得我们拥有创造力,我们的生命形式好像比其他有情高贵。但是在它们的世界观中,它们不会认为人类殊胜,一切都是生存的法则。这些问题和看法在我们人类身上也会有所表现,甚至有些人表现得更彻底。所以并不是人类都有着超越狼的智慧,也不是所有的狼都低劣得如我们所想象,觉得狼是一个畜生,什么都不懂。
有关生命的话题,在形式之外,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宇宙何其伟大,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佛陀又是以什么样的原理来解读有情呢?佛陀用的词是不一样的,他说众生平等。这个“众生平等”不是指众生外在的生命形式,而是说众生内在所具备的唯明、唯知、唯觉的能力,伟大而不可思议,超越想象。我们平常都是想当然,对生命不了解,对自己也不了解。当我们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应对?当整个人类遇到挑战的时候,又会怎么应对?我们的生命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备份?通过后天的学习,我们的潜能又能开发多少?这些话题真的是不可思议,无穷无尽。
当我们基于对现实人生或者人类社会的观察,我们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同样,宇宙展现出来的生机和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此外,我们所能够了解到的来自古往今来的圣贤们,所提供的生命经验和答案也是无穷无尽。这三个无穷无尽,我们在人生当中都是需要运用的,只不过有些运用是刻舟求剑,有些运用是寻求榜样的力量。
如果我们对于佛教教义给予合理分析和应用,会发现真正感染我们的是慈悲的力量。佛陀真的是充满了慈悲的情怀。他当初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是为了与一切众生共进退,他想回答有关生命的一切困惑。他不是为了自己,这是一种慈悲的作意。另外,在实践菩萨道,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他用到第一个的资粮是慈悲。
众生都有我执,而佛陀采取的是慈悲的发心、包容的智慧。他客观地观察事物的规律,以无我的理念来应对,从而解决了一切问题,并探究到了生命的真相。佛陀的誓愿,以及佛陀对所有生命的责任和担当,是慈悲的。在菩提树下,他觉悟到的不仅仅是出离生死,更多的是要让众生看到最究竟的生命真相。他以自己的圆满觉悟,给众生做了一个证明,他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分别不能证得。”这句话的信息量特别大,首先,这是他所发现的,不是猜测的;其次,所有的有情众生,乃至于苍蝇、蚊子都有觉性,这个觉性叫做如来的智慧德相。
第二节 贪瞋痴的根源——无明
所谓如来,即如实知道,也即是实相。我们都是活在现象当中,在实相当中我们是平等的,谁也不多什么,谁也不少什么,所以说一切有情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那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有情众生呢?一切源于妄想、执著、分别。因为有了不同的妄想,所以有不同的生命流转;因为有了不同的生命流转和时空因缘,所以有不同的生命形式,不同的生命形式都是坚固妄想。我们的妄想非常有力量,妄想是念头,我们对所有的念头都深刻地理解为自我,所以我们一直希求认同。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去体验,今天晚上回家扳着指头算算:从早上起来,我们寻思着想要吃什么,吃饭的时候,可能突然想起来昨天谁骂了我们一句,美味的食物都不知道了;出门的时候又堵车,我们又非常痛苦;急急忙忙到了那个地方,又寒暑相逼,处处不自在,处处对着因缘在分别执著。有些东西可能显现了,有些东西可能潜伏着的。我们最后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我们生命的感受是以念头的分别而存在,但是我们都认为它是自我。所以坚固指的是什么?自我。
认为念头是自我的过患是什么?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前一念可能很高兴,第二个念头可能又觉得它很不好。前念高兴,后念瞋恨,两个念头就在打架,这是人和人自己较劲。有了前念和后念的对立,又会生出第三念,第三念又和前边两个打架,这不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生命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维的空间。念头在打架的时候,又会引申出更多念头,我们还认为是“我”。所以我们看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发现第三念和第一念一点儿都不相关,但它是乘着第一个念头的惯性来的,所以最后这个心乱七八糟,七上八下,一团乱麻。那么,我们的心一生中有什么快乐呢?
我们的问题很多,都是心在制造,就像一个发射器,它不断地发射信号。它发什么,我们就接什么,我们很乖,很听话,随着这个指挥棒产生种种妄想、执著、分别。我们现在看这个概念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当我们掉到概念的境界里时,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真的很苍白,很无力,很脆弱,很无助。
如果我们很认真地去听、去分析佛陀所说的法,就会发现佛法确实境界很大。在概念上,我们又会觉得很简单,因为佛陀所说的文字相、语言相,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就好像我们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会说法一样。我们会觉得佛陀说的有什么难的,不就几本书吗?我花个两三年学会,我也会说,那我不也开悟吗?我们要知道,佛并不是因为他会说这个概念才被称为佛,而是因为他内在有这个体验。他给出的答案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相。
妄想、执著、分别很坚固,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妄想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所以,我们的人生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也不知道。每个人都很聪明,貌似一切都能知道,认为“我是从母亲的肚子里来的,而且必然要死亡,这有什么不知道的呢?你这个人怎么瞎说呢?”这真是无话可说,我们说的和他说的,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在知识、概念和境界当中,我们和法的距离,就在这一念之间。我们离法太远了,只知道概念,而所有的概念都变成了强大的自我。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类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人类有心理学,而研究心理学的人不一定能够搞定心理。当我们真正去体验佛陀的教法,以戒定慧去沉淀,以六度万行去积累的时候,就好像用中医治病一样,可能有些稀里糊涂,却能治我们的病。有的时候,我们是明明白白,但病却越治越多。就像有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都是基于现象而解决现象。
我们可能听说过,下雨天截完肢的人,还能感觉到他截掉的肢体在疼,这怎么办?它确实在那儿疼,如果从理论来讲,这不是骗人吗?没有手怎么会疼?所以生命不可说不可说。我们对于生命的这种境界,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呢?在现象和本质之间,我们往往会失算,所以人类有时候很武断,经常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当然,如果出于正义,战争也能够解决问题,也能够以暴制暴,但是下一次还会发生问题,还会重新战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不能叫做解决,只是被逼无奈而已。
那么,人的很多苦恼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总结起来是贪瞋痴,其根本是无明。因为无明而有贪瞋痴,从而生出种种妄想、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分别并不可怕,它是一个死的东西,并不是活的,但是我们给它开了光,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了其中,不是妄想、执著、分别厉害,而是我们自己的念头厉害。我们的生命有一个看不见的影子在指挥着我们,这个影子来源于过去世的累积。每个人过去世累积的都不一样,所以今生的思想、语言、行为也不一样。同时,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又在不断地累积,不断地在塑造未来的我们。在这个动态的流转当中,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契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因此佛菩萨就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参照。
第三节 佛性的美德
佛菩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妄想、执著、分别,我们要用慈悲、智慧和力量这些与生俱来的生命品质去对治。这三种美德是人人具备的,对我们而言,它虽然有待开发,但是在我们母亲的身上却已经兑现,她一直在用这种力量照顾我们。
我们的母亲也很脆弱,她也有很多妄想、执著、分别。但是当她内在的美德展现的时候,她就很勇猛,很勇敢,因为她被责任、被来自于生命深层的力量——佛性所唤醒。就像那个狼妈妈,它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形式很不圆满,很丑陋。在它的心理层面,心的作意和人类是一样的,它不认为它的孩子丑陋,它也不认为人类很美妙、很高尚。我们看它是畜生,它看我们是一盘菜,大家在各自执著的境界里面都是颠倒的。但是,它却能被自己的佛性唤醒,它能够在血泪中爬到自己的孩子身边喂奶。实际上我们的母亲也如此,她有很多的无奈,她有时候会病得很重,但是如果她的孩子病了的话,她会忘记自己的病来照顾孩子,这是佛性被唤醒的力量。
既然是佛性被唤醒,它是在演绎着佛陀的境界,它就是佛。它在兑现佛的无量美德当中的一种美德,即是责任、担当和慈悲。在这个当下,它具有佛的勇气,但是当这个境界过了以后,它也会忘记自己是佛。所以妄想、执著和分别,以及慈悲、智慧和力量,不断地在我们内心拔河,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的心是一个舞台,各种各样的法都在心的舞台上演绎。当每一个法显现的时候,我们都有甚深的认同,我们和这个法发生了缘起,就会展现出这种法的力量。
佛陀为什么要说法?佛陀说法犹如一个软件,佛陀把软件程序已经编好了,这个程序是合理的,是科学的,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并运用。如果我们的人生按照这个程序运行,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我们未来的生命可以有自主选择。如果没有佛陀说法,我们怎么装呢?装的都是我执。